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左上图标科普,左下图标
科普,右下图标科普,右上图标

处暑时节:中医养生与食疗的完美结合

  • 来源:黄帝养生说
  • 2025-08-24 08:38:00156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处暑时节:中医养生与食疗的完美结合

处暑时节:中医养生与食疗的完美结合 ☀️🍵

01 处暑到底是什么?如何自然感知季节变化

八月下旬,空气里湿热渐退,早晚凉风相伴。其实,不用翻日历,很多人每天早晨推开窗子,已经察觉:盛夏在慢慢谢幕。“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23日前后,是夏秋的分界线。早晨的露水更多,整天的高温开始回落,可白天气温还没彻底冷静下来,身体也会有些调整的需要。

处暑的“处”含有“终止”意思。这一节气,气温不那么暴躁,但湿气还在,有点像“大雨过后,地面还湿”,身体也同样在经历季节转换的“适应期”。这是养生格外要留心的时候,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抵抗力弱,对气候波动的反应更明显。
🌱 Tips: 每天一杯温水,顺应早晚温差,有助于缓解身体的不适应。

02 中医怎么看处暑?气候变化背后的身体奥秘

分点说明:
  • 变热变湿,脾胃易“受伤”:处暑时节,空气湿度高,虽然温度下降,但粘腻感还在。中医讲“湿困脾”,这时候肠胃会像“有点堵车”,容易不舒服。
    举例:有位28岁男性,平时工作压力大,处暑一到,容易觉得饭后闷胀,偶尔腹泻,这其实是脾胃虚弱在应对湿气。
  • 昼夜温差加大,身体要“调档”:早晚温差是处暑的标志之一。白天热、晚上凉,身体需要主动调节。中医说“阳气逐渐收敛”,也就是说,阳气要慢慢藏起来,准备过渡到秋天。
    案例:55岁女性,最近觉得晚上脚凉,有点睡不稳,白天却容易冒汗。其实,这就是身体在调整阳气的表现。
  • 还有“秋燥”隐隐出现:虽然湿气没散尽,但秋燥已在酝酿。皮肤开始变干,不少人发现嘴唇容易起皮,这也是身体对气候转变的应答信号。
🧐 说明: 节气切换时,身体问题不一定非常明显,不过偶尔小不适已经在提醒我们做些调整。

03 处暑时节怎么养生?靠谱的中医应对之道

说起来,处暑其实是“养生转折点”。太极、气功、慢走等被认为适合这个季节。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养生方式 操作建议 益处说明
太极 🧘 清晨或傍晚坚持20-30分钟,动作缓慢为主。 顺应气候收敛,调和呼吸和脏腑。
气功 选择八段锦、五禽戏,每天锻炼10-20分钟。 活化气血,帮助消化,稳定情绪。
调息(呼吸法) 每晚用腹式呼吸,缓慢吐纳,持续15分钟。 有助于缓解秋燥,提高睡眠质量。
慢走 斜阳时分、避免高温,保持40-60分钟。 增强体质,减少季节性不适。
💡 小建议: 草地、林道等空气较好的地方运动,对缓解秋燥和湿气有好处。

04 处暑吃什么好?顺应节气的营养和食材选择

气候对身体的影响:经历湿热和昼夜温差,消耗较大,脾胃负担重,口干咽燥明显,容易乏力。饮食选择就很关键了。
食材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莲藕 清热解暑、健脾开胃 炖汤或凉拌,午餐食用效果更好
百合 润肺止咳,缓解秋燥 煮粥,每周吃2-3次
扁豆 健脾祛湿 与瘦肉煲汤,适合晚饭
山药 补气健脾 蒸食或与其他蔬菜搭配,适合早餐
梨 🍐 润燥、清热 每日一只,生吃或炖着吃
🍚 点拨: 日常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适当多喝水,不必刻意补充高油高糖食品。

05 处暑推荐:贴心食疗方帮你内外调理

简单来说,处暑食疗不求复杂,关键要顺应身体和气候。下面这几款适合在家操作,能帮身体“软着陆”到秋季:
  • 扁豆莲藕排骨汤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补气
    制作建议:扁豆50g、莲藕100g、排骨250g,加水煲1小时,早晚都可喝。
  • 百合山药粥
    功效:润肺健脾、缓解秋燥
    制作建议:百合20g、山药60g、粳米80g,炖粥即可,宜在早餐食用。
  • 梨汤饮品 🍐
    功效:润喉化痰、缓解口干
    制作建议:雪梨1个、冰糖适量,炖煮十分钟,下午或晚上喝一杯。
  • 绿豆南瓜汤
    功效:清热解暑、补充微量营养素
    制作建议:南瓜100g、绿豆50g,煮熟后加少量盐调味,午餐加一小碗即可。
📝 温柔提醒: 食疗方不代替药物,如果持续不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06 小结:顺时而养,才能健康安然渡秋

处暑是自然给身体的“切换提醒”,我们不必担心,也不需要刻意改变原有习惯,只要顺势而为,稍微调整饮食和作息,适度运动,就能安然入秋。

坚持关注身体的小变化,偶尔试试食疗,或许比追求“完美养生”更实际。家人之间多些关心,也是调节情绪和身体的好方法。

健康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节气只是提醒我们多一点留心。如果遇到持续不适,找医生聊聊是最好的办法,这样踏实且安心。
🌻 行动建议: 试着结合自己的作息状况,选1-2种食疗和运动方法,有规律地调整,或许能感受到身体的小变化。

参考资料

  • Yang, L., et al. (2016). "Effects of season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nges on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93, 195–200. (APA)
  • Li, X., & Wang, J. (20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asonal Healthcare: A Literature Review."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43, 220–226. (APA)
  • Liu, Y., et al. (2021). "Dietary Adap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utumn Seas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16(37), 145-152. (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