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的全面理解及其在麻醉科的相关性
01 慢性鼻窦炎,其实离生活并不远
打开社交软件或者在单位茶歇时,常有人聊到“鼻子不通气,总感觉头重脑胀”。其实,慢性鼻窦炎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的小麻烦。有时候,症状藏得很深,比如早晨起床时鼻腔有点堵、白天偶尔流清鼻涕,晚上睡觉时觉得呼吸不太顺畅。这些轻微的感觉,很多人不会太放在心上。
慢性鼻窦炎,就是鼻窦(比如额头、脸颊深处的几个骨腔)里,长期有炎症反复,通常超过12周。它不挑人,既可能找成年人,也可能时不时折腾青少年。别小看这些不适,长期下来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对需要手术的人来说,慢性鼻窦炎还不只是“鼻子堵”这么简单,在麻醉中有它独特需要处理的地方。
👃💨02 这些症状,别总当成小毛病
- 鼻涕明显增多:有时是清水样,也可能带点脓性或异味,分泌物从前鼻孔流出或顺喉咙往下滑。有39岁男性患者,反复鼻塞加分泌物,直到计划手术时才正视问题。
- 持续“闷塞”感:不像偶尔感冒,那种堵塞会让人觉得整个人都“闷闷的”,经常靠嘴巴呼吸。
- 面部疼痛或沉重感:特别是弯腰低头时,额头或者眼眶周围有压迫感。
- 嗅觉减退:菜炒糊了都闻不到,有时候味觉也跟着变淡。
- 头痛、头晕:有的朋友总以为是颈椎问题,其实慢性鼻窦炎也会让人“头昏脑涨”。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别再扛着,建议去耳鼻喉专科做个详细检查。这类问题拖久了,不只是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为麻醉带来难题。
😤🤧03 术前评估麻醉的作用:
手术前1-3天,麻醉科医生会进行术前访视,这是保障安全的第一步。
• 全面排查风险: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哮喘、药物过敏等基础疾病,评估心肺功能能否耐受手术。比如,长期鼻塞导致张口呼吸的患者,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需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 个性化方案制定:根据患者年龄(儿童、老人用药剂量不同)、手术预计时长、身体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多为全身麻醉),并确定麻醉药物的种类与剂量。
- 🦠🏠🌳
04 手术中麻醉的作用:
手术中,麻醉科医生如同“生命监护官”,需在维持患者无意识状态的同时,应对两大核心挑战:
• 严控出血,保障视野:鼻窦区域血管丰富,出血会影响手术视野。麻醉科会通过调控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的理想范围)、使用止血药物等方式,减少术中出血,为耳鼻喉科医生创造清晰的操作条件。
• 守护重要器官安全: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氧饱和度等指标,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同时,通过调整呼吸参数,防止术中反流、误吸,保护患者的肺功能与颅脑安全。
比如前面那位39岁男性患者,在手术前,医生就通过内镜和CT锁定了病变部位,确定了手术方案。这对麻醉医生来说同样重要,因为评估呼吸道和操作风险都要依赖这些检查结果。
🩺🔬📋05 书后苏醒中麻醉的作用:
手术结束不代表麻醉工作的终止,术后苏醒期是风险高发时段。
• 精准镇痛,减少痛苦:通过静脉注射镇痛药或鼻腔局部给药,提前预防术后疼痛,避免患者因疼痛躁动导致伤口出血。
• 预防并发症:鼻窦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与麻醉药物、手术刺激有关),麻醉科会提前使用止吐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防止鼻腔填塞物导致的气道梗阻。
比如,那位需要全身麻醉的39岁男士,术前用上了抗胆碱药物以减少分泌物,还做好了全套生命体征监测。现代麻醉流程和精准手术配合,让患者术中更安全,术后恢复也更平稳。
💉🦾06 患者关心的问题,麻醉科医生来解答:
1. “全麻会影响记忆力吗?”
不会。目前使用的全麻药物代谢迅速,术后1-2天可能有轻微的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属于正常药物反应,会逐渐恢复,不会对长期记忆力造成影响。
2. “术后疼痛能忍受吗?”
多数患者可以接受。麻醉科会采用“多模式镇痛”,比如术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术中给予镇痛药、术后按需追加,将疼痛控制在“轻微胀痛”的程度。
3. “有基础病,能安全麻醉吗?”
只要提前沟通,多数可以。比如高血压患者,术前会调整降压药剂量,术中精准控制血压;哮喘患者会提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避免麻醉中气道痉挛。
慢性鼻窦炎手术的成功,是耳鼻喉科与麻醉科“协同作战”的结果。麻醉科的价值,在于用专业的评估、精准的管理,让手术在安全、无痛的环境中完成,也让患者从手术到康复的每一步都更有保障。
🥦🍊🍅07 麻醉小知识:手术期间那些事
说到慢性鼻窦炎的全麻手术,不少朋友担心:全麻是不是很危险?其实,现代麻醉安全性已经很高。
- 全身麻醉原理:通过静脉或吸入药物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抑制意识和痛觉,同时维持呼吸和循环的自动调节。
- 麻醉安全措施:医生严密监测心率、血压、血氧、体温等,手术过程每一步都“盯紧”身体各项指标。
- 常见误区:不少人以为全麻后会“记忆变差”或“上瘾”,其实经过科学配比和评估的麻醉药不会在体内长期残留,清醒后恢复快。
总的来说,当慢性鼻窦炎到了需要手术这个阶段,麻醉团队会为不同基础病、体重、年龄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只要按时做术前评估,风险其实很低。
🛏️🩺🙋最后的话
鼻窦炎听起来不大,却可能让人长时间感到疲惫和不舒服。正如前面39岁的男患者经历的一样,与医生、麻醉科团队配合科学管理,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就能安心应对。说到底,最关键的,是对小症状别漠视,把健康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慢性鼻窦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忽略它。如果身边有朋友也出现类似困扰,记得和他们分享这些经验,让更多人远离“鼻塞”的烦恼。
😌👨⚕️主要参考文献
-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Hellings, P. W., Kern, R., Reitsma, S.,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https://doi.org/10.4193/Rhin20.601
- Sedaghat AR. (2017).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 31(1), 1–16. https://doi.org/10.2500/ajra.2017.31.4390
- Soler ZM, Hyer JM, Rudmik L, et al. (2016).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37(2), 356–371.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15.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