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耐量受损(IGT)是由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异常糖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后血浆血糖值处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称为单-IGT,如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则称为合并有空腹血糖异常。目前认为,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历IGT阶段,故又称为糖尿病前期。若病情进展,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时,即进入糖尿病阶段。

症状

  常见症状:多吃、多喝、多尿、体重轻可有皮肤瘙痒、外阴瘙痒、视力模糊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糖测定、尿糖测定、50g唐筛、OGTT、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

治疗

 许多研究显示,给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国大庆研究和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摄入脂肪热量<25%的低脂饮食,如果体重减轻未达到标准,则进行热量限制;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以坚持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此外,在其他种族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开展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

  应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3],并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具体目标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2)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4)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min/周。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的药物干预试验显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二甲双胍与TZDs联合干预以及减肥药奥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但因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药物干预具有长期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益处,因此各国临床指南尚未广泛推荐药物干预作为主要的预防糖尿病手段。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和与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卫生保健体制尚不健全,我国指南不推荐使用药物干预的手段预防糖尿病。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