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甜品:美味与滋补的完美结合
- 来源:黄帝养生说
- 2025-08-23 13:36:00513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药膳甜品:美味与滋补的完美结合
01 药膳甜品背后的文化味道
初夏的晚上,有人端上一碗桂圆莲子羹,略带淡淡药香,喝下去,心里顿时多了分安稳。其实很多人小时候吃的“甜品”,并不只是给味蕾带来享受,更藏着许多长辈对健康的朴素理解。从宫廷御膳到寻常人家,药膳甜品总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有特殊一席。
药膳甜品将药食同源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朝医学典籍里,便记载了以山药、银耳、红枣等药材煮制糖水、羹品,既润口又助养。
药膳甜品的历史可追溯至几百年前,每一种食材的加入都有讲究,保留着中医“平补为先、以食代药”的思想。
02 怎么选药材,才算懂门道?
不同的身体小毛病,对应的药材选法差别很大。举个简单例子,有位28岁的女孩,最近经常熬夜,早上起来总觉得眼圈发黑,妈妈给她炖了枸杞银耳羹,吃了几次,气色慢慢好起来。这正体现了“对症搭配”的道道。
- 常见药材搭配思路:
药材 常见甜品 适合人群 功效 桂圆 桂圆红枣糖水 体虚怕冷 补气安神 薏苡仁 薏米糖水 易水肿群体 利水健脾 百合 百合银耳羹 常失眠者 润肺安眠 山药 山药红枣羹 脾胃虚弱者 补脾养胃 - 选择逻辑: 温补、清润、健脾、安神,根据体质灵活调配,让甜品不仅好吃,还能真正帮上忙。
🌿 做甜品时,药材配搭越简单越好,每次不宜超过三种。
03 当现代健康观念遇上药膳甜品
现在,大多数人工作节奏快,常觉得“糖”是健康的天敌。但其实恰当的药膳甜品能够补充能量,不过量摄入对身体的负担有限。
有国外研究提到,食物里添加适量粗纤维和植物性蛋白的甜品,对血糖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高糖、高脂类甜点(参见:Escobar, S. et al., 2019.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on Glycemic Control. Nutrients, 11(1): 35.)。
- 控制甜度,用冰糖、蜂蜜等温和的糖源替代白砂糖。
- 用蒸、炖等方式减少油脂,用新鲜水果、豆类增加口感和营养。
- 定期品尝药膳甜品,不要一味追求低卡,而要关注营养均衡。
04 经典药膳甜品配方,一学就会
说到做法,其实一点都不难。对新手来说,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选材新鲜、火候得当、糖量可控,就能端出一碗养人的好甜品。这边分享几款常见药膳甜品具体配方和步骤——
| 甜品名称 | 配方 | 步骤 |
|---|---|---|
| 桂圆莲子银耳羹 | 银耳10g、桂圆5颗、莲子10g、冰糖5g | 1. 银耳泡发,摘净; 2. 莲子去芯,与银耳、桂圆一同下锅,加水炖40分钟; 3. 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 |
| 薏米百合红枣糖水 | 薏米15g、百合10g、红枣5颗、冰糖适量 | 1. 薏米泡水1小时; 2. 和百合、红枣一同下锅,加足量水煮40分钟; 3. 营养丰富,适合湿气偏重者。 |
| 山药紫薯羹 | 山药100g、紫薯80g、牛奶200ml、蜂蜜适量 | 1. 山药、紫薯分别蒸熟后去皮,压成泥; 2. 加热牛奶,将山药紫薯泥搅拌均匀; 3. 微温后调入蜂蜜即可食用。 |
银耳需泡发彻底,煮至出胶感更好。
山药、薏米等需熟透,便于消化吸收。
05 个性化定制,养生更贴心
很多人会问,“体质不一样,甜品也要分人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一位33岁的男士常年挥汗健身,易口渴舌燥,他喜欢做山药百合粥,不仅补水,还帮身体恢复力气。这种根据需求“私人订制”的药膳甜品,效果更直接。
体寒、怕冷者可加用桂圆、红枣;湿气重、易浮肿者,可试下薏米、赤小豆。夏季上火多汗时,银耳百合羹清补不上火也很合适。
| 体质类型 | 推荐药膳甜品 | 简要理由 |
|---|---|---|
| 气虚乏力 | 桂圆红枣银耳羹 | 补气养血,改善乏力 |
| 容易上火 | 百合银耳羹 | 清心润肺,平衡热气 |
| 脾虚胃弱 | 山药小米粥配蜂蜜 | 助消化,健脾胃 |
| 常感疲劳 | 核桃芝麻黑豆糊 | 补肾养脑,改善疲累 |
06 药膳甜品怎么吃才安心?
一讲到“药膳”,部分人就担心会误食,“是不是人人都能吃?”其实这类甜品和找对成分有关。比如,有位45岁的女士因为长期高血压,觉得红枣有利气血,于是天天煮红枣莲子羹,没想到几周后总觉得口干口渴,原来红枣对她来说吃多了反而容易上火。这个小案例说明,药膳甜品虽然健康,但也要结合个体体质和食量。
| 常见误区 | 正确做法 |
|---|---|
| 药材越多越补 | 2-3种即可,切忌滥用 |
| 天天吃,越多越好 | 药膳作为辅食,2-3天一次即可 |
| 有慢性病也适合随便尝试 | 特殊疾病请先征询医生建议 |
| 甜品适合所有年龄 | 儿童、孕妇、老人建议选择温和配方 |
07 参考文献
- Escobar, S., Veller, M., & Grembowski, D. (2019).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on Glycemic Control. Nutrients, 11(1): 35.
- Yang X., et al. (2011). Health Benefits of Medicinal Food in Chinese Diet.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1, Article ID 528403.
- Leung, P.C. (2007).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in Health and 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