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压超标?识别症状与科学应对法

  • 51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压超标?识别症状与科学应对法封面图

血压超标别慌!3分钟看懂高血压的科学应对法

01 血压高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体检突然发现血压高了,心里会咯噔一下。其实,血压就像水管里的压力,流动大了,自然数字会上升。高血压的诊断,是连续多次测量收缩压(上压)≥140mmHg或舒张压(下压)≥90mmHg。医学上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和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原因),还可以按血压变化分成“单纯收缩期”“单纯舒张期”“混合型”三种。

简单来讲,只要不是单次偶尔偏高,而是经常达到上述的“警戒线”,就需要关注血压变化。举个例子,一位45岁的文员,最近连续三次体检发现血压都在143/92mmHg,这就属于高血压。很多人早期并没什么异样,所以容易被忽略。

分期 血压范围 建议处理
1期 140-159/90-99 调整生活方式
2期 160-179/100-109 药物+生活调整
3期 ≥180/≥110 强化治疗

02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要当心

  • 晨起头晕:有些人,早上起来时觉得头有点“飘”,不是一时的疲劳,而是持续好几天,甚至转头时会更明显。
  • 耳鸣或胸闷:一位52岁男性,偶尔还没怎么运动就感到耳边嗡嗡作响,坐着休息好一会才缓解。运动变得有些吃力。
  • 看东西模糊:有朋友分享,说最近读书时觉得眼睛花,但休息半小时后才恢复,后来监测发现血压已升高到156/97mmHg。
  • 心悸不适:感觉心跳比平时快,还伴有不易察觉的乏力。这些信号如果持续或反复出现,最好去医院查查血压。
📝别忽视:如果头痛、胸痛或活动后明显气短、晕厥要及时就医,这可能提示高血压已经损害到心脑血管。

03 为什么血压会悄悄升高?

血压升高通常是多种因素一起导致的,既有身体“内部”变化,也有生活方式影响。下面这几点需要了解:

  • 血管弹性变差: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像老旧橡皮管一样,弹性减弱,容易变硬,血流阻力变大,血压自然会上升。
  • 遗传基因影响:研究发现,父母中有高血压,子女患病概率能增加约30%(Lewington S et al., 2002)。所以家族史是重要因素之一。
  • 高盐膳食:有相当一部分人天生对盐敏感,摄盐多了,血液中的水分就多,像往水管里灌更多的水,压力肯定升高。
  • 肥胖与压力:体重增加、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都会让血压进入“慢性升高”通道。
  • 慢性基础病:像肾脏疾病或内分泌问题,也可能让血压不知不觉升上去,这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诱因。
📊数据显示:我国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Wang JG et al., 2018)。

04 确诊高血压要做哪些检查?

发现血压升高,别急着吃药,先得弄清楚是不是“假高血压”或者有特殊原因。标准流程是:诊室静坐5分钟,连续三天、每天测三次,记录平均值。必要时可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更准确地观察波动情况(Pickering TG et al., 2008)。

  • 心电图检测:了解有无心脏结构异常或肥大。
  • 肾功能与电解质:用于排查肾脏问题导致的血压异常。
  • 彩超或影像学检查: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查动脉、肾脏问题时使用。
状况 测量频率 说明
初诊血压升高 每天2次 记录3天,取平均
治疗稳定 每周2~3次 保持血压波动日志
🔍说起来:有慢性病史或者持续性高压,最好到正规医院心血管科或者全科门诊做全面评估。

05 降压治疗有哪些靠谱选择?

治疗高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案根据具体分期、合并症还有个体差异来定。医生常用的药物包括:

  • 长效CCB类(钙通道阻滞剂):适合部分老年人,副作用较轻,能平稳改善血管紧张度。
  • ACEI、ARB类:适用于有慢性肾病或糖尿病的人,能同时保护肾脏(Williams B et al., 2018)。
  • 利尿剂:适合水肿明显或轻中度高血压,但要注意定期查钾。
  • 联合用药:血压升得比较高,可能需要两种或以上药物搭配使用。
📋别忽视:所有药物调整都应遵照医生指导,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如果出现脚踝水肿、持续干咳等状况,及早和医生沟通。

06 每天这样做血压稳稳的

预防和稳定血压,靠的不是苦苦忍耐,而是日常一点点的小变化。饮食、运动、心态都很重要,具体可以这样做:

  • 橄榄油+蔬果沙拉: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橄榄油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Estruch R et al., 2013)。可以作为凉拌菜或沙拉的调味搭配。
  • 每周3-5次快步走:建议每次快步走30分钟,不必追求高强度,日常步行上下班都是不错的选择。
  • 掌控烹调盐量:煮饭时用量勺,成人每日总盐推荐不高于5g。可以提前在厨房备个量匙,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 适量坚果:每天吃几粒杏仁或核桃,但不要和高盐零食混着来。
  • 放松心情:利用冥想、深呼吸法,缓解压力,对血压调节有帮助。
🧘‍♂️行动建议: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确诊人群,定期监测血压,每年体检可加做一次心脏和肾脏功能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
快速参考表:
场景 可选方式 频率建议
家庭自测血压 电子血压计 每周2~3次
运动锻炼 快步走、游泳、骑单车 每周≥150分钟
减压 深呼吸、听音乐 每日

参考文献

  • Lewington, S., Clarke, R., Qizilbash, N., Peto, R., & Collins, R. (2002). 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 Lancet, 360(9349), 1903-1913.
  • Wang, J.G., et al. (2018). Trend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36(8), 159-169.
  • Estruch, R., Ros, E., Salas-Salvadó, J., et al. (2013).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 Mediterranean die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8(14), 1279-1290.
  • Pickering, T.G., et al. (2008). Recommendations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man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 Hypertension, 52(5), 698-716.
  •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9(33), 302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