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就诊科室:
骨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科普,评审
概述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比较少见,有绒毛型和结节型两种。患者多青壮年男性。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本病好发于膝关节和踝关节,其次髋、跗间、腕、肘等关节,偶也见于滑囊和腱鞘。

症状

  常见症状:关节呈弥漫性肿胀、压痛、可触及柔韧肿块

  本病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病人体温不高,血沉不快,血象也无改变。局部症状在早期也较轻微,因此病人就诊较晚,病期较长,一般病期以1~5年者最多,半数以上有外伤史。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多比较轻微,局部皮温有时稍高,关节功能受限多不明显。呈弥漫性肿胀的关节,触及增厚的滑膜呈海绵样感觉,积液多的可触及波动感。有时可触到大小不等并稍能移动的结节。

  膝关节受累时髌上囊及髌骨肿胀明显,积液多的俘髌试验阳性。增生的滑膜组织有时可穿破后关节囊而进入腘窝,并沿小腿后方肌间隙向下蔓延,产生深在的弥漫性肿胀。踝关节受累者肿胀在内、外踝周围最明显。髋关节受累时肿胀多位于髋关节前方。

  不论为弥漫性或局限性,患肢都有轻度的肌肉萎缩。关节穿刺可抽出血性或咖啡色液体,这种关节液很特殊,具有诊断价值。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CT检查、骨与关节MRI检查、血管造影、关节穿刺

  病变在X线平片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软组织肿胀,且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着而密度增加,但没有钙化。有时可见关节囊内结节状及分叶状肿块影。当病变累及软骨和骨时,可出现边缘性锯齿样骨质破坏及大小不等的囊状骨质缺损区。继发骨关节炎时,则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平,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造影能更清楚地显示关节囊内改变。表现为关节囊增大,其内增 生的滑膜组织呈分叶状,或多个结节状阴影突向于关节囊内,边缘呈波浪状。

  另外,高频超声是也是术前常规筛选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鉴别

  1、夏科氏关节:早期都出现关节肿胀、积液、无痛等,但多数有外伤史,关节畸形较严重。X线所见新骨形成,骨端瓦解,关节面破坏,关节脱位等骨关节损害与临床症状极不相符。

  2、滑膜肉瘤:二者均有软组织肿块,钙化、骨质破坏,但滑膜肉瘤发展快、病程短、剧痛、骨质破坏呈溶解性,无硬化边缘。

  3、滑膜结核:二者均有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早期增宽晚期狭窄。其不同点结核有明显骨质疏松,关节面破坏累及两侧,无硬化之边缘,软组织中无肿块影。

  4、类风湿性关节炎单关节型:多见于肘、腕、膝、指关节,关节肿胀,软组织增厚,疼痛不甚明显。较早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或虫蚀样破坏。关节穿剌为透明液。

并发症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涉及关节滑膜、关节囊和腱鞘的特发性增殖性损害,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最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次之。累及年轻患者的膝关节时整个滑膜受累,胫骨髁间嵴下受侵蚀。此时可见软骨下肉芽肿,直径3mm,类似胫骨巨细胞瘤。断层位片可见股骨髁间窝骨皮质破坏。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由于大量滑膜组织的增生,导致关节内压力增高,绒毛易通过关节软骨、骨与关节交界部或沿韧带附着处侵入骨松质,骨组织侵犯多见于髋、踝关节,膝关节因关节囊腔宽大,骨组织不易受压,骨破坏较为少见。

预防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改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

  将病变滑膜彻底切除。术后应辅以放疗、以防止复发。

饮食

  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

  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可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等。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