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肝细胞癌:识别、预防与治疗的关键知识
在生活里,肝脏有点像默默无闻的“工厂”,帮我们过滤有害物质、储存养分。日常偶尔肚子不舒服、饭量下降,总让人觉得是普通小问题。不过说起来,肝细胞癌并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事。它像是不速之客,有时候来得悄无声息,等到出现明显不适,通常已经影响健康。所以,早点弄清楚它的症状和预防方法,比等问题明显时再行动要实际得多。
01. 肝细胞癌其实是什么?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简称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实,它最初来自肝脏里的正常细胞——这些细胞突然开始异常增生,形成了肿块,有些还会侵犯周围组织。很多人一听“癌症”就紧张,其实早期肝细胞癌不容易被察觉,发展过程可能挺长。有研究统计,全球每年新增肝细胞癌患者超过80万人,尤其亚洲和非洲地区更为多见(Bray et al., 2018)。
肝脏本身的更新速度很快,平时受损还能自我修复。但长期反复刺激,比如长期病毒感染或者毒素作用,会让一些肝细胞变得异常,最终演变成肿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癌细胞可能沿着血管扩散到身体其他位置。
🩺02. 出现哪些症状要小心?
简单来说,肝细胞癌的症状分早期和明显期。早期信号往往很轻微,让人容易忽略。
- 饭量变小、偶尔没有胃口: 很多人觉得是肠胃问题,但偶尔的食欲减退可能是肝脏发出的信号。
- 腹部隐隐发胀: 不是剧烈疼痛,而是偶尔感觉“撑得慌”,尤其晚饭后有点不舒服。
- 逐渐变瘦: 不是有意减肥,体重却慢慢下降(没有刻意控制饮食,但衣服越来越宽)。
到了比较明显的阶段,症状变得持续,每天都感到不适。比如腹部剧烈的疼痛、持续黄疸(眼睛和皮肤发黄)、甚至突然发热。如果有以上症状,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才靠谱。
03. 为什么容易得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的发生和一些长期因素密切相关。不是说某一天突然“中招”,而是长期的累积出问题。
- 慢性肝炎: 尤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长期感染,肝脏持续发炎,导致细胞修复出现错误。
- 肝硬化: 长期肝脏受损后,组织变硬,这为异常细胞提供了环境。
- 毒性物质暴露: 像黄曲霉素(一种真菌毒素,常见于发霉食物)和长期饮酒,会刺激肝细胞异常。
- 遗传因素: 家族里有肝癌病史,其他成员患病概率会增加。
-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肝细胞出现异常的风险提高。医学界统计,60岁以后患病率明显上升(El-Serag, 2012)。
这些风险因素合在一起,就好比生活里堆积的小麻烦,积久了才变大问题。
🔬04. 怎么才能查出来?
有症状或者风险因素,要怎么确认肝细胞癌呢?其实,医学上需要做几组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做CT、MRI(磁共振)可以看到肝脏里的异常肿块定位和大小。医院会给出详细报告,判断肝脏结构有没有异常改变。
- 血液检测: 检查肝功能,比如胆红素、转氨酶、蛋白等指标。如果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说明可能有异常细胞。
- 肿瘤标志物: 一些特殊血液指标能帮助医生进一步判断是哪种肿瘤,是否已经转移。
比如上一例患者,医生通过CT、血液指标,确定了恶性肿瘤类型,后续治疗也更有针对性。这提醒我们,单靠体感很难确认“癌症”,专业检查是关键。
🔍05. 治疗有哪些实用选择?
治疗肝细胞癌的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现代医学有几大类方案:
- 手术切除: 适合肿瘤较小、位置合适的患者,可以直接把肿块及部分肝组织去除。
- 肝移植: 针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情况,把整肝更换,恢复正常功能。
- 局部消融: 通过微波、射频等方法,把异常细胞局部“烫死”,创伤小、恢复快。
- 靶向治疗: 多激酶抑制剂能专门作用于癌细胞增长环节,副作用较少(Zhu et al., 2020)。
- 免疫调节: 例如PD-1抑制剂,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异常细胞,对晚期患者效果明显。
实际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综合选择。像上面68岁男士,采用了介入、靶向和免疫治疗联合,术后恢复较好。说明不同方法可以灵活搭配,因人而异选择效果更好。
💊06. 对生活有益的预防方法
日常里,预防肝细胞癌最靠谱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关键就是坚持。和饮食、运动、规律作息都有关系。推荐几条具体建议:
-
鲜蔬水果 🥗 +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
食用建议:每天坚持新鲜蔬菜水果,能帮助肝脏代谢废物,减少异常细胞积累。(食用推荐:早餐/午餐加一份新鲜芹菜、西蓝花或苹果) -
优质蛋白(鱼、豆制品) 🐟 + 修复肝细胞损伤
食用建议:尽量每餐有一小份鱼或豆制食品,有助肝细胞修复和抵抗异变。(食用推荐:豆腐、清蒸鲈鱼) -
均衡作息 + 维持免疫力
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规律起居,有利身体把有害物质及时排出。 -
规律运动 + 提高代谢
推荐每周不少于3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如快走、游泳等。 -
定期体检 + 及时发现异常
尤其40岁以上或有家族肝病史的人,建议每年做肝功能和B超检查。
这几条看起来很普通,坚持下来却很有效。像有乙型肝炎病史的人,更要重视抗病毒治疗和定期复诊,每次体检都可能为健康“加个保险”。
🌱肝细胞癌离生活并不遥远,只是很多时候容易被忽视。多数风险其实和生活习惯有关,提前关注身体的小变化,更有可能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觉得哪部分内容有帮助,不妨告诉家人和朋友——毕竟健康信息一起分享,才是真的实用。遇到肝脏相关问题时,也别犹豫,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才是最保险的办法。
参考文献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e1.
- Zhu, Y., Yang, J., Xu, D., Gao, B., Sun, C., & Liu, L. (202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any kinase inhibitors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12, 1803–1816.
- Mayo Clinic. (n.d.). Liver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liver-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3650
- UpToDate. (n.d.). https://www.uptod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