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左上图标科普,左下图标
科普,右下图标科普,右上图标

湿气重?西南山区的药膳妙招帮你舌尖上的除湿之旅

  • 来源:本草健康谈
  • 2025-08-24 10:14:00380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湿气重?西南山区的药膳妙招帮你舌尖上的除湿之旅

湿气重?西南山区的药膳妙招帮你舌尖上的除湿之旅 🌿🥣

01 生活中湿气,常常在哪里藏着?

问过身边的朋友,“最近有没有觉得老是犯困、手脚容易发沉?”
不少人笑着点头:“重庆天气一潮湿,整个人就像被粘住了似的!”其实,这是湿气作怪,在西南山区尤其常见。湿气并不是肉眼可见的水,而是空气和体内水分平衡被打破,悄悄影响情绪和健康。对有些人来说,它像隔靴搔痒般的“闷”,却也可能累积成身体的真实不适。

健康上,哪怕只是轻微的湿气,都可能让你感到没劲、容易疲劳。长期下去,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关节处发闷或偶尔酸胀。别小瞧这些“小麻烦”,背后其实有身体在提醒:需要调整了。

  • 偶尔早晨醒来,舌头发黏;
  • 最近总有起床困难,懒洋洋的感觉;
  • 梅雨季节时,身体沉重感加重。
🔎 提醒: 这些变现往往不明显,但持续存在时要注意体内水湿状况。

02 为什么西南人更易“湿气缠身”?

  1. 气候潮湿、雨季绵长

    西南地区的空气湿度常年较高,尤其在春夏交替和梅雨季节,屋里屋外都感觉湿意难散。数据显示,重庆、贵阳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 70% 以上。

  2. 通风条件有限

    山区居民住宅多建于山坡或低洼地带,阴雨天容易积水,家里潮气大,衣服久晾难干,更难远离潮湿的环境。

  3. 本地饮食偏浓厚

    爱吃麻辣火锅、糯米制品、油炸小食,这些饮食习惯虽过瘾,平时容易让身体里的“湿气”更加难排出去。

💡 看这里: 有位35岁的贵阳女性,春季时每逢下雨家中潮气加重,常会出现眼皮浮肿,晚上难以入睡。这说明,在西南山区气候环境下,日常湿气难以自行散去,人体容易逐渐感觉沉闷、无精打采。

03 中医怎么看湿气?有什么独特说法?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并不是单纯的“水”,而是一种“邪气”。具体来说:

  • 湿气重时,人体内部循环(气血运行)变慢,就像溪流变得黏稠;
  • 湿困脾胃,出现没食欲、饭后胀满,甚至略感恶心;
  • 湿气泛滥,可能影响皮肤、关节,让身体像布满露珠地小草,容易黏黏的、不舒服。
🧐 别忽视: 长期湿气不除,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胃炎、风湿类疾病等。

医学文献指出,中医药和合理膳食能协助平衡体内湿气(Li, Y., He, C., Wang, Y., et al.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Mechanisms and Promising Therapeutic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0)。

04 什么是药膳?为什么说除湿靠它?

药膳,其实就是把中药材和食材按比例搭配烹制,使食物不仅美味,更在养生。别担心,“药膳”不是神秘的药汤,而是用家常食材与适合身体情况的特定药材身体一起炖、煮、煲。

药膳方式 日常表现 对湿气的帮助
薏米扁豆粥 早餐/宵夜可用 健脾祛湿
玉米须煲汤 配瘦肉、胡萝卜 助利尿,排体内湿气
茯苓猪骨汤 周末家庭聚会 补脾益气,辅助除湿
🥄 TIP: 药膳不是多多益善,讲究搭配和适量。比如排骨汤加薏米,或豆类粥每日一顿即可。

科学研究也提到,合理安排饮食品种,有助于减轻慢性病症状、调节新陈代谢(Zhang, B., Wang, D., et al. "Chinese medicinal diet and health - A review."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05 西南人除湿能吃什么?高效药膳食材推荐

  • 薏米:被称为“祛湿小能手”。
    功效:帮助消除体内多余水分,健脾养胃。
    食用建议:薏米可以和扁豆、红枣一起煮粥,也可做汤底,每周2~3次。
  • 白扁豆:健脾入胃,适合雨季食用。
    功效:补脾祛湿,改善腹胀。
    食用建议:与薏米、莲子搭配,煮粥或煲汤。
  • 茯苓:口感绵软,老少皆宜。
    功效:利水渗湿、安神。
    食用建议:可与猪骨、玉米一起炖汤,适合体质偏虚弱人群。
  • 玉米须:看似平常,却有大用。
    功效:辅助利尿、缓解下肢浮肿。
    食用建议:加进鸡汤或瘦肉汤中一起炖,味道清香。
  • 红豆:促进新陈代谢。
    功效:排湿养心。
    食用建议:与薏米、莲子共煮粥,偶尔午后喝一碗。
🌱 建议: 除湿食材适合循环搭配,每次不必太多,坚持饮食多样化更有益。

06 居家动手:几款西南常见除湿药膳

  • 薏米扁豆粥
    • 食材:薏米30克、白扁豆20克、大米50克。
    • 做法:提前浸泡薏米、扁豆,和大米下锅,水开后小火煮45分钟。
    • 建议:早餐或晚餐均可,适合体虚湿重、容易疲劳的人群。
  • 茯苓猪骨汤
    • 食材:猪骨200克、茯苓20克、玉米须适量、胡萝卜50克。
    • 做法:骨头焯水后,与茯苓、玉米须一同慢炖1.5小时,调味后食用。
    • 建议:一周一次,换着花样煮,对关节容易酸重的人更适合。
  • 红豆莲子薏米粥
    • 食材:红豆30克、莲子15克、薏米15克、冰糖少许。
    • 做法:红豆、薏米、莲子提前泡发,下锅煮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 建议:午后或宵夜喝一小碗,帮助养心祛湿。
  • 玉米须鸡汤
    • 食材:鸡腿1只、玉米须适量、枸杞数粒。
    • 做法:鸡腿加冷水下锅煮沸撇沫,加入玉米须、枸杞炖1小时,出锅加少量盐。
    • 建议:偶尔换着喝,适合办公室久坐者或下肢易水肿者。
适用人群 推荐食谱
易疲劳、无精打采 薏米扁豆粥
下肢浮肿、关节沉重 玉米须鸡汤、茯苓猪骨汤
心情烦躁、睡眠一般 红豆莲子薏米粥
🍲 贴士: 做药膳时,保持食材本味,避免重油重盐;常规身体健康者即可尝试。如慢性病或特殊体质,请先咨询医生。

和西南的湿气和平相处

身处西南山区,空气湿润虽有些烦恼,但并不是无法改善。顺应气候饮食,多试药膳,这其实就是和湿气“和平共处”的方式。小小改变,坚持下来,或许每天的精神头都会有不一样的提升。如果实在拿不准怎么搭配食材,或者身体有明显不适,随时找医生做个体质评估。愿这些地道的“除湿智慧”,让你的生活轻盈一点点。

参考文献文献

  • Li, Y., He, C., Wang, Y., et al. (2020).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Mechanisms and Promising Therapeutic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 Zhang, B., Wang, D., et al. (2015). Chinese medicinal diet and health - A review.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