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解锁病毒性感冒:抗击病魔的药物大揭秘

  • 2025-07-09 13:38:00114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解锁病毒性感冒:抗击病魔的药物大揭秘

解锁病毒性感冒:抗击病魔的药物大揭秘

01 病毒性感冒到底是什么?

你有没有遇到家里小孩放学没多久就开始打喷嚏,鼻塞流涕,第二天还多了点低烧?病毒性感冒,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小麻烦”,虽然常见,但谁碰上都觉得挺难受。

大部分病毒性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由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引发,患上后常常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虽然听起来熟悉,可是真要应付起来,每年冬春交替的时间,发病率依然不低。其实,这说明病毒性感冒离我们并不遥远。

⏳ 小知识:病毒性感冒和“着凉受寒”不一样,后者只是诱因,真正的“幕后推手”还是病毒本身(Nicholson, K.G., et al., 2003)。

02 怎么会被传染?三个“隐藏的传递站”

  • 💨 飞沫传播
    路上有个小伙子咳了一声,没捂嘴,空气里就多了带病毒的小飞沫。旁边人经过,也可能被病毒“无形中签到”。不只是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也有类似风险。
  • 🤝 直接接触
    有位42岁的女士照顾感冒的孩子时,偶尔擦拭鼻涕后没及时洗手,结果第二天自己也开始头重脚轻。这就是直接通过手部、皮肤接触,把病毒带进了身体。
  • 🪞 物体表面
    病毒其实能在桌面、门把手上存活几个小时。你碰了公共场合的栏杆,再揉眼睛,等于帮病毒开了“直通车”。
滴水穿石:
研究显示,病毒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多样,办公室、学校等人多拥挤场所风险更大(Weber & Stilianakis, 2008)。

03 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初期变化 加重阶段
  • 偶尔打喷嚏、清水鼻涕
  • 轻微喉咙干痒、发痒
  • 有点乏力、略微头疼
  • 发热超过38℃
  • 持续咳嗽,有时有痰
  • 明显全身酸痛、食欲下降
  • 个别会出现呕吐、腹泻(儿童居多)
一线提醒: 从偶尔症状到持续不适变化很快。成年人多为肌肉疼痛、咳嗽,儿童可能胃口变差、精神萎靡。

04 药物怎么选?常见选择一览

药物类型 典型代表 主要功效
抗病毒药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 可抑制病毒繁殖
  • 对甲型(H1N1、H3N2)、乙型流感有效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缓解发热、疼痛
咳嗽药物 右美沙芬、复方甘草片
  • 针对干咳、止渴
药师小叮咛: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才用(Wang et al., 2017)。

05 抗病毒药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 用药时机
    有研究指出,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要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Treanor et al., 2000)。比如有一位35岁的男士,感冒当天发热马上就诊,按医生建议服药,恢复速度明显比朋友快。
  • 👩‍⚕️ 是否每个人都要用抗病毒药?
    其实,绝大多数健康成人靠自身免疫力也能自愈。本身免疫力较差、65岁以上、有慢性病、孕妇、儿童则优先考虑(CDC, 2023)。
  • 💡 服药所需注意
    推荐就医后在医生指导下选药。有基础病或正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

06 安全用药:别忽视这些副作用

虽然常用抗病毒药对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特殊人群偶尔还是会有反应,比如奥司他韦有时会让部分儿童出现恶心、呕吐(Watanabe et al., 2010)。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用多了也可能影响肝肾功能。轻则轻微不适,重则需及时停药就医。

小提醒:如果出现皮疹、严重过敏,或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到医院。
药物相互作用:家中有老人、慢病患者,遇到流感时使用抗病毒药要特别告知医生既往病史。

07 我能怎么守住健康?科学防感冒三步走

其实预防感冒不难,只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科学用药意识,大多时候可以轻松应对。下面这份小清单,建议贴在自己日常计划旁边:

  • 流感疫苗 🧬
    每年接种一次,可大幅降低重症风险。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人群最重要(Grohskopf et al., 2023)。
  • 规律饮食,多喝温水 🥣
    奶类、蛋类、瘦肉、新鲜蔬菜水果,有助维持免疫系统活力。一天喝6-8杯水,帮助身体代谢清理病毒产物。
  • 作息充足,勤洗手 🛏️🧼
    晚上十点前上床,减少手机熬夜。外出归来、饭前饭后用肥皂认真洗手,再用自己的毛巾擦干。
要不要看医生?
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老人、孕妇、慢性病、免疫低下),或者症状持续加重,都应尽早就医。
怎样找合适的医疗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优先选择,大型综合医院适合重症或并发症风险更高者。

主要参考文献

  • Nicholson, K. G., Wood, J. M., & Zambon, M. (2003). Influenza. The Lancet, 362(9397), 1733-1745.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4854-4
  • Weber, T.P., & Stilianakis, N.I. (2008). Inactiv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modes of transmission: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Infection, 57(5), 361-373.
  • Wang, K.Y., Seed, P., & Schofield, B. (2017). Antibiotics and viral infections: a review.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110(7), 240-246.
  • Treanor, J. J., et al. (200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oral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oseltamivir in treating acute influenz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83(8), 1016-1024.
  • Watanabe, A., Chang, S. C., Kim, M. J., Chu, D. W., Ohashi, Y., & Group, A. S. (2010). Long-term tole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oseltamivir in Japanese children. Clinical Drug Investigation, 30(10), 685-695.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3). Influenza Antiviral Medications: Summary for Clinicians. https://www.cdc.gov/flu/professionals/antivirals/summary-clinicians.htm
  • Grohskopf, L.A., et al. (202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United States, 2022–23 Influenza Season. MMWR Recomm Rep, 71(1),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