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值得强调的是,静脉曲张本身可能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如腔静脉闭塞等,应积极处理原发病。

病因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2、血管毛病:曾经患有静脉血管栓塞的人,瓣膜功能可能因而受损;

  3、穿孔失效:连系表层静脉与深层静脉的穿孔静脉,也有瓣膜,防止血液由深层静脉流向浅层静脉,然而,当穿孔静脉瓣膜功能出现问题,血液任意流动,便会对浅层静脉构成压力,静脉扩张;

  4、吸毒人士:利用针筒吸毒的人士,深层静脉的瓣膜容易受损;

  5、怀孕妇女:女性荷尔蒙会使静脉扩张,瓣膜不能覆盖静脉,不能阻止血液倒流;

  6、肥胖人士:因为下肢需要支撑庞大的身躯,静脉压力增加。

症状

  常见症状:皮炎、水肿、静脉曲张、小腿下部色素沉着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

  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5.局部坏疽和溃疡。

  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

检查

  检查项目:深静脉开放实验、静脉瓣膜功能检查

  深静脉通常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也称踢腿试验。是识别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的体征识别方法。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是否可以手术的重要体征。先让病人站立,在患者的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此时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会比以前更明显。再让病人用力伸屈患侧下肢的膝关节10-20次(也可用力下蹲 10-20次)。

  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患肢抬高,使曲张静脉空虚,在大腿上1/3处扎一根橡皮止血带,阻止大隐静脉血液倒流.然后让患者站立,30秒钟,松解止血带,密切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的充盈情况:①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萎隐空虚.当松解止血带时,大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②在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静脉瓣膜及其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均功能不全.③未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即有充盈曲张,而松解止血带后,曲张静脉充盈并未加重,说明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用于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鉴别

  1、动脉曲张

  在小腿的外侧面或后面突然发生静脉扩张或曲张,当抬高患肢时,其静脉内的血流不能完全排空。如同损伤性动静脉瘘一样,静脉压升高,静脉血内氧合血红蛋白量较正常多,病变近端皮肤温度增高。

  2、继发性静脉曲张

  深部主支静脉管腔栓塞的患者,通常有肿胀疼痛的急性发作病史,随后出现静脉曲张。可应用静脉造影来显示病变血管的阻塞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

  3、损伤性动静脉瘘引起的继发性静脉曲张

  先有肢体受伤病史,随后出现静脉曲张,并有特殊体征--受伤附近有搏动性肿块,持续性杂音、震颤;病变部位的远近两端皮肤温度有一定差别。

并发症

  二、淤积性皮炎。这是静脉曲张特有的一种皮肤病,以腿部皮肤瘙痒、皮疹、脱皮屑常见。治疗皮炎的药膏对此不但无效还会加重病情,而且由于奇痒,极易导致因抓挠引起的皮肤溃烂。

  三、皮肤色素沉着。这是长期静脉曲张的必然结果,好发于足踝部,是腿部静脉内血液淤积压力增高的标志。这种皮肤变化导致皮肤修复功能下降,损伤后愈合困难且容易出现静脉炎,也是皮肤溃烂的先兆。

  四、老烂腿。这是长期静脉曲张导致的严重后果,出现不愈合的皮肤溃疡,且常合并严重感染和溃疡部位的静脉炎。

预防

  女性(尤指产妇)、长久站立者(每天大于6小时)、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预防静脉曲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抬腿.静脉曲张是因静脉无力将血液送回心脏,因此抬腿有助于减缓病症。

  2、垫高床尾,有助于睡眠时血液回流。

  3. 不穿高跟鞋。

  4、保持理想体重。

  5、小心服用避孕药,某些避孕药可能引起这种问题。

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有穿弹力袜、注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作瓣膜修复手术和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等。下肢静脉曲张也可能提示其他疾病存在,需积极治疗原发病;若深静脉回流不畅,则手术处理浅静脉更应谨慎。

  一、足浴: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粘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有利于减轻腿部的静脉瘀血,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另外,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还有助于安神去烦,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

  二、按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三、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翘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

  四、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五、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六、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七、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饮食

  1、气滞血瘀: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局部可有压痛或色素沉着;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①桃仁酒:桃仁1斤(汤浸去皮尖、取仁),清酒1800ml。先将桃仁打碎研细,以酒绞取汁,再研再绞,使桃仁尽即止。都纳入小瓷瓮中,置于釜内,以高汤煮,至色黄如稀饭即可。每次服1中盏,每日2次。

  ②玫瑰红花淆:玫瑰花9g,全当归3g,红花3g。加水煎汤取汁。用白酒少量兑服,每日1剂。

  ③络石藤酒:络石藤12g,当归20g,枸杞子25g,白酒1000mL。三药浸酒中,1周后即成。每次1小盅,每日2次。

  2、寒涅凝滞:患肢青筋迂曲,下肢微肿,按之凹陷;畏寒怕冷,肢体酸胀,沉重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或沉涩。治宜温阳利湿,活血通络。

  ①千年健酒:千年健10g,白酒500ml。千年健浸入白酒中,1周后即成。每次饮1小蛊,每日2次。

  ②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生姜汁10滴,蜂蜜适量。川乌头研为极细粉末备用。先加水煮粳米,煮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用小火慢煎3小时,待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再煮沸即可。徐徐温服。

  ③加味五味皮酒:五加皮、当归、牛膝各等份,红曲、高粱米各适量。先将五加皮洗净刮去骨,和当归、牛膝加水煎汁,再加曲、米酿酒。每次饮1小盅,早晚各1次。

  3、湿热蕴结:患肢青筋迂曲,局部红肿硬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①黄豆疗痹汤:黄豆30-60g,加水煎汤。食豆饮汤,每日1次。 ②麻仁酒:大麻仁,酒适量。大麻仁炒香,盛袋人酒中浸1周即可。每次饮1小盅,每日2次。

  ③寻骨风酒:寻骨风15g,白酒500mL。寻骨风浸入白酒中,1周后即可。每次1小盅,每日2次。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