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了解、识别与应对
聊到血液疾病,很多人想到的是贫血或白血病。不过,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低调”却需要警惕的例子——多发性骨髓瘤。有人莫名觉得骨头疼、总是疲惫,往往以为是年龄问题,没想到背后可能隐藏着这个并不算罕见的慢性疾病。今天,我们就用通俗方式说清楚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征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01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简单来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源于骨髓的癌症,由异常的浆细胞(特定类型的白细胞)增多引发。它不是只影响一个骨头的位置,而是会在多个部位悄然“扎根”。有点像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中不停扩散,正常的骨髓被异常细胞占据,影响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
其实,多发性骨髓瘤更容易在中老年群体中出现,在血液系统肿瘤里排位靠前。要注意,它不只是骨头疼那么简单,背后的问题更复杂。
02 如何发现骨髓瘤的信号?👀
- 🟠 骨痛无缘由: 一开始,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痛往往不太明显,有点像搬重物后感到酸胀。之后,如果骨骼疼痛持续变重、休息也没缓解,就要警惕。临床病例中有男性患者出现胸壁持续疼痛,最终明确诊断。
- 🟠 持续疲劳和无力: 有人以前精力不错,忽然变得懒懒散散,甚至爬几层楼都觉得要喘气。这不像偶尔熬夜后的短暂不适,更可能和贫血有关。
- 🟠 肾功能下降: 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双腿肿胀。个别情况下,治疗过程中还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高危患者,合并甲流后出现肾损伤。
- 🟠 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发生,尤其正在治疗期间免疫力下降时更要小心。
除了上述表现,还可能有下肢血栓、神经麻木、胃肠功能混乱等并发症一起出现。其实,越早关注骨痛、乏力和肾功能异常,越有机会及时发现疾病。
03 为什么会发生多发性骨髓瘤?🧬
引发骨髓瘤的原因不只一条路线。遗传易感、环境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异常,三个环节相互协作,让病情悄悄进展。
-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风险会明显提升。美国梅奥诊所的文献指出,有基因缺陷的家族成员患病概率增加 (Rajkumar et al., 2022)。
- 环境暴露: 长期接触化学品、辐射或农业农药等因素,会影响细胞变异。英国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这类接触和骨髓瘤的发生有关 (Brown et al., 2019)。
- 免疫系统异常: 年龄越大,免疫功能越容易出问题。浆细胞如果失控,正常免疫力下降,肿瘤细胞趁机增殖。很多骨髓瘤患者属于中老年群体,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老龄化的作用。
不少研究强调,多发性骨髓瘤并非单一机制造成,往往多个风险因素叠加才会引发 (Rajkumar et al., 2022; Brown et al., 2019)。做到早一些了解,少一分担心。
04 如何科学诊断骨髓瘤?🧪
说起来,骨髓瘤的诊断流程其实很明确。别忽视检查的重要性,每项检测都有具体的作用。
- 🧑🔬 血液检测: 包括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异常情况。
- 🧑🔬 骨髓活检: 通过微创穿刺取骨髓,医生能看到浆细胞比例是否升高,细胞形态异常等问题。例如有患者骨髓穿刺显示肿瘤细胞占比接近四分之一,结合免疫分型等技术,最终落实诊断。
- 🧑🔬 尿液检查: 尿免疫固定电泳找到单克隆轻链,为诊断加了一道锁。
- 🧑🔬 影像学检查: 有时候X线、CT、MRI能发现骨骼破坏和异常灶点,进一步佐证病情。例如有患者的颅骨CT呈现多发低密度灶,正是骨髓瘤的典型表现。
一般来说,这些检查建议在正规血液科完成。发现异常最好及时就医,及早明确分型和分期,为后续治疗预留选择空间。
05 骨髓瘤有哪些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不像感冒那么简单,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联合和干细胞移植。根据分期和个体状况,医生会量身定制。
- 🟡 化疗: 以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等药物组合为主,针对异常浆细胞进行抑制。部分患者在初次治疗后会采用不同药物调整方案,减少副作用。
- 🟡 靶向治疗: 新型药物直接针对异常细胞的特定通路,改善病情。适合高危分期、复杂并发症人群,也更强调个体化。
- 🟡 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移植: 适用于年轻骨髓瘤患者,有机会让血液系统恢复“原厂设置”,降低复发风险。
- 🟡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如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感染、骨质破坏等,配合营养、调节和辅助治疗共同开展。
临床实际情况复杂,比如某男性患者由于病毒感染诱发急性肾损伤,医生及时更换治疗方案,有效减少后续风险。这说明,充分配合医生治疗和定期随访,有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
06 生活中怎么应对骨髓瘤?🌱
得了骨髓瘤,生活方式调整比吃药还重要。有科学的饮食、适度锻炼、规律作息,能真实改善身体状态。下面是实用建议,帮助稳步提升生活质量:
- 合理饮食: 🥗 建议多吃含高蛋白的豆制品和牛奶,有利于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蔬菜水果也可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少炎症发生。鱼类的Omega-3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
- 适度运动: 🚶♂️ 每天散步30分钟、进行轻度力量练习,有益骨骼和心肺功能,但要避开剧烈运动。多数血液肿瘤患者以慢走或拉伸为主,防止跌倒。
- 规律作息: 🛌 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晚睡晚起的习惯容易让免疫系统出现漏洞。保持固定起床时间,减少疲劳感。
- 定期复查: 📅 治疗期间和康复后都要定期到血液科复查、检测骨髓和肾功能指标。一般建议每3-6个月一次。
最重要的是,骨髓瘤不是“绝望”的标签。通过调整饮食、坚持锻炼和规律作息,大多数患者可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其实,管理好疾病,就是给未来自己储备一份健康力量。
参考文献
- Rajkumar, S. V., Landgren, O., & Mateos, M. V. (2022). "Multiple myeloma".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8, 45-62. doi:10.1038/s41572-022-00370-2.
- Brown, R. D., Tricot, G., & Barlogie, B. (2019).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risk factors for multiple myeloma". Blood Cancer Journal, 9, 124. doi:10.1038/s41408-019-0262-1.
- Multiple Myeloma -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ultiple-myeloma/symptoms-causes/syc-20353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