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卵巢恶性肿瘤?
聊起卵巢恶性肿瘤,常常让人心头一紧。其实,它指的是卵巢上某些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这种“异常细胞”可能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卵巢是女性腹部两侧的小器官,负责排卵和分泌性激素。肿瘤一旦恶性,恶化速度很快,会影响腹腔、盆腔,甚至远处器官。
健康影响不容小觑:卵巢恶性肿瘤是导致妇科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一项统计(Siegel et al., 2020)表明,卵巢癌常常在发现时已是晚期,五年生存率较低。很多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这就是为什么及早认识很重要。
说起来,卵巢像身体里的小工厂,出现异常,不是立刻“停工”,而是渐渐产生微小影响,这也是它“潜伏”厉害的原因之一。
02 卵巢恶性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其实,早期卵巢癌难以察觉。大多数人不会觉得哪里有问题,只偶尔有点腹部胀气、轻微胃口变差、或者偶尔尿频。一些女性会把它当做月经不调或肠胃小毛病。比如,有的人只是偶尔觉得裤腰变紧,但一阵子又好转。
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变得明显起来:持续性的腹部胀痛或腹围增加,吃饭量明显下降,体重难解释地减轻,甚至反复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能感觉到下腹部肿块,或因肿瘤压迫,出现顽固性尿频和排便困难。如果进入晚期,易发生腹水、剧烈腹痛、严重食欲不振等。
03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造成卵巢恶性肿瘤的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因素如下:
1. 遗传易感性: 一部分卵巢癌跟遗传有关。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异常,会大大提高发病风险(Antoniou et al., 2003)。家族里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的女性,需要特别关注。
2. 激素因素及排卵次数: 荷尔蒙变化和一生中排卵次数越多,也会增加风险。有研究认为未生育、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相对高发。
3. 年龄增长: 年龄越大,风险越高。大多数患者集中在50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阶段,异常细胞更容易出现。
4. 其他影响: 慢性病史(如乙型肝炎)、免疫系统低下、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让身体更易发生异常变化。不过,这些影响是“助力”,单独并不决定疾病。
医学统计(Howlader et al., 2020)显示,相比30岁以下女性,60岁以上发病率高出近5倍。家族病史和生活习惯是风险“催化剂”,但不是“一定会”引发肿瘤。
04 卵巢恶性肿瘤如何进行诊断?
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并不是一次“听诊”就能完成,通常要靠一系列检查。
影像学检查: 首选是盆腔超声(Berek & Hacker, 2020),能够发现卵巢肿块或积液。必要时会用CT或MRI进一步确定肿瘤范围和有无转移。
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抽血查CA125、HE4等指标,对卵巢癌判断有帮助,但不是绝对凭证,有时良性疾病也会升高。
组织活检: 如果肿块可疑,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查看细胞类型和恶性程度。这一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辅助检测: 某些病情还要做血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等,尤其是有并发症或既往病史的患者。
医院一般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组合检查,并不是“查一项就得结论”。如果查出异常,下一步应由肿瘤科医生进行评估。
05 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卵巢恶性肿瘤,需要专业团队综合判断方案。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手术切除: 多数患者会选择外科手术,移除卵巢和相关受累组织。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如果已到晚期,也会视情况进行减瘤手术。
2. 化疗: 手术后或不能手术的患者会接受化疗,以杀灭残余异常细胞。常规使用紫杉醇类和铂类药物。
3. 靶向治疗: 部分卵巢癌适合使用PARP抑制剂等靶向新药(Mirza et al., 2016),通过控制肿瘤生长相关基因发挥作用。
4. 支持治疗: 包括血液管理、营养支持、腹腔积液等整体调理。例如前文那位50余岁的患者,因同时有贫血,住院期间主要进行输血,结合抗感染和免疫调节药物,让身体缓慢好转,减少并发症。
5. 定期随访: 出院后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生化指标,有异常及时回医院复查。部分患者随着治疗进展还需要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管理。
这些方法不是单选题,而是根据病情综合选用。治疗目标是让肿瘤受控,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卵巢恶性肿瘤的风险?
日常管理,重点是养成好习惯和早期体检。具体做法有:
1. 均衡饮食:
新鲜蔬菜能提供丰富维生素,增强身体自我修复力。建议每天两餐有绿叶蔬菜,促进代谢。
全谷类食物如糙米、燕麦有助维持激素平衡,每周适量替换精白米。
坚果类富含健康脂肪和微量元素,有助抗氧化,每天少量食用即可。
优质蛋白像鱼、鸡肉、豆制品,支持免疫功能,改善整体状态。
2. 规律锻炼:
推荐每周三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车。运动不必激烈,关键是持之以恒,有助于全身循环和代谢。
3. 定期体检:
女性40岁以上,建议每2年做一次盆腔健康检查。如果有家族病史,可以提前或增加频率。发现轻微腹部不适或月经异常,不妨多留意,必要时去正规医院咨询妇科医生。
4. 情绪管理:
长期压力对激素和免疫有负面影响。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冥想、写日记、与好友交流。
5. 遇到特殊情况:
如果腹部持续胀痛、突然体重下降、异常阴道出血或家族里有多位相关肿瘤患者,建议尽快找医生详细检查。
07 结语与日常建议
卵巢恶性肿瘤难免让人产生焦虑,但正如上面那些小细节,健康管理是个长期项目,不必因一次体检异常而过度恐慌。关注身体的小变化,调整生活方式,遇到异常及早就医。
其实,懂得知识也是一种自信。不管什么年龄阶段,都值得为身体多长点“见识”。如果觉得有疑问,不妨和妇科医生聊聊,少些担忧,多些准备,这才是现代医学的最大意义。
📖 参考文献
- Siegel, R.L., Miller, K.D., & Jemal, A. (2020).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1), 7-30. https://doi.org/10.3322/caac.21590
- Antoniou, A., Pharoah, P.D.P., Narod, S., et al. (2003).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5), 1117-1130. https://doi.org/10.1086/375033
- Howlader, N., Noone, A.M., Krapcho, M., et al. (2020). 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 1975–2017.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https://seer.cancer.gov/csr/1975_2017/
- Berek, J.S., & Hacker, N.F. (2020). Berek & Hacker's Gynecologic Oncology (7th ed.). Wolters Kluwer.
- Mirza, M.R., Monk, B.J., Herrstedt, J., et al. (2016). Niraparib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latinum-sensitive,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 2154-2164.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61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