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肝囊肿

肝囊肿

就诊科室:
普外科
肝胆外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科普,评审
概述

  肝囊肿的发生被归因于异位胆管。1906年Moschcowitz在研究胎儿肝囊肿时,发现囊肿壁上有异位的胆管组织及长方形上皮细胞内衬。这类囊肿起源于肝内肝内迷走胆管或肝内胆管和淋巴管的发育障碍,导致管腔内容物停滞潴留而成。近年来有人提出后天肝组织退行性改变的说法。

病因

  肝囊肿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

  后天性肝囊肿可能是肝脏管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结果。

  囊肿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有如下可能:

  先天性肝囊肿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或因肝内胆管和淋巴管在胚胎期的发育障碍所致。

  潴留性肝囊肿:为肝内某个胆小管由于炎症、水肿、瘢痕或结石阻塞引起分泌增多,或胆汁潴留引起,多为单个,也可因肝钝性挫伤,致中心破裂的晚期。病变囊内充满血液或胆汁,包膜为纤维组织,为单发性假性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时发育障碍,或胎儿期患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近端呈囊性扩大及肝内胆管变性,局部增生阻塞而成,多为多发。

症状

  常见症状:脉氧合不足、腹部肿块、囊肿样改变、无胆汁粪便、腹痛、肝肿大、暴力作用后腹痛

  1.胃肠道症状

  当囊肿增大并压迫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时,可引起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2.腹痛

  大而重的囊肿可引起上腹膨胀不适、隐痛或轻度钝痛。突发剧痛或出现腹膜炎的症状体征时,提示有囊肿出血或破裂等并发症发生,并可出现畏寒、发热。

  3.腹部包块

  发现腹部包块是许多患者的主要初发表现。

  4.黄疸

  肝门邻近的囊肿压迫肝管或胆总管可引起轻度黄疸,其发生率较低,仅在约5%的病例中出现。

  

检查

  检查项目:肝脏超声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肝、胆、脾CT检查、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肝、胆、胰、脾的MRI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1.B型超声

  B型超声检查诊断肝囊肿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简便易行等优点,<1cm的囊肿也易检出,准确率达98%,而且能确定囊肿的性质、部位、大小、数目及累及肝脏的范围,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肝囊肿的声像图表现为肝内有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囊壁菲薄,边缘整齐光滑,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囊肿后壁及深部组织回声增强,壁常伴折射声影。

  2.CT扫描

  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囊肿的部位、大小、范围及性质,确诊率达98%。CT片上肝囊肿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圆形或椭圆的低密度区,静脉造影后无增强表现。

  3.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有助于肝囊肿的定位诊断,显示肝内有边缘整齐光滑的占位性病变,但与肝脓肿、肝癌的扫描结果相似,难以鉴别,临床上已很少使用。

  4.选择性血管造影

  肝动脉造影见肝囊肿呈圆形、边缘清晰的无血管区,其周围血管被推移呈弓形。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对表浅的单纯性囊肿的诊断有价值,并可指导穿刺抽液。

  6.X线检查

  X线表现可因囊肿的大小、位置而异,可有肝脏增大、膈肌抬高和胃肠受压移位等现象。单发囊肿有时囊壁出现钙化影。

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①肝包虫囊肿:常有疫区居住史,包虫皮试阳性。

  ②肝脓疡:有炎症表现,常有化脓性疾病或痢疾史,超声显像所见并无清晰薄壁,液性占位周边有炎症表现。

  ③巨大肿瘤中央液化:超声可见病灶内同时有液性与实质性占位。

  肝囊肿需与以下几类疾病进行鉴别。

  1.肝内占位性病变

  肝肿瘤、肝脓肿等易与本病混淆。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B超等特殊检查,一般不难鉴别。肝肿瘤多为实质占位性病变;肝脓肿有明显的中毒症状,部分未完全液化的肝脓肿则表现为浸润性占位病变。对完全液化之脓肿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明确诊断。

