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小儿腹泻:科学指导脱水判断与口服补液盐使用

  • 2025-07-29 15:52:0075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小儿腹泻:科学指导脱水判断与口服补液盐使用

小儿腹泻:脱水判断与口服补液盐的科学指导

01. 小儿腹泻:你可能没察觉的“小麻烦”

家里有小宝宝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孩子突然拉肚子,一天好几次,有时还伴着一点哭闹,看上去像普通的小麻烦。其实,腹泻对儿童来说可不只是暂时的不适,有些时候更可能带来一些隐藏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病毒活跃,腹泻就像一位“不速之客”频繁出现。和大人不同,幼儿身体的“水库”更小,腹泻很快就可能出现脱水。

别忽视这些看起来普通的小状况,及时关注和科学应对,能让孩子少受罪,家长更安心。

02. 腹泻的“幕后推手”:常见原因有哪些?

  • 病毒感染:特别是轮状病毒,是6个月-2岁孩子腹泻的高发原因。轮状病毒往往在秋冬流行,一些儿童疫苗接种能降低风险。
  • 细菌/寄生虫感染: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阿米巴等,夏天吃了存放不当的食物易中招。
  • 饮食不耐受:添加新辅食、不耐乳糖,或牛奶太凉,也可能让肠胃“闹情绪”。
  • 药物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有的宝宝吃药后腹泻反而频繁。
  • 特殊疾病:部分遗传性肠道病、慢性肠炎等也会导致腹泻,但这种比较少见。
小案例:一位1岁2个月的男孩,这两天刚尝试过香蕉泥后出现腹泻,妈妈担心是香蕉不易消化导致的。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婴幼儿消化道发育还不成熟,有时候稍微的饮食变化也可能引起腹泻。

03. 腹泻带来的最大风险:脱水,你分得清吗?

有人觉得腹泻就是多拉几次,补点水就好。实际上,儿童腹泻最怕的不是拉肚子本身,而是身体丢失了过多的水和电解质。儿童身体中的“水库”相对较小,腹泻一旦频繁,脱水就会悄悄加重。

判断脱水的简单信号 表现
嘴唇、舌头 轻微时有些发干、严重时干裂
皮肤弹性 用手轻捏皮肤,松开后慢慢恢复,脱水加重时弹性变差
眼睛和泪水 中重度时眼眶凹陷、哭时无泪
尿量 尿明显减少或6小时未见小便
精神状态 轻度时精神稍差、重度时反应迟钝/昏睡
小贴士:腹泻初期表现并不明显,例如孩子有点口渴,或者尿少,只是轻微表现,但要留心这些小信号。
  • 轻微脱水:孩子稍微有些烦躁、口渴。
  • 中度脱水:精神变差、尿减少、唇舌干。
  • 重度脱水:皮肤弹性差、哭时无泪、嗜睡或意识不清。

04. 脱水分几级?不同程度症状不一样

脱水并非一开始就很严重,大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下面用一份表格梳理一下三类表现,方便家长对照判断。

脱水分级 核心表现 家长如何识别
轻度 尿量减少,偶尔烦躁,精神尚可,口唇轻微干燥 一天尿布更换次数减少,孩子偶尔喊渴
中度 哭时无泪,较明显口渴,口腔内较干,皮肤弹性迟缓 明显尿减少,口腔和眼周有干涩感,精神低落
重度 嗜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体温低、末梢发凉 孩子反应变迟钝,手脚发冷,需尽快就医
举个例子:2岁的女孩连续腹泻3天,开始只是尿少,有点想喝水,到了第3天家长发现孩子哭时没什么眼泪,精神也变差了。这个过程表明脱水发展过程有明显分级,出现后两种表现时应加以警惕。

05. 口服补液盐:科学补水的“关键角色”

单纯喝水,对儿童腹泻导致的脱水其实远远不够。口服补液盐(OR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安全有效的补水“神器”。它含有适量葡萄糖、钠、钾、氯化物等,能帮助身体迅速恢复水平衡和电解质。说起来,它就像给孩子身体的“小水库”加上了营养和动力,而不仅是补足“水分”。

