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过敏性鼻炎:你该了解的健康知识

  • 13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过敏性鼻炎:你该了解的健康知识封面图

认识过敏性鼻炎:不再让你“闻”而却步

👃

春风拂面时,有人打着喷嚏、擦着鼻涕,苦恼又尴尬。对于不少人来说,“花粉季”成了噩梦的代名词。其实,过敏性鼻炎已经悄悄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小麻烦,走在上学的路上、和朋友玩耍时,甚至清晨起床的一刻,不舒服就可能悄然来袭。了解它、掌控它,比你想象的更简单。

01 过敏性鼻炎是什么?

过敏性鼻炎,简单来说,就是鼻腔遇到某些“敏感因子”(如花粉、螨虫、动物皮屑)后,身体产生了过度防御反应。打喷嚏、流鼻涕等看似小事,但反复出现时,学习、睡觉、运动都会受到影响。

这种困扰并非少数。据流行病学研究,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受过敏性鼻炎困扰(Greiner et al., 2011)。鼻腔好比是一扇总是“紧绷神经”的门,对特定刺激分外敏感。很多孩子和年轻人更易中招,成年人也并非例外。

别以为鼻炎只是“小感冒”,长期反复会影响嗅觉、睡眠,甚至降低日常专注力。早发现,早处理,能让生活少很多小麻烦。

02 典型症状都有哪些?怎么识别?

  1. 初期表现:
    有时,仅是清晨起床时打几下喷嚏,鼻子有点痒,偶尔流点清水样鼻涕,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感冒前兆。还有的人,在花粉季或刚打扫完卫生后,突然开始鼻子发堵。这时的症状通常来得快也去得快,不持续。
  2. 持续加重:
    如果发现每天都要多次喷嚏连发,鼻塞变得明显,甚至晚上睡觉都呼吸不畅,鼻涕像水龙头一样停不住时,就要留神了。有些人还会出现嗅觉下降、眼睛痒、喉咙发干,这些都属于明显的警告信号。
  3. 自我评估简易法:
    如果你的鼻子在特定环境(如花粉多、地毯、宠物身边)反复出现症状,并且持续发生一两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排查。不要总以为自己“易感冒”,定期症状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
生活中的例子:
有位9岁女孩,最近半个月内每天清晨都出现鼻塞和流清涕,尤其是在换床单或春季外出后症状更明显。检查发现鼻腔黏膜苍白,下鼻甲慢性充血。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这提醒家长,一旦孩子长期晨起鼻部不适,要小心可能不仅仅是“感冒”。

03 为什么会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本质,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本来无害的物质(比如花粉、尘螨)误发警报,释放大量“信使”——如组胺,就像小区警报器误报一样,让鼻黏膜迅速肿胀、分泌增多。

常见原因:

  • 遗传易感:如果父母有过敏史,比如家族成员有花粉过敏、哮喘,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概率会更高。
  • 环境影响:灰尘、潮湿、空气污染或宠物,都是常见诱因。
  • 免疫误判:免疫系统本来是对抗病毒或细菌的“守卫”,在某些人体内却对无害的外来物超敏,大量释放化学物质,导致鼻腔“不堪其扰”。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敏性疾病的高发与城市化进程及室内活动时间增加密切相关(Bousquet et al., 2008)。
其实,儿童更易中招,刚上小学或幼儿园后症状明显增多,也是因为接触新环境和致敏原。

不要忽视遗传和环境的多重影响,反复发作的“轻感冒”其实可能是免疫系统出了“小差错”。

04 如何诊断过敏性鼻炎?

  1. 病史询问:医生会了解你或孩子的具体症状,持续时间,发作环境,以及家族过敏病史。
  2. 体格检查:主要是鼻腔内视,观察黏膜是否苍白、下鼻甲充血等异常变化。
  3. 过敏原检测:
    • 皮肤点刺测试:常见且无创,滴上少量疑似过敏原,观察局部反应。
    • 血液检测:如特异性IgE抗体测定,适用于无法进行皮肤测试者。

医生一般不会建议所有人都做过敏原检测,只有当症状明确或单药物效果不佳时,才有必要明确致敏物种类(Xu et al., 2022)。
诊断过程中,别担心麻烦,合适的检查能帮你早日明确病因,避免“无效治疗”。

05 现在有哪些有效治疗选择?

  • 抗组胺药: 缓解打喷嚏、流鼻涕和鼻痒,如洛拉他丁、西替利嗪等,一般口服,也有鼻喷型。
  • 鼻用类固醇喷雾: 高效控制鼻塞、减少黏膜肿胀,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喷药,避免用药间断。
  • 免疫疗法: 针对过敏原明确且症状严重的人,有脱敏治疗可选,能显著降低体内反应水平。

医生会根据个人体质、发作频率和过敏原情况制定方案。
以刚才那位9岁女孩为例,除了建议定期使用鼻用激素喷雾,每6个月复查,还强调了环境除螨、避免接触花粉的重要性。这说明,合理用药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效果最佳。

✨ 小贴士:不要自行长期使用喷雾或口服药物,更不能擅自停药。鼻喷剂要按说明使用,每天固定时间,效果才可靠。

药物之外,心理调适和家人理解也很重要,尤其是青少年,避免压力和误解有助改善病情。

06 日常如何管理,让鼻炎不再来捣乱?

  1. 识别并规避过敏源:如家中地毯、软玩具容易积灰,春秋季要关注空气质量预报,避免花粉高发时段户外活动。
  2. 保持房间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品、窗帘,家中少用容易落尘的摆设,让小颗粒远离呼吸道。
  3. 适当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安装空气净化器,选择带高效滤网的机型,对城市家庭尤为有用。
  4. 合理膳食助防过敏
    • 新鲜蔬菜 + 富含维生素C,有利于稳定免疫系统,应常出现在每日餐桌。
    • 深海鱼 + 含有丰富Omega-3脂肪酸,对缓解炎症反应有好处。
    • 酸奶 + 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影响免疫反应,建议每天适量饮用。
  5. 症状反复或加重时及时就医:一旦普通管理措施难控,或出现嗅觉明显下降、夜间持续鼻塞时,尽早选择正规耳鼻喉专科就诊。

🧐 每天抽点时间记录症状和主要食谱,有助于发现诱因,便于医生后续追踪。

随着环境改善和科学认知提升,现代都市家庭完全有能力把过敏性鼻炎“请下舞台”。日常管理,不仅仅靠药,更靠细致生活习惯的积累。

简单来说,过敏性鼻炎虽常见,但只要早识别、重管理,就能把影响降到最低。偶尔的不适无需焦虑,持续困扰则要合理应对。试着关注环境、合理饮食、科学用药,你会发现,生活不被“小鼻炎”支配,也能轻松自如地享受每一个季节的清新空气。

💡 建议有家族过敏史的人群,关注儿童的早期表现。有疑问随时和医生沟通,切勿盲目对号入座或拖延处理。

Reference

  1. Greiner, A. N., Hellings, P. W., Rotiroti, G., & Scadding, G. K. (2011). Allergic rhinitis. The Lancet, 378(9809), 2112-2122. doi:10.1016/S0140-6736(11)60130-X
  2. Bousquet, J., Khaltaev, N., Cruz, A. A., Denburg, J., Fokkens, W. J., Togias, A., ... & Zuberbier, T. (2008).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008 update. Allergy, 63, 8-160. doi:10.1111/j.1398-9995.2007.01620.x
  3. Xu, G., Wang, J., Wang, X., Yang, Z., Jin, X., & Wang, D. (2022).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35(17), 2096-2104. doi:10.1097/CM9.00000000000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