  2.腹内肝外性囊肿

  胰腺囊肿、肠系膜囊肿、胆囊积水、胆总管囊肿、巨大卵巢囊肿等均为囊性病变,但根据各自的特征通过B超并辅以相应的特殊检查多可做出鉴别诊断。

  3.肝棘球囊肿

  患者多来自牧区,有羊、牛等动物接触史,囊肿张力较大,触之硬韧,叩之有震颤,多数患者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试验阳性,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和被动血凝集试验均有助于鉴别。B超检查寄生虫性肝囊肿有厚的纤维性囊壁,有时囊壁伴有钙化,囊腔内可见虫体物质。

  4.多囊肝

  一般多与多囊肾并存,可通过询问家族史,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囊肿进行鉴别。

并发症

  1.囊肿破裂

  2.囊蒂扭转

  3.囊内出血

  4.囊肿内细菌入侵感染,可以出现腹痛与发热。

预防

  先天性肝脏囊肿目前还没有预防办法。也不能通过药物治疗和预防。重要的是定期体检与复查。

治疗

肝囊肿的治疗应视其大小、性质及有无并发症而定。直径5cm并出现压迫症状者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但抽液后不久囊肿又会增大,需反复抽液。此法操作简便,不需剖腹,对不能耐受手术的巨大肝囊肿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囊肿有感染时宜行外引流术。当有并发症出现如囊肿破裂、囊蒂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压迫邻近器官影响进食者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完全切除囊肿,如不能则做次全切除或至少切除1/3囊壁,使囊液引流入腹腔。如胆汁进入囊腔,后一种手术则不适用,可采取囊肿-空肠吻合术。术中应造影确定有无交通,如囊肿为多房性,引流前应尽量去除其分隔。囊壁病理检查要仔细除外恶变。

对于孤立性肝囊肿除非发生囊肿破裂、囊蒂扭转或囊内出血等并发症,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外,择期手术需要根据囊肿的大小、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况和自觉症状而定。体检中偶尔发现的无症状的孤立性肝囊肿可以暂时采用保守治疗,利用超声检查定期观察,需要警惕恶变的的发生。大的肝囊肿有症状出现者最好施行手术治疗,因为穿刺抽液等保守疗法一般容易复发,并且带来细菌污染可能。多囊肝通常应采取非手术治疗,由于其病变累及整个肝脏,除非采用肝移植,否则不能根治本病。然而,多囊肝一旦由于肝肿大压迫胸腹部影响呼吸循环时,需考虑手术减轻压力。可根据具体条件用以下手术方法:

1.肝切除术;

2.囊肿切除术;

3.囊肿开窗术或囊肿大部切除术;

4.囊肿内引流术;

5.囊肿穿刺抽液及硬化术。

多囊肝的手术:除非病变局限于肝的一叶,且伴有症状;或疑有恶变者,一般多不主张手术治疗。多囊肝当发现其中个别囊肿增大迅速,压迫邻近脏器,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或心肺功能时,可以对较大的囊肿进行反复穿刺抽液。如果病人全身情况良好,肝功正常,也可作开窗术,以减轻压力,缓解症状,促使肝细胞再生。有条件者可进行肝移植,以彻底根治本病。

多囊肝合并多囊肾的治疗:多囊肝的治疗参照以上方案。多囊肾没有症状时,可观察并定期复查肾功能。若出现症状(如腰痛、血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则需要手术治疗,包括穿刺或切开囊肿,降低囊肿压力,有时可以延缓病变的进展和肾功能衰竭,必要时进行透析疗法。根治的方法需要肾移植。

饮食

  1、肝囊肿食疗方:

  1)鸭粥

  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

  2)鸡肝粥

  取新鲜鸡肝3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

  3)银耳鸭蛋羹

  鸭蛋1个、银耳1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用温水泡发、去杂、洗净,放锅中加水煮,煮一段时间后将鸭蛋打入碗中搅匀,倒入粥中煮沸,加入冰糖稍煮,盛入碗中即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