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左上图标科普,左下图标
科普,右下图标科普,右上图标

煎药中的水面泡沫:不可忽视的药效与安全隐患

  • 来源:本草健康谈
  • 2025-08-17 15:24:00450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煎药中的水面泡沫:不可忽视的药效与安全隐患

煎药中的水面泡沫:不可忽视的药效与安全隐患

🧪 泡沫从何而来?煎药锅的“泡泡秀”

很多人煎中药时,都会发现水面冒出一层或厚或薄的泡沫。尤其是煎一些根茎类、花类药材时,这种现象更常见。不少人习惯直接捞掉,有的则觉得泡沫越多药效越好。

其实,泡沫出现并不少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几种:

原因 说明
1. 药材表面物质 如皂素、蛋白质,这些遇热易起泡。(参考:Xu, S., & Wang, Y., 2020)
2. 药材杂质 药材自身或加工时残留的尘土、纤维等,煎煮过程中容易混入泡沫。
3. 水质&气体释放 用自来水煎药,过程中溶解的气体释放出来,也能带起泡沫。

简单讲,泡沫并不神秘,不过它的背后信息却值得我们多留意下。

💡 泡沫会让药效变好还是变差?

泡沫不仅仅是表面的“花哨”。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煎药时有效成分的释放状态。

  • 1. 药材有效成分释放:以皂苷类中药(如柴胡、桔梗)为例。泡沫越多,说明皂苷类物质被充分溶解,部分药力通过泡沫流失;但如果泡沫过厚,容易附带走少量有效成分。
  • 2. 芳香挥发成分:有些药材泡沫带有明显药香,说明芳香成分已溶解出来。若泡沫被过度过滤,可能会损失一部分芳香成分。
  • 3. 药液浑浊度:若泡沫形成后,药液变浑浊,说明药材中的杂质、纤维等被煎出,这对药液的纯净度影响较大。
Tips: 泡沫本身并无药效,却会影响部分成分的溶出和残留,煎药时不妨适当关注水面变化。

⚠️ 泡沫是否等于污染?安全隐患有哪些

有朋友会问:“煎药泡沫多,是不是药材不干净?”这个问题不无道理。

  • 药材未清洗干净:如药房未充分处理,或家庭自备药材时未洗净,泥沙、细小杂质会随着泡沫漂浮。
  • 存储过久:有些药材暴露于空气、潮湿处时间过长,易生霉菌或变质。泡沫异常多且颜色灰暗时要小心。
  • 添加剂或染色剂:少数低质量药材用化学物质处理,颜色异常、泡沫黏稠,要警惕人为添加带来的风险。
  • 药材本身特殊成分:有些中药本身泡沫多,如人参、甘草,并非污染,只是其自然成分决定。
案例:一位52岁的男士,因服用自煎药时发现药液泡沫中有白色絮状物。后经检查,发现药材贮存库含湿度过高,药材已轻微霉变。
这说明药材来源和质量、保存条件对煎药安全影响不小。
别忽视:泡沫特别多、颜色古怪、气味刺鼻,建议停用该次药液。

🔎 泡沫怎么看?学会简单识别

煎药泡沫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强。那么,判断泡沫“健康”与否,有哪些方法?

泡沫特点 常见原因 是否需担心
白色,松散,散去快 多见于人参、甘草等,正常皂苷作用 一般无需担心
黄灰色,黏稠,难消散 可能含纤维杂质,或药材微霉变 建议观察药材来源
泡沫呈暗红/黑色 药材染色或掺杂 需警惕不安全药材
显著异味 药汤变质、杂菌滋生 应停止使用
只要泡沫配合气味和药液清澈度来综合判断,大多数家庭煎药出泡沫都属正常。特殊异常勤换药材或更换药店。

🔬 煎药泡沫怎么处理?实用技巧大放送

  • 1. 先泡后煎:煎药前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有助于溶解杂质,减少煎药时大量泡沫发生。(Wang, S., 2018)
  • 2. 温火煎制,出泡去除:药液沸腾时用干净汤勺轻轻撇除漂浮泡沫,保留药液清洁。如果泡沫持续增多,可适当延长加热时间至泡沫消退。
  • 3. 注意用水:选择干净软水,减少自来水异味和水中杂质带来的多余泡沫。
  • 4. 药材选择:到正规医疗机构药房购药,切勿图便宜选购无合格证的药材。
  • 5. 合理分离药渣:煎药结束后,可用细纱布过滤药液,进一步清除泡沫和细小杂质。
建议:泡沫如较多,建议咨询有中药经验的医生判断是否属药材固有成分。

📝 结语:泡沫里的健康提醒

煎药泡沫,其实就是中药成分溶出的一个小信号。不用过度担心,但也别一概忽略。药材品质、存储条件影响泡沫状态,定期关注药液的色泽、气味和泡沫变化,有助于我们用好每一次中药。

  • 煎前多泡一会,泡沫能少很多。
  • 如果泡沫异常黏稠或有异色,应更换药材。
  • 每次煎药都尽量从正规渠道进货。
  • 遇到存疑情况,可以随时咨询专业医生。
  • 泡沫本身不是“坏事”,学会辨别才是真正的重点。
一句话总结:煎药泡沫并不可怕,关注变化,多点耐心,才能安心服药。

🔖 主要参考文献

  • Xu, S., & Wang, Y. (2020). Characterization of saponin foaming properties in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49, 112365. https://doi.org/10.1016/j.jep.2019.112365
  • Wang, S. (2018).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oction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herbs. Phytotherapy Research, 32(9), 1676-1684. https://doi.org/10.1002/ptr.6108
  • Jiang, Q., & Luo, Y. (2017). Storage quality and endogenous metabolites of medicinal herbs.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5(4), 913-921. https://doi.org/10.1016/j.jfda.2017.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