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鳞状细胞癌治疗用药指南:靶向治疗与化疗的实用细节
- 2025-07-27 07:08:0022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肺癌鳞状细胞癌治疗用药指南:靶向治疗与化疗的实用细节
说到化疗和靶向药,很多人只知道这些药物被广泛用在肿瘤治疗中,但具体怎么用、安全细节有哪些,往往关注得不够。其实,药品能否发挥最大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关键就看日常使用方法和细节。本文就精选了肺癌鳞状细胞癌主流药物的七大用药重点,包括用药时间、剂型区别、常见副反应,帮助您用科学又安心的方式管理每一天的用药。
目前,肺癌鳞状细胞癌治疗主要用到含铂类化疗药(如顺铂、卡铂)、紫杉醇类、表柔比星等,以及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FGFR抑制剂、抗PD-1/PD-L1抗体等)。剂型包括口服片剂、注射液和静脉点滴。其中,注射剂大多需专业医疗操作,口服剂型更便于家庭管理。每类药物按其成分和剂型,服用技巧需有差异,但核心在于严格依医嘱,绝对不可自行更换或突然停药。
正确做法:每次换药或更改剂型前,务必询问医生和药师意见。
化疗药物和部分口服靶向药需严格按照制定的周期(如每3周1次、持续21天等)给药,漏服或更改时间都可能影响效果。例如,部分靶向药物推荐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每日早上或晚上,须准确掌握说明书要求。化疗点滴时则需按规定时长缓慢输入。
- 正确做法:设定闹钟提醒,每次服药务必在同一时段进行。
- 需要注意:如果漏服,切勿自行补量,按说明书要求处理。
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类药物不可随意掰断、压碎,例如部分靶向药(如EGFR抑制剂)肠溶片若咬碎,会影响吸收效果。注射剂需由医护人员操作,不建议自行在家注射。
- 服药时应用温水送服,避免茶水或果汁。
- 注射液务必检查外观,无混浊、结晶等异常。
靶向药和化疗药可与多种常用药(如抗生素、抗凝血药、降压药等)产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通过肝脏酶代谢,和其他药物合用可能导致药效下降或毒性增强。例如某些抗凝药与化疗药联合,容易导致出血风险上升。
- 正确做法:每加用一种新药,应告知医生全部当前服用的药品。
- 特别提醒:不可自行加用其他中药或保健品。
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往往需要药物剂量适当下调。临床上遇到一位70岁男性患者合用抗肿瘤药物时,因减量调整,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不建议自行用药,务必征求医师审批。
- 正确做法:如年龄超过65岁或有基础肝、肾病者,应定期做肝肾功能监测。
- 需要注意:儿童一般不使用此类药物,特殊情况需要专科医生评估
化疗类药物常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适,靶向药则可能出现皮疹、疲乏、肝功能异常。数据显示,部分患者使用EGFR抑制剂期间皮疹发生率约30-50%,化疗药引起恶心/食欲减退的概率约40%。出现这些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 正确做法:出现皮疹、持续呕吐不能缓解、乏力程度加重等,请立刻联系主治医生。
- 特别提醒:不可擅自停药。
药品应放置阴凉干燥处(通常为25°C以下),部分高活性药需冷藏。开封后药物需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药品或包装有变化应及时丢弃。针对化疗制剂、注射药物,务必由专业人员废弃,切忌随手扔进生活垃圾。
- 正确做法:开封日期用标签清楚记录在药品包装上。
- 正确存放位置应远离儿童,防止误服。
部分口服靶向药,如偶然忘记,可以补服,但需参考药品说明书,避免短时间重复服用。若过量服药,应立即就医,不能试图通过催吐等自行处理。
- 正确做法:错过一餐的建议马上服用,但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跳过。
- 特别警告:出现明显异常反应,如晕厥、抽搐、严重呕吐时,务必立刻送医。
- 临床上有位60岁男性在含铂双药化疗期间出现恶心,依靠规范应用止吐药明显改善。
- 一位老年患者合用靶向药物,遵医嘱调整剂量后,副作用减轻,坚持治疗周期。
- 患者使用口服EGFR抑制剂时因服药时间规律,皮疹症状较轻,并未影响后续用药体验。
总的来说,靶向药和化疗药的使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细致的管理与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医嘱、熟悉剂型特点、关注相互作用,才能把药物效能发挥出来,同时最大限度规避不良反应。最重要的,任何异常不能自行处理,务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是我们每一位用药者应该牢牢把握的第一准则。
- Garon, E. B., Rizvi, N. A., Hui, R., et al. (2015). Pembro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21), 2018-2028.
- Paik, P. K., Shen, R., Kris, M. G., et al. (2014). A phase Ib open-label multicenter study of AZD4547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10(7), 1623-1629.
- Hirsch, F. R., Suda, K., Wiens, J., & Bunn Jr, P. A. (2016). New and emerging targeted treatments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Lancet, 388(10048), 1012-1024.
- Paz-Ares, L., et al. (2012).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versus cisplatin plus pemetrexed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ogy, 13(3), 247-255.
- Yoo, S. B., Song, I. H., & Park, K. J. (2017). Diagnosis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51(4), 3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