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结肠癌的风险、识别以及科学应对

  • 26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结肠癌的风险、识别以及科学应对封面图

结肠癌的风险、识别以及科学应对

01 结肠癌是什么?👀

很多人平时聊到癌症,只记得肝癌、肺癌,结肠癌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遥远。其实,结肠癌指的是发生在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就像家里的排水管出现了堵塞和坏管段,只不过这里的问题更为隐蔽。很多初期患者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往往是一些小症状被忽略了,后面才发现已经不太乐观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常见的癌症,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更高。📊 它的特点是癌细胞由肠壁起始,可以逐步侵袭周围结构,甚至远程转移(如肝、肺),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02 结肠癌有哪些警示信号?⚠️

我们日常可能会有轻微腹部不适或偶尔便秘,很容易忽略。但是,结肠癌早期症状常常非常隐晦,偶尔腹部微痛、不规律排便、轻度乏力,有时候只是单纯觉得肚子不太舒服。这类变化容易被误以为日常小毛病。

明显的信号通常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例如持续性腹痛、便血、体重明显下降、长期乏力、以及水样腹泻等。有位70岁的女性患者,半年内明显消瘦,并伴有间断性发热及腹泻,最终被诊断为晚期结肠癌并合并肝转移。这提醒我们,出现这些持续性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不要一味拖延。

  • 腹痛持续或越来越重
  • 大便次数、形状或性状长期改变
  • 大便时发现血液(包括鲜红或暗红)
  • 体重在较短时间内明显下降,无其他原因
  • 持续性乏力或贫血症状

上述任何一种信号,跟普通消化不良的“好转-复发”不同,通常呈持续、加重趋势。别忽视这些身体的小提示。

03 哪些因素会增加结肠癌风险?🎯

说起结肠癌的成因,很多人以为是“吃辣”之类的小事,其实背后的原因要复杂得多。医学研究显示,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 年龄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身体的修复能力和免疫监测功能下降,为异常细胞的生长留下了空隙(Arnold et al.,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2017)。
  • 家族遗传: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过结肠癌,或者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这些家族基因异常,也会让风险大大增加。
  • 肠道有肿瘤性息肉: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突起出来的“小包”,虽然大多数是良性的,但部分可逐渐恶变。
  • 饮食与生活方式: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长期大量饮酒,这些生活习惯和结肠癌的相关性早被医学界证实(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 慢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本身新陈代谢异常,肠道的环境易于异常细胞产生。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近200万例,死亡近百万(Sung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CA Cancer J Clin, 2021)。这些数字并不是说大家都要时刻担心,而是提醒我们,有选择地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拉开风险差距的关键。

04 如何确诊结肠癌?🔬

很多人对医院里的各种检查心存担忧,不知“是不是做了结肠镜就一定有事”。其实确诊过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层层筛查,逐渐缩小范围。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推荐以下几步:

  • 粪便潜血检测:这项检测用来筛查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是简单快捷的初步方法,不过结果异常还需要后续进一步确证(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 肠镜检查:通过一根软性细管带灯镜探查全大肠,同时可在检查时取出可疑息肉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这一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
  • 影像学检查:比如腹部超声、CT或MRI,查明肿瘤的具体位置、有无邻近器官或淋巴结受累以及有没有远处转移。
  • 病理分型与分期:组织活检结果会显示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检查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可怕。比如结肠镜检查,现代麻醉和检查技术已经显著提高了舒适度,有些人病例显示流程顺畅、并未感到严重不适。关键在于不要拖延,把“查清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05 结肠癌常用治疗方式有哪些?💉

治疗结肠癌并不是“一刀切完事”,方式受肿瘤期别、转移与否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整体包括以下几种:

  • 手术切除:对局限性肿瘤,外科切除(合并肠道造口等)往往是首选。早期患者仅需局部切除,晚期则需要扩大范围并清除受累淋巴结。
  • 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扩散性或术后高风险复发的情况,会联合使用多种化疗药物,或“靶向”打击某些特殊基因型肿瘤细胞。
  • 放疗:多用于直肠癌,或控制特定部位的转移灶,减少肿瘤负荷。
  • 免疫治疗:部分分子类型的结肠癌可以用免疫增强类药物,提升身体自我识别并“清除”肿瘤的能力。

不同组合的治疗方案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完成。比如前述那位70岁的女性患者,因病情晚期已出现肝、腹膜转移,采用了多轮化疗联合靶向药方案,并结合止痛和支持营养治疗。每个阶段具体怎样选择,建议根据自己的病理结果和身体状况,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再决定。

除此之外,管理疼痛、贫血,合理补充营养,以及定期复查,也是整个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

06 日常怎样科学预防和管理结肠癌?🌿

说到预防,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什么不能吃”,其实最有价值的建议,还是推荐你在生活中多做“有益的事情”。以下是医学领域公认对降低结肠癌风险有好处的正面做法(引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Chan et al., Diet, lifestyle,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2018):

  • 多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每天保证三餐中都有各类深色蔬菜,适量摄入粗粮和季节性水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减少毒素滞留。
  • 规律运动——保持身体活力。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车)对整个代谢系统尤其有益。
  • 合理蛋白——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建议日常饮食中可以搭配鱼肉、豆类、瘦畜禽肉等,补充必要营养。
  • 乳制品摄入——促进钙的吸收。每天可喝牛奶或发酵乳制品,有助于保护肠道上皮细胞健康。
  • 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一般推荐40-50岁以上开始定期行肠镜或便潜血检查,尤其有家族风险人群应早做。
  • 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避免肥胖,身体代谢更稳定,对肠道细胞也更友善。

实际上,很多癌症前期并没有特别的预兆。提前做健康筛查,是对家人和自己的关心。有结肠癌家族史、慢性肠病或息肉史的人,需要与专业医生早点沟通,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筛查计划。

最后,心情放松、保持社交、规律作息,这些生活细节对整个人的状态也有帮助。防癌路上,小习惯就是最好的伙伴。

参考文献

  • Arnold, M., Sierra, M. S.,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3–691.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15-310912
  • Chan, A. T., & Giovannucci, E. L. (2010). Diet, lifestyle,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138(6), 2049-2058.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0.01.054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Colorectal (Colon) Cancer Screening Tes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cancer/colorectal/basic_info/screening/tests.htm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olorectal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