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左上图标科普,左下图标
科普,右下图标科普,右上图标

如何在白露时节利用中医养生提升健康

  • 2025-09-10 13:10:2296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如何在白露时节利用中医养生提升健康

白露时节,如何借助中医养生提升你的健康?

01 白露来了,身体有哪些细微变化?

临近九月,一觉醒来会发现窗外的草木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夜里睡觉时偶尔会觉得小腿有点发凉,有些朋友嘴唇开始发干,嗓子早晨起来也容易有点沙哑。其实,这些就是白露节气的典型信号。
气温逐步下滑,空气湿度逐渐增加。这一个月里,有人觉得衣服晒不干,坐在板凳上感觉有些潮意。这种气候看似温和,但对身体来说其实意味着要进行一轮新的自我调节。

根据中医理论,白露以后,体内的阳气慢慢潜藏,阴气逐渐增强;湿气也更容易侵入,免疫力波动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孩子,此时容易出现抵抗力降低和常常感冒的情况。所以,这一阶段调整生活习惯非常关键。如果头一两天没注意,偶尔只是嗓子轻微的不适或皮肤有点干燥,持续下去却容易转为咳嗽、腹泻或关节酸痛。

🌱 小贴士: 晚上早点加件单衣,早晨别贪凉,保持室内通风干爽,可以减少不适的小信号升级为大麻烦。

02 按中医怎么看白露养生?

  • ① 润为主——对抗干燥
    白露以后,“燥邪”慢慢显现,嘴唇和喉咙明显比夏天要干,中医建议这个时候养生应以“润”为主。
  • ② 调脾胃——强化吸收
    有些人一时觉得胃口比八月份差。白露开始,雨水少了但湿气还在,脾胃本身就比较虚弱的人,这时容易闹肚子或者没胃口。脾胃功能稳定,才能帮助身体很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 ③ 守护阳气——别让寒凉侵袭
    许多年轻人依然短裤短袖、晚上吹空调。但白露后阳气渐收,贪凉反倒容易着凉伤感。所以,这时候得“避寒就温”,适度添衣,尤其老人和孩子更不能掉以轻心。
👀 注意: 养生不是补得多就是好,顺应身体和自然的节奏,保持饮食有节、作息规律,反而效果更佳。

03 白露季节适合用的养生食材清单 🍐

白露节气的餐桌,应该多一些“润”、“养”、“温”的滋味。下面这份实用清单,都是中医常用且易得的养生好食材。

食材 功效 食用建议
润肺止咳、生津解渴 蒸食或切片煮水,每周2-3次
银耳 养阴润燥、补肺益气 煮羹或与枣同煮,每次25g左右
桂圆 温补脾胃、安神助眠 和粥搭配或泡水喝,睡前可用
百合 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煮粥或炖汤,每次20g以内
苹果 补充维生素、平衡脾气 生食或做沙拉,饭后最好
蜂蜜 润肺止咳、通便养颜 温水冲服,每天早晚各一次
🌰 实际体验: 上述食材宜温补勿过量,尤其银耳、百合适量即可,避免寒凉反受伤。

04 4款简单实用的白露养生食谱

银耳蜜枣羹

  • 银耳25g、蜜枣3颗、少许冰糖。
  • 所有原料泡发、炖煮30分钟。
  • 缓解秋燥、润肺益肺。

山药排骨汤

  • 山药150g、排骨250g、红枣5颗。
  • 排骨焯水,加入山药和枣炖1小时。
  • 健脾养胃,增强抵抗力。

百合莲子粥

  • 百合20g、莲子30g、大米100g。
  • 一同煮粥,早餐食用最佳。
  • 安神润燥,改善早晨口干。

苹果桂圆炖水

  • 苹果半个、桂圆10g、枸杞5g。
  • 小火炖20分钟。
  • 温润养胃,还能安神助眠。
🍵 TIPS: 若晨起喉咙干痒,第一杯温热银耳羹,润喉又舒服。

05 生活细节:白露节气的日常调节建议

实际生活里,食补只是工具,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情绪也同样重要。比如,一些上班族,白露后明显早晨难起床,午后有些犯困。如果作息不规律,晚上刷手机到十二点,第二天就更难精神。也有70岁林阿姨,近年坚持提前半小时休息,中午坚持短暂午休,精力改善不少。

  • 规律作息
    晚上11点前睡觉,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身体的自我修复会更顺利。
  • 适度运动
    比如每天40分钟快走或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早晚凉风过大时外出。
  • 情绪稳定
    简单来讲,秋天时期人的心情容易波动,适合多和朋友聊聊,做做深呼吸。研究发现,良好情绪有助增强免疫力(Fredrickson, 2001)。
🕰️ 提醒: 如果偶尔感觉焦虑,试试饭后散步或听轻音乐,这些小习惯对身心都很有益。

06 综合成长:把中医养生理念真正融入日常

说起来,养生其实更像是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不是每个人都要变成养生专家,但如果能在白露这样的节点,开始关注身体变化,学会根据时节做小调整,健康自然不会离你太远。比如,正在上大学的小苗,每天早晚会用温水洗脸、晚上不贪凉,从身边点滴做起,几个月下来,感冒次数真的少了。

  • 顺应自然时节变化,不盲目进补,重在润养和调整。
  • 生活习惯、饮食和情绪,三管齐下,效果更持久。
  • 每个人养生方案都不一样,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体质调整。
💡 最后的小建议: 如果偶尔有身体不适,别勉强自己,可以咨询专业医师,科学应对比盲目进补更关键。

参考文献

  1.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18–226.
    doi:10.1037/0003-066X.56.3.218
  2. Zhu, X., Wang, S., Wang, Z., Li, X., & Gong, Y. (2021).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reating autumn dryness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21.
    doi:10.1155/2021/6610912
  3. Han, Y., Wang, Y., & Li, P. (2018).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care for autumn health: The importance of TCM food therap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24, 329-335.
    doi:10.1016/j.jep.2018.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