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膳茶饮:医学与美味完美融合的保健秘方
- 来源:本草健康谈
- 2025-08-23 06:58:00263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药膳茶饮:融合医学与美味的保健秘方
01 |药膳茶饮的文化旅程
       很多人下班回家时,喜欢泡一杯花草茶,或是用几片枸杞、红枣在热水杯里漾出淡淡的清香。这其实已经算是现代药膳茶饮的日常缩影。中国人用草药搭配茶饮养生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本草纲目》中便记载过许多以茶为载体、结合各类药草的保健方法。过去,药膳茶饮主要在家庭、茶馆或者医馆出现,用于调理身体和辅助治疗,但近二十年也渐渐走进了城市生活的新日常。       
说起来,药膳茶饮与我们的饮茶文化密不可分。很多地方有自己的“配方”,比如广东人爱煲凉茶,北京则习惯枸杞菊花茶。可以发现,这些茶饮背后更多是一种传承和生活智慧的体现。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手握一杯热气腾腾的药膳茶,总归有人觉得踏实、舒服。
   说起来,药膳茶饮与我们的饮茶文化密不可分。很多地方有自己的“配方”,比如广东人爱煲凉茶,北京则习惯枸杞菊花茶。可以发现,这些茶饮背后更多是一种传承和生活智慧的体现。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手握一杯热气腾腾的药膳茶,总归有人觉得踏实、舒服。
02 |药膳茶饮怎么“搭配”?核心原理简说
| 常见成分 | 功效简要 | 配伍示例 | 
|---|---|---|
| 枸杞子 | 滋补肝肾、明目 | 枸杞+菊花 | 
| 菊花 | 清肝明目、润喉 | 菊花+绿茶 | 
| 红枣 | 补血安神 | 红枣+桂圆 | 
| 玫瑰花 | 疏肝解郁、调经 | 玫瑰+普洱 | 
| 陈皮 | 理气、健胃 | 陈皮+普洱 | 
简单来说,药膳茶饮的原理在于“以茶为引,以药为补”。茶叶本身含有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身体代谢。而加入不同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就有了针对性的调理效果。这类茶饮讲究和谐搭配,比如清热的药材要与绿茶、花茶一起用,补益类的适合红茶或者熟普洱。搭配合理,有助于以温和的方式支持身体机能,日常饮用负担小,但作用也不会立竿见影,更像是一种长期“慢慢修复”。
03 |药膳茶饮配方举例,有哪些实打实的“好处”?
-           清肝明目—菊花枸杞茶
 轻度用眼疲劳很常见,有时候晚上会觉得眼睛干涩。一位27岁的程序员朋友,每天盯屏十小时,晚上习惯泡菊花枸杞茶。一段时间后自述睡眠质量改善,眼涩也减轻不少。⏩ 功效:辅助缓解眼疲劳、滋润肝肾。适合经常用眼、晚睡或肝火偏旺的人。
 ⏩ 怎么喝:每次用5-8粒枸杞、2-3朵菊花,泡500ml热水,10分钟后饮用,日常可连喝一周。
-           补血安神—红枣桂圆茶
 女性冬季容易手脚冰凉,偶尔睡眠不佳。29岁的女性朋友曾试过枸杞红枣加桂圆泡茶,感觉气色比之前红润些,晚上入睡也快了。⏩ 功效:辅助补血、宁心安神。经期、压力大时可以喝。
 ⏩ 怎么喝:3个红枣、2枚桂圆,温水泡15分钟。建议一周2-3次即可,有基础病的朋友不建议长期连续饮用。
-           调理脾胃—陈皮普洱茶
 最近朋友中有人吃油腻后感觉不适,试着泡一杯陈皮普洱。据她说,胃里舒服不少,口气也淡了。⏩ 功效:帮助消化、养胃理气、减少油腻感。
 ⏩ 怎么喝:1小片陈皮配2克普洱茶,每次泡400ml水,饭后来一杯。
         数据支持:         
     - Cheng, N., Ren, L., et al. (2013). "Tea and health: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ea compounds in cancer, cardiovascular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64(2), 50-61.
- Wang, F., et al. (2015).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health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tea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6, 231.
