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健康升级:了解肺癌的关键知识与应对 🌱
01 肺癌,为什么值得我们留意?
在家人围坐一起聊健康时,肺癌这个话题越来越常被提起。其实,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大约2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Bray et al., 2018)。很多人觉得肺部不疼不痒就没事,但肺癌最早期往不会主动“打招呼”。如果能够早一步识别,很多生命就能延长许多。⏰
与一些恶性肿瘤相比,肺癌的隐蔽性很强,它可能已经悄发展多年才被发现。这也是为什么呼吸健康升级,真正离不开大家对肺癌的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肺癌的整体生存率远低于乳腺癌等肿瘤(Allemani et al., 2018),但早期发现时,五年生存率有望提高一倍以上。
02 哪些信号值得我们“敲警钟”?
- 😶🌫️ 持续性咳嗽:普通的感冒咳上几天算正常。如果出现咳嗽持续好几周,或者咳嗽声变了,别拖着,尽快去医院看下。
- 💬 声音嘶哑:如果本来嗓音清晰,最近突然变沙哑,尤其伴有咳嗽或者说话累,可能要小心。
- 🌬️ 呼吸短促或胸闷:爬楼梯总觉得喘不上气,比平时容易累,这些都是身体的信号。
- 🥄 不明原因消瘦:体重突然下降,食欲也变差,这类变化容易被忽视,其实意味健康有隐患。
- 🩸 咳痰带血:即使只有一两次,也请认真看待。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起初只是偶尔咳一两口血丝痰,本以为上火,结果检查发现早期肺部肿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警示信号出现时,哪怕很轻微,都别轻视。
其实早期肺癌症状常很隐蔽,但只要最准时察觉,治疗希望就大很多。房间小的裂缝能及时修补,不至于酿成大问题。
这些信号,并不是说一出现就等于得了肺癌,但它们告诉我们该去医院排查——越快越安心。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背后的风险因素和机制
很多人关心:“为啥有的人抽了一辈子烟没事,有的人不抽也得了?”实际上,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说到底,这些风险因素的共同点是长期作用下会影响肺部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细胞走上“不正常的路”。也有研究发现,持续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调也会推波助澜(Herbst et al., 2018)。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烟雾、灰尘、大气污染甚至厨房油烟,不能忽视。
04 肺癌是怎么被确诊的?
万一身体出了问题,很多人最怕的就是检查——担心痛苦、费用、等待结果的煎熬。其实,多知道流程,心理负担反而会少很多。
- 胸部X光:最基础的筛查工具。能简单地发现肺部阴影或异常,但有时候小病灶会漏掉。
- 胸部CT:现在大多数医院更推荐。能发现早期、微小结节,对高危人群尤其有用。低剂量螺旋CT,辐射量较低,风险可控。
- 组织活检:一旦影像提示异常,需要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显微分析。这样医生能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还能进一步确定分型。
- 辅助检查: 包括全身骨扫描、头部MRI等。帮医生判断有无转移,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以“患者A”为例,今年70多岁的女性朋友,因为声嘶、痰中带血前来看病,经医生判断安排了胸部CT和穿刺活检,最终发现为鳞状细胞癌II期。正因为及时求医,她有更多机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来说,如果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症状,建议尽早做这些检查,让专业人员判断,而不是靠自己猜测。
05 治疗肺癌,有什么选择和效果?
医生常说,肺癌不是终点,合理的治疗帮助许多患者获得新生。主要治疗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根据患者病情组合应用:
有位年迈女性患者(ⅡB期鳞癌),通过多学科会诊,定制了手术加辅助治疗方案,还结合了针灸和中药调理。在饮食方面,她选择了低盐低脂,配合治疗后恢复较好。
说到底,肺癌的治疗不是单选题。治疗方案需要专科医生根据分期、分型、身体状况以及个人需求来制定。不盲目悲观,也不轻视病情,配合医院就诊是关键。
06 日常如何科学呵护我们的肺部?
肺就像身体里的“新鲜空气工厂”,想让它们健康工作,其实有不少实用方法。日常生活从小处做起,预防大于治疗。
- 🥦 深色蔬菜:比如西兰花、菠菜,富含抗氧化物,对维护呼吸道健康有帮助。建议每日适量摄入,凉拌或清炒均可。
- 🍎 新鲜水果:苹果、柑橘类等含有丰富维生素C,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按照季节变化选择,每天维持1-2个水果的摄入。
- 🥜 坚果类:核桃、杏仁富含优质脂肪酸,有助于肺部组织细胞修复。每天吃一小把,不要过多。
- 🥚 优质蛋白:鸡蛋、鱼肉、豆制品等增进体力,有助对抗疾病。一般成年人每天建议摄入1-2个鸡蛋或适量鱼肉。
- 🚶♂️ 坚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让肺部“开窗通风”,保持活力。
- 🛌 保证充足睡眠,晚上别熬夜,帮助机体修复。
- 🩺 按照年龄,每年做一次体检,重点关注胸部CT或X光筛查。
- 🏥 出现持续的咳嗽、声音沙哑、痰中带血等情况,第一时间就医,不要自行购药。
对老年人、吸烟人群、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朋友,建议与社区医生保持定期联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咨询专科医院的呼吸科、肿瘤科专业人士,获得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总的来说,肺部健康的维护没有什么秘诀,坚持健康饮食、锻炼和定检,是最好的防线。珍惜每一次深呼吸,也等于善待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 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et al. (2018).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Lancet, 391(10125), 1023-1075.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2).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Volume 100E: A Review of Human Carcinogens: Personal Habits and Indoor Combustions. Lyon, France.
- Hamra, G. B., Guha, N., Cohen, A., Laden, F., Raaschou-Nielsen, O., Samet, J. M., et al. (2014). Outdoor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22(9), 906-911.
- Cohen, M. H., Johnson, J. R., Chen, Y. F., & Sridhara, R. (2017). Lung cancer: Evolving concepts and challenges. Lancet 389(10084):1251-1260.
-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owley, J., et al. (2016).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1(1):39-51.
-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 446–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