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眼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结膜充血、水肿、有较多滤泡,角膜上皮细胞下点状浸润。本病的致病病原体是腺病毒,以腺病毒Ⅷ型最常见,常造成暴发流行。
1.腺病毒(adenovirus,Ad) 是一群十分广泛的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除了感染结膜、角膜上皮及咽、淋巴组织外,还能在肠道繁殖。迄今总共发现80个血清型,其中感染人的有21个血清型,其中EKC是由Ad7,8,19,37型引起;咽-结膜热是由Ad3,4,7型引起;一般滤泡性结膜炎是由Ad1~11,14~17,19,20型引起。
2.EKC、PCF结膜炎和表层点状角膜炎是Ad感染的直接结果;上皮下浸润则为免疫反应所引起。
常见症状:结膜充血、水肿、有较多滤泡、眼内有异物感、刺痛烧灼感、怕光、流泪及轻度视力障碍、脓性分泌物
1.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潜伏期5~12天,多为8天。常双眼发病,开始为单眼,2~7天后另眼受累,患者有异物感、烧灼感、怕光、流泪及轻度视力障碍。
(1)全身表现 有发热、咽痛、腹泻、肺炎等。此种情况多见于儿童,成年人则较少有全身症状。多见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压痛。
(2)结膜病变 有大量滤泡形成,以上、下穹隆部最多。结膜充血、水肿明显,下睑结膜有假膜形成。水样分泌物。上睑结膜有点状出血。有时睑结膜可出现扁平瘢痕或睑球粘连。
(3)角膜病变 ①周边部表层点状角膜炎;②中央部表层点状角膜炎;③上皮下浸润;④多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2.咽-结膜热(PCF)
潜伏期5~6天,常为双眼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病。典型的表现为结膜炎、发热、咽炎三联征。
检查项目:结膜的检查、血常规、脓性分泌物检查、荧光素钠染色法
1.病毒分离
从患者结膜囊内分离病毒,以患病8天阳性率最高,6~10天次之,11天后为阴性。
2.血清学检查
以恢复期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作为诊断依据。
3.免疫荧光技术
即在患病高峰(1周左右)取结膜上皮刮片或分泌物涂片,加荧光素标记抗体标记,几乎全部病例均可发现感染的上皮细胞内有病毒抗原存在。
在流行初期或散发病例,容易和其他急性结膜炎相混淆。 结膜炎(conjunctivitis)是发生在眼结膜的炎症性反应,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当结膜受到各种刺激后,会出现水肿、眼红、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可累及单眼或双眼。根据结膜炎的病情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根据病因又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真菌性和变态反应性等;根据结膜的病变特点,可分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及假膜性结膜炎等。
1.角膜炎是指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绝大部分为外来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非溃疡性角膜炎:是指角膜实质内的弥漫性炎症。 2.睑球粘连(symblepharon)系眼睑与球结膜及角膜的粘着状态。
1.现已证实含碘消毒液对腺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1100倍的碘化聚维酮(PVP-I2)液或200倍的碘化聚乙烯醇(PVA-I2)液洗手30s,浸泡诊疗器具5min,或用浸泡的纱布擦拭诊断桌及门窗等,可防止医院内感染。
2.流行期间必须积极宣传防治知识,抓好学校、托儿所、工厂、企业、机关以及服务业(理发室、浴室)等的防治工作,制定有效的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
3.疫苗在预防腺病毒感染上有一定价值,Ad8,3,11型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已在日本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预防效果。
本病属自限性疾病,在其病程过程中,随着免疫机制的建立,很快即可自愈。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减轻症状,防止角膜并发病的发生。
