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肾输尿管结石伴感染:症状、检查与治疗指南

  • 45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肾输尿管结石伴感染:症状、检查与治疗指南封面图

肾输尿管结石伴积水感染:您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下班路上,许鹏(42岁)突然腰侧一阵隐痛,回到家喝水准备休息。没想到第二天,疼痛变成持续绞痛,尿液里带点红色,心里一沉:难道是肾出了问题?其实,像这样的肾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和积水的问题,在身边并不少见。如何识别早期信号,了解健康风险,及时采取行动,很有必要。

01 这些细小的信号,别轻视

早期的肾输尿管结石并不总是剧烈疼痛。很多时候,它带来的只是在腰部偶尔有点钝痛,或是排尿时有点不舒服。
你可能在晨起时感到后腰有些僵硬,或者运动后出现短暂的不适。还有些人会发现尿液颜色比平常深一点,却没有明显异常。
其实,初期的小结石容易被“误会”为劳累、久坐的结果。但这些轻度不适,如果反复出现或逐渐增加,背后可能正在积聚大麻烦。

临床里就有位35岁的女性,刚开始只是觉得小腹偶尔闷闷的,后来才发现是结石作祟。这类变化在健康体检时也能碰到,一些患者没有不适,却在B超里发现了结石和轻度积水。这说明,结石、感染和肾积水在“悄悄行动”,早发现能避免大问题。

02 病情加重时的3个“警报”

  • 💢 剧烈腰腹绞痛:结石阻塞尿路时,疼痛会突然加重,从一侧腰部放射到下腹。38岁的赵先生之前只是偶尔感觉憋胀,这次疼得无法坐立,还伴有恶心呕吐,这时候一定不能忍。
  • 🩸 尿中带血或异色:有的人会发现小便带有血丝,尿液明显变红,有时间或夹杂絮状物。一次尿检发现异常,往往表明尿路受损。
  • 🌡️ 发热、寒战:结石合并感染时,可能突然出现高烧、畏寒、出汗。39岁的李女士就是因反复发烧、浑身乏力到医院,结果诊断为肾积水、感染,需要紧急处理。

除了这些急性症状,如果伴随夜间起夜增多、排尿疼痛等现象,也需早点求医。症状持续且愈发严重时,一定要按时就诊。

03 为什么会得病?背后的“推手”

说起来,肾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和身体内的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四点值得重视:

  • 尿液浓缩,矿物质析出:水喝少了,尿液变浓,钙、草酸等矿物质很容易在肾里“聚团结晶”,最终形成结石。
  • 🧬 遗传和代谢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结石,自己出现结石的机会会高很多。研究发现,某些遗传因素和身体的代谢紊乱相关。
  • 尿路梗阻导致积水:一旦结石堵住了输尿管,尿液无法畅通,就会在肾脏和输尿管上游堆积,形成所谓的“肾积水”。长时间的积水会压迫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 🦠 感染的连锁反应:尿路阻塞容易让细菌繁殖,造成感染,加重症状。女性和部分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感染一旦蔓延,炎症反应还会促进新结石生成。

医学界统计,成年男性中有5%~12%在一生中可能遭遇结石,女性比例略低。对于已经出现过结石的人,复发几率可高达40%。

需要留心的是,肾输尿管结石伴积水、感染,会让肾脏本应疏通的小“水路”陷入压力状态,若任其发展,肾脏功能甚至可能逐步减退。不过,多数患者只要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恢复健康的几率很高。

04 检查与诊断——医生如何发现问题?

当上述症状出现后,医生会安排一系列检查,帮助确认诊断:

  1. 影像学检查:首选泌尿系CT(螺旋CT),可以看到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尿路是否梗阻。超声波可以初步发现积水和较大结石。有时会用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等辅助。
  2. 尿液分析:测定尿中白细胞、红细胞、有时还能看到结晶物,有助评估炎症、感染的程度。
  3. 血液检查:主要评估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等参数)以及炎症指标,间接提示肾脏有没有受到损伤。

检查结果通常能较准确地判断病情——结石多大、积水有多重、感染是不是严重。这样有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5 怎么治疗?这些办法很常见

治疗肾输尿管结石伴积水、感染,需要“对症下药”,方案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有无感染来定。

  • 🩺 药物治疗为起点:小结石(直径小于0.6厘米)且没有严重感染时,医生会优先用镇痛、解痉药缓解症状,联用抗生素处理感染。
  •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合1-2厘米的小结石。像用“定点小锤”在体外敲碎结石,患者痛感较轻,但有些碎石可能未能彻底排出。
  • 内窥镜微创手术:结石较大或嵌顿在狭窄通道时,常用经皮肾镜(PNL)、输尿管镜(URS)碎石术。医生用“微型摄像头”进入尿路内精准操作,避免开腹创伤。
  • ⛑️ 紧急处理积水和感染:如果感染严重或出现脓肿,需优先引流积水,导管减压后再做碎石处理,减少并发症。
  • ⚠️ 开放手术:难度高的复杂大结石需要手术取出,术后需要监测肾功能变化。

医生会结合你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随着技术进步,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方式解决问题。不过,有小部分人在碎石、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术后出血、尿漏等情况,这时需监测处理,绝大多数都能顺利恢复。

06 日常防护,这些习惯很有用

预防肾输尿管结石和相关感染,最好的办法还是从身边做起。下面这些建议,每天坚持下来,对身体大有益处——

  • 足量饮水 💧:水是最简单的“溶剂”。每人每天建议保证1500-2000毫升(约8-10杯)饮水。喝够水可以稀释尿液、减少结晶,尤其适用于运动后、气温高的天气。
  •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果蔬 🥦: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矿物质,调和尿液成分。每天一小份橙子、西红柿或菠菜,对调整尿pH值帮助很大。
  • 适量补充低脂乳制品 🥛:适当摄入牛奶和酸奶可补足钙,反而有助预防“草酸钙”类结石形成。
  • 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每周150分钟的中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可以帮助代谢平衡、改善循环,对肾脏健康有益。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私密部位清洁,减少细菌滋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
  • 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有结石家族史或既往发作过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肾脏彩超、尿检,有助早期发现“无声”的结石。

如果日常生活里突然出现腰腹持续疼痛、尿液明显变色,或有发热等症状, 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选择泌尿外科或肾脏专科问诊。

医学界建议:40岁以后,有泌尿系统疾病风险的朋友,建议2年做一次系统泌尿系检查,包括B超和尿常规。

07 说到底:警觉+呵护=健康关键

其实,肾输尿管结石伴积水和感染听起来吓人,但只要对身体的小变化多一点感知,学习科学的饮水和营养方法,遇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绝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应对,健康生活不受影响。如果你或家人恰好遇到过类似苦恼,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到你。

健康,需要一点“小心思”,多一份行动。分享给身边关心健康的朋友,让大家都能远离结石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