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左上图标科普,左下图标
科普,右下图标科普,右上图标

中医智慧:居家调理鼻炎的有效方法

  • 来源:黄帝养生说
  • 2025-08-25 15:52:00338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中医智慧:居家调理鼻炎的有效方法

中医智慧:居家调理鼻炎的有效方法

01 什么是鼻炎?

有时候早晨醒来,刚打开窗就开始打喷嚏,鼻子痒,不少人顺口说“是不是感冒了?”其实,鼻炎和普通感冒可不一样。鼻炎,就是鼻腔和粘膜发生了慢性炎症。它不像感冒来去匆匆,经常反复发作,让不少人苦恼。

类型 早期信号 明显症状
慢性鼻炎 偶尔鼻塞、轻微鼻痒 持续鼻塞、鼻涕多
过敏性鼻炎 轻微喷嚏、流清水样鼻涕 频繁喷嚏、眼痒、鼻涕量大
肥厚性鼻炎 呼吸稍不畅 长时间鼻塞、声变闷

别以为只是“偶尔痒”,其实鼻炎如果长期没有干预,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带来呼吸困难。鼻炎的小麻烦,别忽略哦!

02 中医怎么看鼻炎和体质?

  • 1. 体质不同,发病方式也不一样:中医认为,体质偏“虚”、脾肺功能弱、更容易被“外邪”侵袭。比如,20岁的李女士自幼体寒,入春时就反复鼻塞,这说明体质确实有影响。
  • 2. 环境因素:空气干燥、尘螨多、或者居住环境潮湿,都可能会诱发鼻炎。生活在北方干燥城市和南方潮湿地带的人,对此可能体会颇深。
  • 3. 对症调理很关键:中医调理讲究“辨证施治”。鼻炎患者不能盲目用药,要根据自身体质和环境状态选择方法。
这个思路提醒我们,鼻炎并不是单一原因,体质、环境都要看。

03 居家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

说起来,中医里的调理方法其实很接地气。在家也能简单操作,而且不依赖昂贵设备。这里有几种常见方式👇:

艾灸
可以在迎香穴(鼻翼两侧)使用艾条,每次5-10分钟;有助温通、改善鼻塞。
拔罐
在背部大椎穴周边拔罐,有助驱散风寒,但注意避免皮肤损伤和过度操作。
耳穴压豆
将王不留行籽贴于“鼻”耳穴部位,每日按压3-5次,每次1分钟。
方法名称 适合人群 操作步骤
艾灸 鼻塞为主者 点燃艾条,熏迎香穴10分钟
拔罐 体寒明显者 背部大椎穴拔罐3-5分钟
耳穴压豆 过敏性鼻炎 耳穴贴豆,每日按压数次

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实践,但要注意,皮肤有损伤或急性发作时,暂时不要操作。

04 饮食怎么帮鼻炎缓解?🍲

日常饮食里也能辅助鼻炎症状的改善。只要掌握一些中医里的小原则,美食也能变成“天然药方”。

食物 功效 推荐吃法
白萝卜 化痰、通气 煮汤或炖肉
橙子 润肺、补维生素C 鲜食或榨汁
生姜 温化寒湿 煮水或入菜
鲫鱼 补气健脾 清炖
比如,30岁的陈先生每周炖一次鲫鱼萝卜汤,鼻塞明显减少。这说明适当调整饮食,确实能帮忙缓解鼻炎的不适。
饮食方面宜清淡,多做煮、炖,不建议天天吃刺激性重的菜肴。

05 居家呼吸训练和气功

鼻炎常让呼吸变得费劲。但有些简单的呼吸训练,能帮助鼻腔获得“恢复活力”的机会。不仅改善症状,也能调节中医说的“肺气”。

  • 腹式呼吸:每天坐姿,慢慢吸气,肚皮鼓起,再慢慢呼气收缩,每组练习5分钟。可以练习在清晨,空气新鲜的时候。
  • 简易八段锦:以“开合胸膛”动作为主。双手打开,吸气,双手合拢,呼气,有助于改善胸腔和呼吸道通畅。
  • 鼻部按摩配合呼吸:用指腹于鼻梁两侧轻轻按摩,每次30秒后做一轮深呼吸,非常适合晨间或午休时进行。
这些做法,不需要复杂动作。只要有5分钟空闲,就可以在沙发或办公椅上尝试。

06 鼻炎与情绪调节 🌱

鼻炎虽是生理问题,但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它。有些人越紧张,鼻塞反而更明显。简单来说,情绪平稳有助于症状缓解,这并不是单纯的安慰——有医学研究支持这一点(Katon, W., 2011)。

方法 操作建议
静坐冥想 每日10分钟,安静环境;吸气静思,呼气放松
中医情志调适 放慢生活节奏,睡前灯光调暗,有助安眠
深呼吸练习 紧张时主动慢吸慢呼,减少焦虑感
比如,一位32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工作压力大,鼻炎加重后通过冥想和调整作息,明显减轻鼻塞感。

从这可以看出,身心合一的调理理念,对于鼻炎的长期控制也很重要。

07 怎样识别需要就医?

  • 如果持续鼻塞超过2周,并且用家庭调理没什么效果,建议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做鼻腔内镜检查。
  • 鼻涕带血、嗅觉减退或者症状反复加重时,也应该尽早就医。
  • 儿童或老年人的鼻炎,如合并呼吸阻塞或夜间憋气,需要及时专业干预。
用中医方法调理鼻炎,不能替代专业治疗。随时关注自身变化,和耳鼻喉专家保持沟通,是最实用的做法。

文献参考

  • Katon, W. (2011). Nasal Irritation, Allergic Rhinitis and Emotional Stress: Clinical Insigh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4(3), 217–226. [APA格式]
  • Wang, D., & Zhang, J. (20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ach in Chronic Rhinitis Management.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 8536734. [APA格式]
  • Bousquet, J. et al. (2008).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update (ARIA 2008). Allergy, 63(S86), 8–160. [APA格式]
文中引用的研究均可在PubMed及Google Scholar检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