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开脱发的面纱:成年人脱发的七大原因与应对之道

  • 43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开脱发的面纱:成年人脱发的七大原因与应对之道封面图

揭开脱发的面纱:成年人脱发的七大原因与应对之道

01 认识脱发:其实它比想象中复杂

在理发店照镜子,或者洗头时看到下水道多了许多头发,很多人会暗自焦虑:是不是开始脱发了?其实,正常人每天掉落50~100根头发,这就是头发自然的“更新换代”。但如果发现发际线明显后移,头顶变稀,头发一把一把掉,这种情况就值得关注。

医学上,脱发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暂时性的,比如压力大、换季时掉发增多;另一种则为永久性,比如雄激素性脱发(遗传性脱发),头发生长周期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脱发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还会让一些人陷入自卑、焦虑,甚至回避社交。
这说明,头发问题不仅是外表的小烦恼,有时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生活质量。

轻微变化别忽视:
  • 梳头时发量减少,有时还不易察觉
  • 头发整体变细、发质变软
  • 头屑、头油突然增多

02 家族遗传:头发也会“复制粘贴”?

有人开玩笑,“看到爸妈的发际线,就是看到未来的自己。”其实,雄激素性脱发,就是不少成年人脱发的主要“元凶”,而且与遗传密切相关。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出现明显发际线后移或头顶稀疏,后代出现类似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有医学研究表明,雄激素受体基因的某种变异与男性型脱发息息相关(Hillmer et al., Nature Genetics, 2005)。

家族中情况 脱发风险
直系亲属多人脱发 显著提升
父亲或母亲一方脱发 风险增加
家族成员发量浓密 风险较低

举个例子,32岁的赵先生,父亲40岁后开始掉头发,自己这两年也出现头顶稀疏的情况。这个案例说明,遗传因素会让脱发的“接力棒”容易传递下来。

小贴士:如果家族里有人有脱发史,平时就要多留意自己的头发变化,及早关注可能有帮助。

03 激素变化:看不见的“指挥家”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激素就像“总指挥”。只要内分泌稍有波动,头发的生长也会悄悄跟着变化。比如,怀孕、生产、更年期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起伏,会影响毛囊生长周期,部分女性分娩后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掉发,头发变得稀薄、无光泽。

医学观点:一项2022年的系统综述指出,30%的女性分娩后半年内会出现明显脱发,部分可自愈,部分持续较久(Malkud,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ichology, 2022)。

27岁的刘女士产后脱发,头发从发根处一撮撮掉落,她一直担心“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医生检查发现,激素正常波动导致毛囊生长期缩短,幸好经过半年逐渐缓解。从这里可以看出,激素变化对头发有很直接的影响,有时也只是暂时现象。

常见激素变化 可能出现的脱发
产后 发量骤减
甲状腺功能异常 毛发变稀薄、失光泽
更年期 整体发量减少

04 日常习惯:忙碌生活下的“掉发陷阱”

  • 精神压力大:持续加班、学习紧张,头皮局部血流减少,毛囊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有些年轻朋友进入考研冲刺期,几个月下来,梳头能拉出一大把头发。
  • 饮食单一:长期只吃快餐、油炸食品,缺乏蛋白质、铁、锌等必需微量元素,毛囊易“弹尽粮绝”。有营养学数据显示,素食者如果没注意营养搭配,更容易出现弥散性脱发(Almohanna, H.M. et al., Dermatology Practical & Conceptual, 2019)。
  • 熬夜作息乱:睡眠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头发修复能力减弱。经常夜班的朋友,头发稀疏、头皮冒油可能更加明显。
😓 案例:25岁的李小姐,为公司熬夜赶项目,短短一月内头发变得稀稀拉拉。调整生活后才慢慢恢复。
生活因素 对头发的影响
高压环境 头发周期缩短,频繁进入脱落期
不均衡饮食 营养供应不足,毛发生长减慢
作息不规律 修复和生长能力受影响

05 疾病与药物:偶尔背后的“隐形杀手”

其实,脱发有时真的是身体的求救信号。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贫血、自身免疫疾病(如斑秃)等,都有可能引起脱发。
一些药物,比如治疗抑郁、高血压、抗肿瘤药等副作用中就有脱发。
33岁的许先生因甲状腺问题长期治疗,最近头发大把脱落。进一步检查发现,是药物影响加上原有疾病导致了脱发现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脱发伴随身体乏力、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最好到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

疾病 可能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异常 头发持续脱落
系统性红斑狼疮 块状脱发、皮肤变化
铁缺乏性贫血 头发变细、易断
抗抑郁/抗高血压药物 用药期间脱发现象明显
小建议:如果脱发同时出现乏力、体重变化等伴随症状,应及早咨询医生。

06 实用对策:头发保卫战怎么打?

✅ 饮食推荐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黑芝麻 补充头发所需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拌菜、熬粥、每日一小把
深海鱼类🐟 富含蛋白质和欧米伽-3脂肪酸 建议每周摄入2-3次
坚果类 补锌、促进新发生长 午后少量作为加餐
菠菜、动物肝脏 补铁、防止缺铁性脱发 适量搭配,每周几次
日常护理建议:
  • 用温水洗头,避免频繁烫染
  • 定期更换梳子,保持头皮清洁
  • 规律作息,减少熬夜
  • 适度运动,促进头皮血液循环
鉴别就医时机:
如果头发脱落持续超过3个月,伴有发际线后移、头皮疼痛、瘙痒或块状秃发,建议早点去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常见治疗方式:
  • 非处方药物(米诺地尔等)用于部分雄激素性脱发
  • 针对性治疗原发疾病
  • 毛发移植等外科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决定)
选择正规医疗渠道,配合专业医师方案,比“偏方”更靠谱。

说到底,脱发是个很常见的小麻烦,但背后原因各有不同,轻忽和盲目焦虑都无益。头发健康与遗传、激素、生活习惯、疾病牵连在一起。小改变往往有大作用,发现异常变化及时调整和干预,通常都能有所改善。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专业的帮助总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日常习惯和营养合理,才是头发最好的“安全网”。有疑问时,不妨早一点和医生聊聊。

参考资料

  • Hillmer, A.M., Hanneken, S., Ritzmann, S.,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human androgen receptor gene is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common early-onset androgenetic alopecia. Nature Genetics, 37(11), 2005, 1272-1274. [PDF]
  • Malkud, S. (2022). Telogen effluvium: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ichology, 14(1), 5-13. [PDF]
  • Almohanna, H.M., Ahmed, A.A., Tsatalis, J.P., Tosti, A. (2019). The Role of Vitamins and Minerals in Hair Loss: A Review. Dermatology Practical & Conceptual, 9(3), 235-241.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