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肥之五禽戏运动疗法:以形引气,调和阴阳的千年智慧
- 来源:好患教科普号
- 2025-04-25 16:26:320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1800年前,华佗在山林间观察虎啸鹿奔、熊晃猿跃、鸟展翅的天然之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套以动物动作为蓝本的导引术,不仅承载着“天人相应”的中医哲学,更暗藏化解痰湿、疏通三焦的减肥玄机。《后汉书》记载其“年且百岁,犹有壮容”的养生奇效,今人用之调理肥胖,实为以形引气、重建阴阳平衡的中医绝学。
一、肥胖本质:从三焦失衡到五行失调
中医视肥胖为本虚标实之症,《诸病源候论》言: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其核心病机在于:
三焦气化失司
上焦如雾不降:心肺宣肃失常,清气不能敷布,浊气壅滞胸中
中焦如沤不运:脾胃升降失和,水谷精微化为痰湿脂浊
下焦如渎不通:肾阳蒸腾无力,水液停聚成瘀
五行生克紊乱
木(肝)郁则克土(脾),土虚则水(肾)泛,形成「肝郁→脾虚→痰湿→肾衰」的恶性循环。五禽戏以五兽对应五脏,虎戏疏木、鹿戏壮水、熊戏培土、猿戏宁火、鸟戏理金,重建五行生克制化之道。
二、五禽戏动作的中医机理
虎戏:疏肝理气破郁结
动作精要:
1.双掌化虎爪,目露威光,以腰脊发力向前扑按
2.收势时命门后凸,牵动足厥阴肝经
3.配合短促「哈」气,震动膻中气海
调理作用:
1.爪为筋之余,虎扑之势可疏泄肝经郁气,化解气滞型肥胖的胁胀
2.《黄帝内经》言「肝主疏泄」,此式促进胆汁分泌,助脾胃运化膏脂
3.怒目呵气之法,暗合「肝开窍于目」的藏象理论
鹿戏:固肾通督消水肿
动作精要:
1.转头回望时,颈椎与尾闾形成对拉劲
2.提踵踮足,收缩会阴以固摄肾气
3.手臂外旋如鹿角伸展,激活带脉
调理作用:
1.鹿属阳兽,其回首顾盼可通督脉阳气,《难经》云:督脉为阳脉之海
2.提踵震足激发涌泉穴,引火归元以治下肢水肿
3.带脉环腰如束,此式化解“腰腹如囊”的痰湿积聚
熊戏:健脾和胃化痰湿
动作精要:
1.沉肩坠肘如熊晃,重心在两足间缓慢转移
2.双掌划圆过中脘,配合腹式呼吸
3.收势时舌抵上颚,引津液入丹田
调理作用:
1.熊属土兽,其沉稳晃动能震荡中焦,《脾胃论》称:脾主肌肉
2.掌摩中脘可唤醒“后天之本”,化解“喝凉水都长肉”的脾虚困局
3.口中津液为“金津玉液”,吞津之法正合“保胃气,存津液”经旨
猿戏:养心宁神抑亢食
动作精要:
1.耸肩缩项时刺激大椎穴
2.提膝轻灵如猿摘果,目光流转顾盼
3.五指撮拢点按劳宫穴
调理作用:
1.猿属火兽,其灵动机敏可清心降火,《类经》言“心静则神安”
2.点按劳宫穴(心包经荥穴)平息“心火亢盛”引发的暴食
3.目随手动契合“心主神明”之要,化解压力性进食
鸟戏:宣肺理气塑身型
动作精要:
1.单足独立如鹤栖,涌泉穴贴地生根
2.双臂开合如展翅,配合逆腹式呼吸
3.收势时气沉丹田,引清气上输华盖
调理作用:
1.鸟属金兽,其展翅翱翔可宣发肺气,《医宗金鉴》称:肺主气而朝百脉
2.逆腹式呼吸推动膈肌升降,化解“久坐伤气”的虚胖
3.单足独立激发三阴三阳经,改善“蝴蝶袖”“大腿赘肉”等局部肥胖
三、体质辩证练功法
痰湿壅盛型
主练:熊戏(晨起饭前) + 鸟戏(申时)
要诀:掌摩中脘时观想黄光入脾,呼气时意念痰湿从足三里排出
肝郁气滞型
主练:虎戏(卯时) + 猿戏(酉时)
要诀:虎扑时想象撕开郁结气团,猿提时默念「嘘」字疏肝
脾肾阳虚型
主练:鹿戏(辰时) + 熊戏(巳时)
要诀:鹿抵时意守命门发热,熊晃时舌尖写「厶」字生津
四、导引要法与禁忌
四时调息法
1.春练虎戏配“嘘”字,顺应肝木生发之气
2.夏练猿戏配“呵”字,平抑心火亢盛
3.长夏练熊戏配“呼”字,健运太阴湿土
4.秋练鸟戏配“呬”字,肃降肺金之气
5.冬练鹿戏配“吹”字,温补肾中元阳
饮食相佐法
1.练功前半时辰饮“三豆饮”(赤小豆、黑豆、绿豆各9克)利三焦
2.收功后嚼服3枚醋泡黑豆,取「酸入肝,黑入肾」之意
练习禁忌
1.过饥过饱勿练,尤忌食后即练熊戏
2.雷雨大风天停练鸟戏,防外邪趁腠理开泄而入
3.女子经期改练“坐式五禽戏”,去虎扑、鹿抵等耗气动作
形神共养的减肥真谛
五禽戏之妙,非在形似禽兽,而在以形引气、以气化神。当虎戏震开肝经瘀滞,鹿戏点燃命门真火,熊戏唤醒脾胃枢机,猿戏降服心猿意马,鸟戏贯通天地之气时,人体自然重现“气化则湿化,湿化则痰消,痰消则脂融”的良性循环。此道不执著于体重数字的增减,而在重建“阴平阳秘”的生命状态——或许这正是中医减肥的最高境界:减的是赘余痰湿,增的是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