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抗生素:它们的起源、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详细解析

  • 26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抗生素:它们的起源、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详细解析封面图

抗生素:他们的秘密与作用,您了解多少?

01|抗生素的起源,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午后的门诊总是不安静,细菌感染的病人一波接一波。偶尔有家长担心感冒“耽误了黄金72小时”,急着讨要抗生素,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药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里救命的法宝。

抗生素发明至今刚好百年,第一种青霉素用于临床不过八十余年。原本是青霉菌自然产生的防卫武器,如今已成为现代医学的柱石。正是有了它,许多曾经无解、致命的细菌感染,如肺炎、伤寒、败血症,才不再是绝症。

小知识Tip 🙋: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偶然发现了青霉菌对细菌的杀伤力,这个“意外”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医学突破之一。

02|抗生素有哪些?日常常见的分类和用途

想知道医生手中的抗生素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分为许多“门派”。

分类 代表药物 适用场景
广谱抗生素 头孢、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覆盖多种细菌,常用于不能区分具体病原时
窄谱抗生素 青霉素V、红霉素 针对特定细菌,比如链球菌感染
特殊用途 万古霉素、替加环素 专门对付耐药性强或特殊细菌的感染

平时在医院常见的输液“挂水”,很可能就是以上这些药物之一。对幼年、年老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医生会更偏向于选择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的品种。

🔍 比如一位49岁的男性,肺部反复咳嗽,化验显示细菌感染,医生选择了头孢类抗生素,病情好转。这个例子说明,抗生素的选择需要根据感染类别具体判断。

03|抗生素是怎么“干掉”细菌的?

细菌和抗生素的关系,就像孢子和清道夫的较量。有些抗生素切断细胞壁的建造工序,有些阻断蛋白质加工线,还有些直接搅乱细菌内部的遗传信息。

作用机制
  • 抑制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
  • 干扰蛋白质合成(如红霉素)
  • 影响DNA复制(如左氧氟沙星)
举例说明
  • 青霉素会阻断细菌“外壳”结构,细菌变脆,一碰就碎
  • 红霉素像“断网”一样中断细菌的内部通讯,让它们无法成长
别忽视: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抗生素通常帮不上忙,容易用错药。

04|用抗生素,这些注意点需要提前知道

和所有药物一样,抗生素并不是万能弹。说起来,用药不规范,隐藏了不少风险:

  • 疗程不足:症状缓解就停药,细菌可能“死灰复燃”,易反复发作。
  • 自行买药:未明确病原,自行用药可能“对症不对因”,还耽误病情。
  • 剂量调整:未按医嘱增减剂量,会导致治疗失败或副作用增加。
  • 交叉过敏:有青霉素过敏病史的朋友,应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同类药物过敏反应。
药师的提醒 🧑‍⚕️: 完整疗程、严格医嘱是抗生素使用的底线。如果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不适,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05|耐药性危机:谁在为滥用买单?

耐药细菌,就像“穿着防护衣”的细菌小兵,普通抗生素已难以对付。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公开警告,耐药性感染正逐步成为全球难题,影像深远。

  • 2019年全球约有127万人死于耐药性相关感染[1]
  • 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肺炎、泌尿道感染的常规细菌已对一种及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2]
🧬 曾有位68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反复感染住院,接受多种抗生素后效果微弱。检测显示,感染致病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只能选择更贵且副作用大的药物做最后尝试。这说明,耐药性的后果常让患者和家庭承受很大压力。
要留心: 一旦细菌“适应”了抗生素,治疗选择就会越来越有限,费用和风险都随之增加。

06|未来展望:新型抗生素与替代疗法在路上

药师常说,科学家们总在追赶“变异的细菌小分队”。目前,全球正在加快新药和替代疗法的研究——不仅是化学合成新型抗生素,还有利用噬菌体(专一攻击细菌的病毒)等生物疗法的探索。

进展快报 📈:
  • 2022年,《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布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研究,针对超级耐药菌株出现初步突破[3]
  • 美英多家高校也在测试“纳米抗菌分子”,力争对抗多重耐药病原。

当然,不管医药科技多进步,面对细菌感染和耐药风险,“对症用药、合理用药”依然是最简单有效的原则。发现感染征兆,及时和医生沟通,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明智选择。

07|日常预防:这些行为帮助减少抗生素风险

常见做法 带来的益处 简单建议
规律洗手 防止细菌传播 外出回家、吃饭前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食物分开生熟 避免交叉污染 生、熟案板及刀具分开使用
营养均衡 增强免疫力 多样化摄入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避免长期单一饮食
疫苗接种 减少特定感染机会 根据医生建议,完成常规儿童及成人疫苗接种
建议 🫱: 出现发热、持续咳嗽、局部皮肤红肿化脓等症状,不要自行停药或买药,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 [1] Murray, C.J.L., Ikuta, K.S., Sharara, F. et al. (2022). Global burden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Lancet, 399(10325), 629-655. DOI
  • [2] Dai, Y., et al. (2021).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outcomes in China. Journal of Infection, 82(2), 99-106. PubMed
  • [3] Bassetti, M., et al. (2022). New antibiotics for difficult-to-treat Gram-negative bacteria. Lancet Infect Dis., 22(9), e255-e267.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