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解密带状疱疹:从疼痛到疗愈的旅程

  • 46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解密带状疱疹:从疼痛到疗愈的旅程封面图

解密带状疱疹:从疼痛到疗愈的旅程

01 带状疱疹其实是什么?

有时你可能会听到年长的亲友说“最近身上一片又红又刺痛,还长泡泡”,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带状疱疹。说起来,这并不是个罕见的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都会碰上它(Yawn et al., 2007)。带状疱疹其实是水痘病毒(学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沉睡多年后在身体里重新“作妖”, 导致身体某一侧出现成片水泡、灼烧感与疼痛。

🔎 小科普: 幼年时患过水痘的人,病毒会潜伏在神经结内,很多年都平安无事——直到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再次“出山”引发带状疱疹。
所以下一次听到老人说自己“长蛇疙瘩”,脑子里要有个概念:这不是普通皮疹,而是身体免疫系统和潜伏病毒又一次的较量。

02 不止疼痛:后遗症的那些事

很多人以为水泡一消,带状疱疹就和自己说再见了。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有些患者即使皮疹痊愈,还可能长期被神经痛困扰,有点像“余波未平”。

可能的后遗症:
  • 持续神经痛(后遗神经痛)——皮疹消退后还可能疼痛数月甚至数年
  • 瘙痒——局部皮肤可能反复发痒
  • 感觉异常——有的人会觉得皮肤麻木、灼热

真实案例: 一位53岁的女性,在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半年后,仍频繁因刺痛和火烧感夜不能寐。这让她心情低落,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神经痛有时像小尾巴一样紧紧跟随。美国CDC数据显示,超过1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朋友(Johnson et al., 2015)。

03 早期信号与明显症状:怎么发现带状疱疹?

症状阶段 表现方式 举例场景
早期阶段 轻微且偶尔的烧灼感、麻木感 像有个人不小心用手蹭了一下皮肤,有点热热的、痒痒的,偶尔刺痛,位置还是比较隐蔽的
发展阶段 局部皮肤持续灼热、剧烈刺痛,一侧身体出现红斑、水泡 上班路上突然摸到腰部一小片发烫的皮疹,并伴随明显痛感,甚至穿衣服都会觉得不舒服

初期症状其实并不太容易分辨,有些人只觉得皮肤有点怪怪的。但如果忽略了持续一侧的疼痛和水泡,这时候一定别自己拖着,应该尽快去医院皮肤科检查。

🩺 一旦皮疹范围扩大,或者持续两天以上有以上表现,最好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病史和皮肤观察进行确诊。

04 为什么会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病因说到底,就是病毒与免疫力之间的“猫鼠游戏”。有些因素会让我们更容易中招——

  • 年龄增长:50岁以后患病率大幅提升(Kawai et al., 2014),这和免疫系统的自然衰退有很大关系。
  • 免疫功能低下:比如正在接受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特殊治疗,或自身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时,人体“防线”会变得薄弱。
  • 精神压力大:工作压力山大的上班族或因生活变故心神疲惫的人群,身体抵抗力容易下滑。
  • 短期剧烈劳累:长期熬夜、休息不好时,病毒可能会抓住这个“漏洞”冒头。

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发病风险高出年轻人三倍(Kawai et al., 2014)。不过,也有个别二三十岁年轻人因为长期劳累、焦虑等,被“缠”上了。

05 好习惯怎么帮我们预防带状疱疹?

面对带状疱疹,并不是只能被动“倒霉”,日常有一些很直接的预防办法。

方法 具体建议 典型作用
疫苗接种 50岁及以上或慢病患者,建议咨询医生后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大幅减少发病风险,降低后遗症概率(Lal et al., 2015)
健康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猕猴桃、鸡蛋、三文鱼 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帮助神经修复
规律锻炼 每周3-4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任何阶段的身体来说都很有帮助
充足睡眠 保证每晚7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 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修复自我、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 市面带状疱疹疫苗主要适合50岁及以上人群,有基础疾病或身体虚弱者可以提前请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种。

06 康复旅程:治疗后遗症的科学方式

万一已经碰上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还是痛得厉害,怎么办?医学上称这种症状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虽然令人抓狂,好消息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缓解。

  •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神经镇痛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部分患者还会用局部止痛贴。(参考:"Dworkin et al., 2010")
  • 物理疗法:物理刺激治疗、低强度激光等,有些医院配备相关设备。
  • 心理支持:持续疼痛会带来焦虑和情绪波动,有需要可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处理方式 适用对象 推荐场景
药物镇痛 中度以上神经痛 持续1个月以上难以缓解的疼痛
针灸/物理治疗 药效不佳者 配合药物使用,部分人可减少吃药剂量
心理疏导 情绪低落/失眠者 痛感影响睡眠或情绪时及时干预
🧑‍⚕️ 这些方式需要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按方执行更安全。

07 关注心理健康和家人支持

长期疼痛不仅折磨身体,还容易让人心情变差,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其实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类似的小麻烦——身体痊愈慢点,有些苦恼很正常。
这时,多和家人朋友说说,别总自己憋着。

  • 遇到自己无法排解的烦闷,可以主动寻求心理医生或专业社工帮助
  • 家人朋友多点鼓励和陪伴,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 日常生活中学会放松,冥想、听音乐、打太极等方法都可以试试
🌱 治疗身体的同时,别忘了关注自己的感受,有需要时勇敢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 Yawn, B. P., Saddier, P., Wollan, P. C., St Sauver, J. L., Kurland, M. J., & Sy, L. S. (2007).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 Rates of Herpes Zoster Before Zoster Vaccine Introduction.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82(11), 1341-1349.
  2. Johnson, R. W., Rice, A. S. (2015). Clinical practice. Postherpetic neuralgia. N Engl J Med, 371(16), 1526-1533.
  3. Kawai, K., Gebremeskel, B. G., & Acosta, C. J. (2014). Systematic Review of 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Herpes Zoster: Towards a Global Perspective. BMJ Open, 4(6), e004833.
  4. Lal, H., Cunningham, A. L., Godeaux, O., et al. (2015). Efficacy of an Adjuvanted Herpes Zoster Subunit Vaccine in Older Adults. N Engl J Med, 372(22), 2087-2096.
  5. Dworkin, R. H., Schmader, K. E., & Andrews, J. S. (2010).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Clin Infect Dis, 51(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