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你留心上一代人的养生讨论,总能听到“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这样的说法。在中医理念里,糖尿病并不是单一的器官问题,而是人体内部环境整体出了偏差。用朋友之间比喻,有点像家庭成员如果长期不沟通,家里氛围自然就变了,种种小毛病也随之冒出来。
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糖尿病(古称“消渴病”)核心在于“阴虚燥热”,本质是身体的水分和养分代谢不均,热象偏重、津液耗损。具体来讲,就是肝脾肾三脏之间的调控长期失衡,导致体内“多吃少用”,“消耗大于供应”,慢慢发展成高血糖状态。
这种整体观也让调理逻辑和西医不同,重在调整体质而非单一降糖。调理时,中医不仅考虑血糖数字,还要看舌苔、脉象、面色等整体表现。
🌿 中医调理优势:多角度甄别体质,兼顾饮食、作息、情绪等多层面,力求恢复内在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