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用抗肿瘤药品与辅助用药安全使用指南
- 2025-07-04 23:50:0025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静脉输液常用抗肿瘤药品与辅助用药安全使用指南
在肿瘤科治疗中,静脉输液、静注抗肿瘤药和止吐药等,是门诊和住院患者常见的用药方式。今天,我们围绕这些药品,针对剂型选用、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7个关键细节,做一份详细的实用用药指南——让用药既高效又安全。
01 剂型选择与用药方式 👨🔬
抗肿瘤药及对症药物,主要采用注射剂型,包括溶液和冻干粉针。部分药物需溶解后通过静脉点滴缓慢滴注,部分则需静脉推注。对于静脉注射药物,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方法、溶剂类型及体积进行配置。
正确做法:配置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防止药液接触皮肤。部分药物不可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稀释需特别注意。冻干粉针需优先用专用溶媒化开,如不可直接用常规液体溶解。
- 抗肿瘤药禁止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混用。
- 注射剂配制、使用时须避光、保持无菌操作。
02 服药时机与顺序 🕑
静注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紫杉醇等,通常优先于支持药物(止吐、护胃药)给药。部分止吐药与静脉化疗需错开时间或先后顺序注射,以提升防护效果。
正确做法:按照医生制定的顺序用药,切勿任意改变,部分药物如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建议化疗前半小时静注。
- 支持药物、止吐药等一般提前使用,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 如需同时输注多种药物,请分批次、分通道给药。
03 剂量计算与使用细节 📏
抗肿瘤药的大多以体表面积(mg/m2)或体重(mg/kg)为剂量依据,临床严格根据患者数据个体化调整。注射药物须缓慢滴注,部分药品滴注过快可增加毒副反应风险。
正确做法:每次用药前须由专业医护复核体重、身高,并以规范公式审核剂量。遇到普通支持药物(如抗生素、营养液等),剂量也要依年龄、肝肾功能调整。
- 化疗药滴注时间多在2~4小时,部分药物需更长或更短。
- 如患者体重、肝肾功能近期有变化,应先调整剂量再用药。
04 药物相互作用 :warning:
静脉输注化疗药、止吐药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疗效下降或毒性增强。例如,顺铂与胃黏膜保护药(如奥美拉唑)合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氟尿嘧啶与抗凝剂并用时易有出血风险。
需要注意:避免多种药物混入同一吊瓶或混合输注,严格遵医嘱分开使用。如必须同时用药,请确保两药配伍兼容性,无结晶、沉淀等现象。如果出现混合后变色、浑浊,务必停止使用、更换新液体。
- 化疗期间应主动告知医生本人长期服用的药物明细,防止相互作用。
- 部分药物应与其他药物间隔一定时间输注,如钙、镁离子补充剂。
05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
抗肿瘤药如奥沙利铂、紫杉醇、氟尿嘧啶等在使用过程中,偶有静脉炎、碱烧、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激素类联用时,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晕、食欲变化等表现。
需要注意:如出现头晕、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务必立即上报护理人员。不可自行停药。严重情况如过敏性休克需第一时间启动急救处理。
- 部分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20%-50%(参考:van der Veldt et al., 2010)。
- 支持药物(如止吐药)的副作用通常较轻,表现为乏力、便秘等。
06 特殊人群用药管理 🙎♂️🙎♀️
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者、伴有血栓形成患者,更容易受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影响。部分药物(如奥沙利铂、顺铂)需要根据肾功能水平调整剂量。老人常需减量,并做好不良反应监测。
正确做法: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用药前须评估风险,合同专业医生确定,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血常规和生化指标。
- 无论主药还是对症药,均需标注特殊人群适应与禁忌,切忌自行加、减停药。
- 孕妇、哺乳期女性需严格禁用大部分抗肿瘤静注药物。
07 储存、效期与补救措施 🗂️
静注用抗肿瘤药和止吐药,通常需避光、冷藏(2~8℃)、密封保存。部分开封药物需在数小时内用完,如有剩余按医废处理。
需要注意:漏服静滴药,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补做,不可自行加量。秒、分钟级的延误影响有限,若落下整疗程应重新评估。
过量使用风险较高,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通知治疗组处理。
- 严格核查药品批号、效期,过期药品一律不得使用。
- 部分药品如冻干粉针开封后有限时效,务必按说明操作。
结语:安全用药,掌控每一步
静注抗肿瘤药、支持药的规范操作,是保障化疗疗效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剂型选择、用药顺序、剂量、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储存补救……每一步都马虎不得。遇到无法自行判断的状况,应主动联系医务人员。安全、规范的用药,是每位患者和家属都能掌控的健康基础。
- van der Veldt, A. A. M., et al. (2010). "Chemotherapy-induced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The role of the patient’s immune system." The Lancet Oncology, 11(7), 638-645.
- Gandhi, L., et al. (2018).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ti-tumor Agents in Oncology Patients: A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6(2), 204-213.
- Karrison, T. G., et al. (2016). "Chemotherapy dosing strategies: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Cancer, 122(6), 857-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