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透视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的双刃剑

  • 2025-08-06 23:22:00379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透视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的双刃剑
透视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的双刃剑

01. 阿片类药物的起源与发展

以前要说疼痛,很多人会想到“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手术、癌症、外伤这些情况下,仅靠意志难以承受。这种时候,阿片类药物便成了医疗里绕不开的话题。
阿片类药物来源很久,最早人们用罂粟汁做安慰剂,之后科学家提取出吗啡、可待因等有效成分,用于缓解剧烈的疼痛。上世纪以后,这类药物成为现代医学镇痛的主要力量。从手术麻醉到缓解晚期癌症疼痛,再到急救医学,阿片类药物已深入许多诊疗环节。
📚 历史资料显示,古代文明已有“阿片”的记载(Brownstein, M.J. "A brief history of opiates, opioid peptides, and opioid recep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3)。

02. 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医学上怎么用阿片药物减轻疼痛?其实背后和神经信号有关。
简单来说,阿片类药物会结合到大脑和脊髓里的专属“阿片受体”,它们就像锁一样,只对特定分子有反应。当阿片分子进入身体,和这些受体结合后,大脑对痛觉信号的反应会被抑制,于是疼痛的感受就明显减弱。
不过,这种“开关”效果不光针对疼痛,有时候还会影响呼吸、情绪甚至肠道蠕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用了阿片药后,除了不痛,还会觉得困倦或便秘。
🧠 神经系统内共有三类主要阿片受体:μ(mu)、κ(kappa)、δ(delta)(Stein, C., Opioid receptors, Annu. Rev. Med., 2016)。

03. 临床应用:何时选择阿片类药物

其实并不是所有疼痛都需要用上阿片类药物。以下几种情况比较常见:
场景 应用举例
术后疼痛 剖腹产、骨科手术后短期止痛
癌症相关疼痛 中晚期癌症患者,常长期用药缓解持续性疼痛
急性创伤 严重骨折、烧伤等急救情境用于迅速止痛
慢性疼痛(需谨慎) 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疼痛,仅在其它方式无效时才酌情考虑
比如有位42岁的男性患者,因车祸导致多处骨折,术后出现持续强烈疼痛。医生根据损伤程度和疼痛表现,选用阿片类药物帮他度过术后急性期。这个案例说明,阿片药在合适场景下可以给患者带来极大缓解,但这类药物并不能随便用。

04. 常见副作用与健康风险

用阿片药止痛,确实能给痛苦的人带来“喘息”,但不可忽视伴随出现的副作用。下面这张表归纳了一些常见问题:
副作用类型 具体表现 判别难度
呼吸抑制 呼吸变慢、胸闷、困倦 高(需专业监测)
肠胃功能减弱 便秘、恶心、食欲下降 中(患者自述为主)
嗜睡 白天频繁犯困、精神萎靡
轻微成瘾倾向 用药时间长后产生依赖 中-高(需留心用药史变化)
有一次见到67岁的女性患者,因长期用阿片药物止痛,逐渐出现了呼吸减慢、夜间打鼾等现象,回头检查才发现其实与用药副作用有关。这提醒我们,阿片类药物用久了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小的压力,尤其呼吸抑制容易被忽视。

05. 抗药性与成瘾问题解读

说起来,阿片药物之所以“既救命也危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成瘾和抗药性。
  • 抗药性:用药一段时间,会发现同样剂量的药效下降,必须加量才行。这是因为大脑里的阿片受体逐步适应了药物刺激,对外界的“痛感过滤”不再敏感。
  • 成瘾机制:长期服用阿片时,神经系统会“习惯”药物存在,突然停药会出现焦虑、烦躁、出汗甚至全身不适等戒断反应。这不仅影响身体,也影响心理状态。有文献指出,欧美国家滥用阿片类药物的死亡率近年来显著上升,警示了依赖风险(Ford, C., Halliday, K. "A Review of Opioid Use and Mis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 特殊风险人群:有些人更容易上瘾,比如有成瘾家族史、抑郁症患者,用药需要格外谨慎。
比如有位28岁男性青年,因慢性背痛口服阿片类药物一年,后来逐渐出现焦躁、用药思维变得强烈。家人发现后咨询专家,明确是出现早期成瘾倾向。这个例子说明,长期用药不可掉以轻心,身体和情绪变化要引起重视。

06. 如何安全合理使用阿片药物? 🔒

阿片类药物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合理使用,大多数人都能安全、有效地缓解疼痛。下面总结了几点实用建议和未来的新趋势:
安全措施 具体建议
按医嘱用药 服药前询问专业医生,不自行加量或频繁更换药物
密切观察身体变化 家属定期留意是否有呼吸变慢、过度嗜睡等异常
定期复诊 长期用药患者建议每月随访,排查副作用和依赖风险
充分沟通 如发现副作用或疑似成瘾,应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方案
🌱 新型镇痛方式正在兴起,如多模式镇痛(多种药物联用)、患者自控镇痛泵和神经调控技术(参考:Vadivelu, N., Mitra, S., Narayan, D., "Recent Adva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Yale J Biol Med., 2010)。
实际上,有些病人不适合长期用阿片,医生会推荐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甚至中医辅助。无论哪种方法,知情与配合都很重要。别忽视情绪和用药习惯的变化,有问题要主动和专业人员沟通。

07. 生活中还能做些什么?预防更关键

疼痛管理靠的不只是药物,预防慢性疼痛尤其重要。日常生活里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
  • 营养均衡: 多吃新鲜蔬果 。建议:每日摄入不同颜色蔬菜、时令水果。
  • 科学锻炼: 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 。建议:每周锻炼3-4次,每次30分钟。
  • 规律作息: 睡眠充足有利于缓解慢性疼痛。
  • 骨骼营养: 奶制品富含钙质,可帮助骨骼发育。每日一杯牛奶或低脂酸奶对骨骼健康有好处。
  • 心理疏导: 情绪管理有助于减少疼痛敏感度,如冥想、正念训练等。
一句话总结,镇痛不靠“忍”,更离不开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遇到长期奇怪疼痛,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疼痛科、麻醉科就诊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阿片或其它治疗方案。

关键英文文献引用(APA格式)

  1. Brownstein, M.J. (1993). A brief history of opiates, opioid peptides, and opioid recep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0(12), 5391-5393.
  2. Stein, C. (2016). Opioid receptors.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 67, 433-451.
  3. Ford, C., Halliday, K. (2022). A Review of Opioid Use and Mis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4), 2141.
  4. Vadivelu, N., Mitra, S., & Narayan, D. (2010). Recent adva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83(1),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