1.抗病毒药物 目前对腺病毒尚无特效药物。常用的药物有:
(1)吗啉双呱(ABOB):采用10%~15%溶液及眼膏4~10次/d滴眼。必要时配合口服治疗。成人1.2~1.5g/d,小儿0.8g/d,分3次口服。ABOB一般无特殊副作用,高浓度溶液滴眼使用次数过多时,可发生多发性上皮糜烂。
(2)碘苷(IDU):0.1%IDU溶液或0.25%眼膏,4~8次/d点眼。
(3)1.25%聚维酮(PVP)溶液或0.5%眼膏,4~8次/d点眼。
以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既不能缩短结膜炎的病程,也不能减少或防止上皮下浸润的发生。
2.抗生素药物 局部滴抗生素眼液对本病无治疗效果,主要是预防混合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溶液或眼膏,应尽量不用混悬液,以减少局部刺激。
3.血管收缩药物 充血较重时可采用0.1%肾上腺素(epinephrine)用生理盐水稀释20倍滴眼,可使眼部充血减轻,症状好转。一般不宜使用过久,以3~5次/d滴眼,持续1周为度。
4.糖皮质激素
(1)结膜炎:在结膜炎期,如病人有严重的结膜反应并伴有假膜形成,或有早期睑球粘连,局部应用可减轻症状,同时可预防或减轻角膜病变的发生。常用的药物有0.1%氟米龙(FML)和0.02%地塞米松溶液,4~6次/d滴眼,晚上用可的松眼膏1次,一般以持续使用2周为度。
(2)角膜炎:2周后当结膜炎症消退,而未出现角膜炎者应立即停止使用。若上皮下浸润时应再继续使用,病情较轻者(10余个浸润灶)可采用0.05%氟米龙或0.02%地塞米松4~6次/d滴眼;较重者(10个浸润灶以上)可用0.1%氟米龙或0.05%~0.1%地塞米松6~8次/d滴眼,必要时联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天或隔天1次;待浸润灶迅速减少或明显好转,再逐渐减少滴眼次数或降低滴眼溶液的浓度进行维持治疗,切勿立即停药、以防复发。对于位于瞳孔区或对视力影响不大的上皮下浸润,最好不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治疗。
5.其他药物 为了保护角膜,减轻混浊和并发症,可采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谷胱甘肽或1%硫酸软骨素钠滴眼;口服维生素B2、B6、吲哚美辛或保泰松等。上皮糜烂较广泛者,尽可能采用刺激症状较轻的眼药水和眼膏点眼。若能采用生长因子(EGF、bFGF)或自家血清滴眼,会取得更好效果。
适宜食物:吃些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猪瘦肉、猪肝、兔肉、羊肉等。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雪梨、苹果、哈密瓜、葡萄、杨桃、龙眼肉等。宜喝果汁、澄汁、葡萄糖等。
不适宜食物:忌酒,忌食辛辣之品(京葱、洋葱、韭菜、蓼蒿、芥末等),忌黄鱼、鳗鱼、橡皮鱼、桂鱼、鳝鱼、黑鱼、鳊鱼、蟹、虾之类腥膻发物,忌食温热辛散食物,生姜温热。
食疗:
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3克,用开水冲泡饮用。有疏风热、清头目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肝火头痛,眼结膜炎等症。
2.治肝火头痛、眼结膜炎:海带20克,草决明30克,水煎,吃海带饮汤。每日2次。
3.苦瓜瘦肉汤:鲜苦瓜200克左右,去瓤切块,猪瘦肉100克,切片。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暑,明目去毒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暑疖,热痱过多,眼结膜炎等症。
4.麻雀屎:白丁香研细末,加入少许冰片研匀,用人乳调和如糊状,取少许点眼,每日三至五次。治眼结膜炎,角膜生翳。
5.鲜车前草60-100克(干品用20-30克),猪膀胱200克同煮汤,加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作用。民间常用于尿道炎,膀胱炎,眼结膜炎,妇女湿热白带或黄带等症。
6.桑叶猪肝汤:桑叶10-20克,猪肝100克切片煮汤,煮熟后加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作用,适用于眼结膜炎,夜盲,肝热头目疼痛等症。
7.组成:浓茶适量、盐少许。用法:浓茶加盐少许,外洗患眼。
8.组成:绿茶1 克、桑叶5~15 克、菊花15 克、甘草5 克。用法:加水350 毫升煮沸5 分钟,分3 次饭后服,每日1 剂。说明:桑叶用量如流泪、羞明较甚可多用。
9.组成:茶叶适量、鸡蛋数个。用法:茶叶煮鸡蛋食之,每日3 次,每次2 只,连用3~5 日。
10.组成:绿茶10 克、木耳25 克、鸡蛋2 个。用法:加水2 碗煮成1 碗,连汤和木耳、鸡蛋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