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和腹部创伤:这些危险信号要警惕,科学应对能救命
01 头部撞伤后,哪些信号要立刻就医?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磕碰或者摔跤,看起来只是“额头起了个包”,但实际上1/3的头部创伤患者初诊时症状并不明显[1]。有些人甚至当天还能说笑,一觉醒来却突然出问题。
需要格外小心的信号:
需要格外小心的信号:
- 持续性头痛(而不是偶尔隐隐作痛)
- 反复呕吐,甚至吐不出食物也要干呕
- 突然变得意识模糊,说话不清楚,有点“走神”
- 一只手或一条腿感到麻木、无力
- 短暂昏迷、抽搐,或眼睛大小不一
🧠 TIPS: 只要出现上面任意一种情况,都别拖,赶紧去医院。别因“能走能说”就耽误宝贵时间。
02 腹部受到撞击,内脏损伤如何早期识别?
- 腹痛越来越厉害:车祸后有位43岁男性腹部挤压后,最初只是“不太舒服”,结果疼痛渐渐加重,查出脾脏破裂。 •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腹痛逐步严重,尤其还有压痛、反跳痛,一定要引起注意。
- 脸色愈发苍白:受伤后一段时间内脸色失血般变白、人感到发冷发汗,甚至心慌气短。 • 这类表现提示可能有腹部内出血,尤其要留神女性和老年人,即便疼痛不重也不可大意。
- 心跳加速:静坐也会心跳明显比平时快很多,还伴有头晕,这可能是失血性休克的早期信号之一。
典型信号 | 就医建议 |
腹痛加剧、脸色苍白、心跳快 | 立刻到急诊科,不要“忍一忍再说” |
03 为什么轻微撞击也可能带来大麻烦?
其实不光是猛烈的跌倒或车祸,小小的碰撞也可能引起严重内伤。比如,有的人摔伤后慢慢出现颅内出血,这就是所谓的“隐匿性损伤”[2]。
背后的机制:
背后的机制:
- 慢性颅内血肿:血管破裂后,血液缓慢渗出,逐渐压迫大脑,早期症状不明显。
- 脾脏或肝脏微裂口:小血管出血,短时间没大症状,但随体位改变或剧烈活动,突然大出血。
- 肠道损伤:肠壁轻微裂开,内容物流出引发腹膜炎。
🌟 TIPS: 医学调查显示,高达1/3的头部创伤患者初诊时看不出大问题,但几个小时甚至隔天才出现危急症状(引用:Maas et al., The Lancet, 2017)。
这些机制提醒大家,别轻视那些貌似“没事大碍”的小伤,警惕潜在风险才是关键。
04 医院会做哪些检查,帮你判断伤情?
说到医院检查,实际上选择什么手段,医生主要会看受伤部位和表现。有人担心“辐射”、“疼不疼”,这里简单解释下三种常用检查:
- 头部CT:目前评估颅脑损伤最常用的方法,能快速看出颅内有无出血、骨折。检查过程快,全程几分钟,无需特殊准备。
- 腹部超声或腹部CT:腹部超声可初步判断有无出血积液,腹部CT能更清晰显示脏器损伤。平时体型偏胖、内伤可能性大时医生更倾向做CT。
- 血常规与生化检查:可以发现有无急性失血、脏器损伤(如肝酶升高)。
🏥 TIPS: CT和超声检查,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耐受,过程不会痛,只需静静躺下配合就好。别因为担心小风险而错过排查大病的时机。
05 创伤性损伤,医生怎么选择处理方法?
外伤后的处理,既要分清轻重,也要因人而异。
主要方案包括:
主要方案包括:
- 紧急止血、稳定循环:失血较多或者休克时先用输液、压迫止血、输血保命。
- 手术修补或脏器切除:如发现脾破裂或严重肝损伤,中重度需要开刀修补或切掉部分或全部受损脏器。
- 微创介入(如血管栓塞):现在越来越多腹腔出血能靠介入微创止血,创伤小,适用于某些特定出血部位。
- 保守治疗与密切观察:病情轻、出血少时,多数患者选择住院套监控,定期复查影像,只要无恶化可避免手术。
⚠️ TIPS: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能显著降低后续并发症与死亡风险(参考:[Søreide et al., 2021, The Lancet]
06 生活中怎么预防严重创伤?记牢下面5条
- 佩戴头盔、专业护具:骑电动车、自行车,头部是最脆弱的部位。数据表明,正确佩戴头盔能减少头部损伤风险70%(Thompson et al., NEJM, 1989)。
- 安全驾驶、不超速:超速、疲劳、酒后开车,都是事故高发诱因。家人开车出行时,提醒一句,负责任的安全比“赶时间”重要多了。
- 体育锻炼要科学:打篮球、滑雪前热身,运动中穿戴护膝等防护装备,减少意外发生。
- 老人摔倒防护+:浴室装防滑垫,床边备夜灯,老人走路用助行器,这些细节能大大降低磕碰的几率。
- 管理慢性病:高血压和肝病患者,更易因轻微外伤诱发严重出血。定期随访、血压监控,是自己最好的“安全气囊”。
💡 小贴士: 日常多关心家人安全,从细节做起,不仅为自己,也是给家人多一些健康保障。
场景 | 具体防护措施 |
---|---|
骑行/摩托/电动车 | 规范佩戴头盔、护肘、护膝 |
开车 | 拒绝酒驾、保持车距 |
家庭防跌 | 地面干燥、安装扶手 |
高危职业 | 按规范装备劳保用品,定期安全教育 |
主要参考资料
- [1] Maas, A. I. R., et 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improve prevention, clinical care, and research." The Lancet, 2017, 391(10154), 949-959.
- [2] Thompson, D.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icycle safety helmets in preventing head injuries. A case-control stud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89, 320, 1361-7.
- [3] Søreide, K., et al. "Trauma care and outcom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Lancet, 2021.
其他知识点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伤学组最新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