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肝癌二期的治疗,不少人会接触到“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RFA)”这样的介入手段,其实,这两项技术都离不开药品的安全规范使用。
介入化疗栓塞常用药物包含化疗药(如多柔比星、顺铂等)、栓塞剂(如碘化油、明胶颗粒等);射频消融则主要借助消融电极配合镇痛镇静、抗生素等辅助用药。
今天,我们将一一说清这些药品的作用原理、正确用法,以及每一步容易忽略的用药细节,让你熟练掌握安全用药的全流程。下文包含7个重点部分,信息量很大,建议收藏!
肝癌二期用药必读:介入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的详细用药指南
- 2025-08-18 19:00:00164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肝癌二期用药必读:介入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的详细用药指南
1. 介入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常见药品简介
2. 化疗药及栓塞剂:基本成分与剂型区别
在TACE介入过程中,最常用的药品类型有两类:
请勿自行拆开、稀释、注射或混合这些药物!
- 化疗药:如多柔比星(Doxorubicin)、顺铂(Cisplatin)、氟尿嘧啶(5-FU)等,绝大多数为注射剂型,通过导管直接输入指定血管。
- 栓塞材料:有碘化油注射液、明胶海绵微粒,以及新式微球等,负责编织阻断肿瘤供血。
请勿自行拆开、稀释、注射或混合这些药物!
3. 作用机制知多少?核心药品怎样发挥效力
药品的工作方式其实很简单:
- 化疗药通过破坏肿瘤内的DNA合成,使细胞分裂受阻。像多柔比星这样的大分子药,通过阻断癌细胞复制,杀伤肿瘤组织。
- 栓塞剂的作用主要是“堵”,把营养通路卡断,让肿瘤逐步坏死缩小。许多临床数据都证实,TACE这种“断粮”模式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Bruix & Sherman, 2011)。
- 射频消融主要靠消融针释放能量,让病变组织迅速高温凝固坏死。在此过程中,镇痛药和镇静药保障患者耐受过程,防止身体过度应激和疼痛。
4. 正确用药方法和常见操作流程
🩺 介入化疗栓塞:
- 由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穿刺血管,导管定位到目标动脉。
- 化疗药、栓塞剂按规定配比配制后,分步推进注射。
- 全过程医生精确控制剂量,依据体重、肝功能等评估调整药量。
- 术后需卧床观察至少6小时,预防出血和感染。
- 重要用药包括:麻醉药(如依托咪酯)、镇痛药(如芬太尼)、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 药品给药时间主要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可根据患者反应适当延长。
- 辅助药物需逐项查对无过敏史,尤其要关注麻醉及抗生素过敏。
临床案例:
有位72岁男性患者曾因肝癌二期反复行TACE联合射频消融,每次均严格遵循药品配比与操作顺序,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其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术前多次强调请勿用此类药品,有效规避了过敏风险。
特别提醒:
禁止私自要求增加药量或更换注射药品,在手术过程中如有药品更改需求,务必充分知情同意。
5. 药品的相互作用与特殊注意事项
介入化疗栓塞常用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包括:
- 多柔比星与抗氧化类药物:如同时服用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可能影响化疗药性能,降低药效。
- 顺铂、5-FU等联合用药:合用时需调整剂量,谨防骨髓抑制与肝肾毒性风险升高。
- 抗生素与肝用药:如有青霉素、头孢类过敏史,必须主动报告,防止严重过敏反应。
- 射频消融辅助药物:麻醉及镇痛用药若与镇静催眠类药物同用,可能诱发呼吸抑制,需严格动态监护。
6. 不良反应与处理要点
很多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就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 常见不良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 常见不良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 化疗药(如多柔比星、顺铂):注射部位炎症、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数据显示,这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0%上下,但大多数可控 (Llovet et al., 2002)。
- 栓塞剂:术后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疼痛、乏力等“栓塞反应”,通常数天自动缓解。如持续不退高热或剧痛,应及时复查。
- 射频消融中辅助药:麻醉药过量可能引发过敏、呼吸抑制。抗生素不良反应多为皮疹、肝功异常,个别病例可能严重。曾有患者因未提前报告抗生素过敏史,术后出现皮肤红斑,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此类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
7. 储存管理与药品有效期
介入用药物品多为注射剂,存放要求极为严格:
- 化疗药与栓塞剂须在低温环境密闭保存,具体温度通常为2-8℃,不可冷冻。超温、反复开启将影响药效。
- 辅助药品(抗生素等)遵循药盒外包装指引,大多要求避光、阴凉或按规定冷藏。注射液开封即用,不能久置。
- 所有药品切勿混用储存或随意丢弃!过期、变色或浑浊药品,一律按危险废弃药品处理,不可继续使用。
8. 用药后健康管理与生活指导
完成介入治疗或射频消融后,药品管理只是健康的一部分。术后辅助药品多以维持肝脏、胃肠及电解质平衡为主,也可能包含止吐、抑酸、补液等短期药物:
- 用药顺序要严格遵照医嘱,切忌自己加减药品,即使是常见的止痛片和维生素;
- 院外药品管理:口服药需标明每日服用次数及时间表,不能因为“状态好”自行停药;
-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反应,马上与随访医生联系及复查,忌“扛一扛就过去了”的心态;
- 家中储药要远离儿童和宠物,定期清点药品日期、外观和包装,有异常即弃;
- 记录药品名称、服药习惯与过敏史,必要时主动告诉医生和新护士,防止漏报。
9. 药品使用误区小结与全程安全提醒
❗ 常见用药误区:
- 自作主张增加或更换介入药品;
- 未报出所有过敏史,遗漏重要信息;
- 以为“打点滴”都是普通药,未主动查对药品成分、用法;
- 用药说明书未认真阅读,产生操作差错。
- 所有药品用法调整、组合、增减、调换,必须经专业医护评估同意
- 如有新不适或异常,一定要及时复查或原地联系随诊医生
- 药品储存、区分与废弃要规范,切勿混用与遗弃
10. 文献引用
- Bruix, J., & Sherman, M. (2011).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update. Hepatology, 53(3), 1020-1022. https://doi.org/10.1002/hep.24199
- Llovet, J. M., Real, M. I., Montaña, X., et al. (2002). Arterial embolisation or chemoembolisation versus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59(9319), 1734-173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2)0864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