类型 常见配方(每升水) 用法建议
WHO标准型 葡萄糖13.5g、氯化钠2.6g、氯化钾1.5g、柠檬酸钠2.9g 兑标准量水,搅拌至溶解,即时饮用
中国儿科常用型 与WHO类似 可在药房购买,兑水后喂服
正确服用:一般每次大便后可补充50~100ml补液盐,分次慢慢喝,避免灌服。呕吐不严重者推荐坚持少量多次。
  • 不要用果汁、可乐、淡盐水等替代口服补液盐配方。
  • 不同年龄体重补液量不同,具体可参考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建议。

06. 口服补液盐怎么用?细节和注意事项

想让补液达到效果,方法比剂量更重要。下面一张表,汇总了使用ORS补液时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避免常见误区。

操作细节 说明
兑水比例 严格按说明兑水,不宜过浓或过稀
喂服方式 小口多次,避免呛咳和呕吐
配制方法 每袋补液盐现开现用,溶解后24小时内用完
服用量 一般第1~4小时,按体重每公斤50ml~100ml补液,之后视腹泻继续,每便可补充适量
继续进食 轻中度腹泻时,不要过度限制饮食,可继续母乳或奶粉,辅食清淡为宜
合并其他表现怎么办? 若出现呕吐或高烧,仍可尝试小口给补液盐,但频繁呕吐、高热难退,请咨询医生。腹泻期间,建议提前与医生沟通用药和饮食搭配,帮助恢复更快。

07. 哪些情况该尽快就医?

并不是所有小儿腹泻都需要住院输液,大部分能靠口服补液盐解决。但有些信号出现时,家长不能再等待。下面用一个小表格梳理,方便对照。

请带孩子就医的信号 主要提示
严重脱水 哭时无泪、尿极少/无尿、嗜睡、持续高热
频繁呕吐无法服药 口服补液盐总是吐出,无法进食进水
粪便有血或发黑 怀疑细菌或严重肠道问题
1岁以内婴儿腹泻2天不见好 小月龄婴儿风险更高
合并痉挛、抽搐 有电解质紊乱风险,及时送医院
实际案例:有位8个月的女婴,腹泻第3天出现嗜睡和连续两次抽搐,家长及时带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重度脱水合并低钠血症。这个例子说明,遇到类似症状应果断就医,不要犹豫。
  • 就医时,建议带上近几天的饮食、用药及大便情况记录。
  • 优先选择设有儿科急诊、儿科专科医院。

08. 日常预防小儿腹泻,可以怎么做?

预防总要走在疾病前面。腹泻虽难免偶有发生,但还是有不少措施能减少发生或减缓严重程度。这里把实用的日常建议列清楚,家长可按需调整。

日常推荐 有益作用 使用建议
母乳喂养 增强免疫力,降低腹泻风险 建议6个月内纯母乳,添加辅食后继续哺乳
合理添加辅食 避免肠胃负担,助消化吸收 辅食逐步添加,观察孩子反应即可
食物卫生 远离病原微生物 食具煮沸消毒,饭前便后洗手,饮用水煮沸或选择合格瓶装水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降低重症腹泻风险 满龄宝宝可向社区接种门诊咨询
也别忽视:平时家中、玩具定期清洁,减少宝宝“嘴巴探索世界”带来的肠道负担;有条件时,适量摄入酸奶有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不过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品种。

09. 总结:关注细节,让腹泻少来麻烦

宝宝腹泻多数可通过家庭护理缓解,只有及时发现脱水、掌握补液技巧,加上一点不慌不忙,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有疑问时,可随时找儿科专科咨询。日常吃好、玩好、养成好习惯——这比任何药物都重要。

别让“小麻烦”变成“大问题”,简单行动最靠谱。

🔗 参考文献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Diarrhoeal disease: Key facts". WHO.
  • Kelly, P., & Attia, S. (2010).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for treating dehydration caused by diarrhoe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Issue 12.
  • Munos, M. K., Walker, C. L., & Black, R. E. (2010). "The effect of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and recommended home fluids on diarrhoea mort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9(suppl_1), i75-i87.
  • Dennehy, P. H. (2011). "Rotavirus vaccines: an overview".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4(2), 273-294.
  • Walker, C. L. F., & Black, R. E. (2010). "Rotavirus and viral diarrhea in children". BMJ, 341, c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