04 |药膳茶饮喝的人多,但不是人人都合适
       其实,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药膳茶饮。下面整理了常见适宜和不宜人群,以及常见的误区,方便大家参考:                                               
              
   | 人群 | 建议 | 注意事项 | 
|---|---|---|
| 普通健康成年人 | 日常可适度饮用 | 不宜长期高浓度或重复用同一配方 | 
| 孕妇/哺乳期女性 | 需询问医生 | 避免含刺激性或活血药材 | 
| 儿童 | 不建议常饮 | 药膳药性复杂,易干扰发育 | 
| 慢性疾病患者 | 需遵医嘱选择 | 有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异常时,更要小心 | 
         小心:有位64岁的男性高血压患者,曾常喝含人参的药茶,出现心慌、头晕。医生建议调整饮食,停用药膳茶饮后症状缓解。这个例子其实提醒我们,药膳茶饮虽温和,但特殊人群千万别盲目跟风。       
       如果本身身体健康,且不过量饮用、不过度追求“补益”效果,大部分配方都是安全的;特别情况建议优先咨询医师或者专业营养师。     05 |药膳茶饮怎么做?提升口感的小窍门
       药膳茶饮的风味,其实很大程度上和制作过程有关。不少人泡出来的药膳茶口感寡淡,原因之一是药材比例和时间没掌握好。       
            Tip: 常见药膳茶做法一般采用沸水冲泡,有些药材则要煮煎。比如陈皮、山楂类最好加热煮,可让有效成分更易释放。       
       - 每次用量宜适中,干货类药材别超过10克,花类2-3克为宜。
- 药材提前用温水略微浸泡,让有效成分更易析出。
- 尽量用玻璃或陶瓷杯,防止茶饮变味。
- 热水冲泡后可适当盖盖,焖5-10分钟。
- 觉得苦涩时,可加点蜂蜜或枸杞调味。
06 |新趋势:现代药膳茶饮的创新与未来
       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药膳茶饮也在不断“焕新”。有些新品牌把传统药材和茶叶做成便携包,无需熬煮,用热水冲泡即可,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冷泡茶饮、花茶果茶也极受欢迎,带来清新愉悦的饮用体验。此外,还能根据个人体质和口味进行私人定制。       
有研究对“功能性药茶”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多种成分如多酚、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Liu, X., et al., 2018]。将药膳茶饮融入日常饮食,不只是老祖宗的智慧,也符合现代健康趋势。
不过,随着产品多样化,一些速成茶包成分复杂、不明来源,这也提醒我们,在购买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阅读成分表,避免盲目跟风或“补过头”。
   有研究对“功能性药茶”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多种成分如多酚、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Liu, X., et al., 2018]。将药膳茶饮融入日常饮食,不只是老祖宗的智慧,也符合现代健康趋势。
不过,随着产品多样化,一些速成茶包成分复杂、不明来源,这也提醒我们,在购买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阅读成分表,避免盲目跟风或“补过头”。
07 |最后,你真正需要记住的药膳茶饮知识
       药膳茶饮的好处,很大部分在于它能让我们轻松“养身”。只要不过度追求立竿见影,也别神话补品的功效,合理搭配、按需选择,的确可以帮到身体。例如经常用眼、工作忙碌或是偶尔有点体力不支时,不妨用一杯药膳茶饮帮自己慢下来。不过,特殊人群、体质特殊或者不适应某些草药时,记得事先问下医生——有疑惑时,专业建议才最靠谱。       
保持尝鲜的热情,也别忘了用“适度、科学”的心态来对待药膳茶饮。这样的养生之路,也许才最得人心。
   保持尝鲜的热情,也别忘了用“适度、科学”的心态来对待药膳茶饮。这样的养生之路,也许才最得人心。
参考文献
- Cheng, N., Ren, L., et al. (2013). "Tea and health: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ea compounds in cancer, cardiovascular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64(2), 50-61.
- Wang, F., et al. (2015).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health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tea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6, 231.
- Liu, X., Song, Z., Sun, Y., Chen, X., & Zhang, Y. (2018). "Flavonoids in tea and their health benefit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09, 126-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