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浸润性腺癌术中常用药品使用实用指南
- 2025-10-06 06:00:00121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微浸润性腺癌术中常用药品使用实用指南
现在外科手术越来越多采用微创方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就是其中一种。术中和术后少不了一系列药品来保障安全和顺利恢复。对于每一种药品的具体用法、注意事项和相互作用,有不少细节很容易被忽视。这篇指南就带你认清肺楔形切除术期间常见药品的7项关键用药要点,让安全用药不再犯难。
- 1. 注射用抗生素:剂型、稀释及滴速
- 2. 麻醉用药与镇痛药物:精确控制与不良反应
- 3. 抗凝药与止血药:安全平衡和监测要求
- 4. 雾化或吸入制剂:用法要点与清洁
- 5. 药物相互作用:常见组合与风险防范
- 6. 特殊人群:年龄、体重及肝肾功能影响
- 7. 药品储存与使用细节:保持效力最重要的1步
1. 注射用抗生素:剂型、稀释及滴速🧪
这类药品用于预防术中感染,代表有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正确的做法包括:
- 剂型选择:常用为粉末,需配合专用溶剂稀释。1g装常见,部分药品需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 稀释比例:需严格按说明书推荐稀释,过浓可刺激静脉、过稀则影响疗效。说明书未标明时可咨询药师。
比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通常用10-20ml注射用水稀释后推注。 - 滴速控制:部分抗生素需要缓慢静脉滴注。太快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建议30分钟以上输注。
- 冲管要求:给药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药液残留与堵管。
2. 麻醉用药与镇痛药物:精确控制与不良反应💉
全身麻醉结合神经阻滞,是肺楔形切除术中常用方案。相关药品有丙泊酚、罗哌卡因、芬太尼等。
正确做法包括:
- 用法用量:应根据体重、年龄及手术时间个体化调整。非麻醉人员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 监测标准:给药期间需有专门监护,包括呼吸、血压、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等。
- 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过敏、头晕等,出现不适立即通知医务人员。丙泊酚过量可致严重抑制。
- 镇痛管理:手术后可用镇痛泵(如芬太尼)。镇痛泵需正确操作,勿自行拆卸或调节。
3. 抗凝药与止血药:安全平衡和监测要求🩸
术中有时会用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或术中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
关键要点如下:
- 抗凝药:避免静脉血栓。皮下注射常用,一般每12-24小时注射一次。
切记:注射部位交替更换,避免皮下硬结和淤青。 - 监测需求:需密切观察凝血指标(PT、APTT)、肝肾功能变化。
- 止血药:按医嘱注射或滴注,不宜超量。术中使用需注意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
- 禁忌症:对药品有过敏史、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抗凝药。
4. 雾化或吸入制剂:用法要点与清洁🌬️
一些患者术后可能需要雾化吸入药物帮助呼吸道管理。
正确用法需注意:
- 剂型要求:雾化剂常见为氨溴索、布地奈德等,需配专用雾化器,按剂量分批吸入。
- 用药时间:建议每次间隔4~6小时,不随意加量。
- 雾化后处理:用药后漱口,减少口腔残留;雾化器须每日高温消毒或更换部件。
5. 药物相互作用:常见组合与风险防范🔗
手术期药物多,组合使用要防止相互作用。常见问题包括: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不建议混合一瓶滴注,可分时输注,否则有效性受影响。
- 肝酶诱导/抑制剂:某些抗生素与麻药共同使用,会改变药物代谢,影响镇痛和麻醉效果。
- 抗凝+止痛药:双重使用时,尤其要避免非甾体抗炎药与抗凝药合用,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 糖皮质激素:联合广谱抗生素有免疫抑制协同效应,但加重感染风险。
6. 特殊人群:年龄、体重及肝肾功能影响👵
特殊人群用药挑战多。肺楔形切除患者多见中老年,部分还有肝肾功能异常。正确做法如下:
- 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变化,许多药需减量,首剂建议从说明书低限起始,密切监控不良反应。
- 肝功能异常: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及麻醉药需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 肾功能不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须根据eGFR或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间隔或剂量。
- 体重相关:大多数麻醉药、抗生素按照体重(kg)精准计量,不可凭经验增减剂量。
7. 药品储存与使用细节:保持效力最重要的1步🗃️
药品储存与日常使用细节直接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 温度管理:绝大多数注射剂需存放在2-8℃冰箱,不可冷冻。冻融可使药物失效,部分药品如麻醉药需避光。
- 溶液有效期:注射用抗生素配好溶液后,建议2小时内输注完毕,剩余药液不可留用。
- 药品标签:使用前必须核对药品标签,勿将不同浓度药液混用,防止用药错误。
- 特殊说明:凡是变色、沉淀、异味的药液严禁使用。
- 过期药物:所有超过有效期药品禁止使用,用完及时销毁。
🔎 关键数据和用药体验
- 数据参考:Chan, A. O. et al. (2022)报道,术中药品相互作用发生率高达48%,需要提前识别风险(J Clin Pharmacol, 2022)。
- 用药案例:一位63岁女性患者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期间使用多种抗生素与镇痛药物,按药师建议依体重、功能调整剂量,未见异常反应。
- 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Smith et al. (2023),含青霉素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为8%-10%(Ann Thorac Surg, 2023)。
总结与重要提醒
微创肺部手术期间,药品管理细节决定安全和疗效。剂量个体化调整、药物相互作用预判、储存和操作规范这三点必须牢记。如有疑问或特殊情况,应第一时间征询专业医生或临床药师的建议。只有正确理解每一环,才能放心用药,助力术后平安恢复。
文献引用
- Chan, A.O., Wong, S. H., Cheung, K. W., et al. (2022). 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62(8), 1034-1041. https://doi.org/10.1002/jcph.2033
- Smith, S. M., Brown, D. R., & Jordan, S. L. (2023). Incidence and management of penicillin-based antibiotic adverse reactions in thoracic surgery.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115(2), 446-453. https://doi.org/10.1016/j.athoracsur.2022.11.047
- Youn, Y. H., Lee, J. H., & Kim, K. H. (2020). Optimizing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in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43(11), 1178-1185. https://doi.org/10.1016/j.asjsur.2020.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