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 43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封面图

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01 认识鼻咽癌:就在我们身边的隐秘“来客”

有时候,突然察觉嗓子深处老是闷闷的,但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转头就忘掉。其实,这正是鼻咽癌初期经常出现的状态。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鼻子后面、咽喉上方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它属于头颈部肿瘤的一种,早期普通人往往很难察觉异常,直到身体出现明显反应才会留意。
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和环境、遗传、病毒等因素相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低分化型未分化癌”,恶性程度较高,但早发现、早处理,治疗效果就会明显提升(Chan et al., 2016)。

02 早期信号:那些容易忽视的小变化

很多鼻咽癌患者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偶尔发现单侧耳闷或听力下降,还会以为是中耳炎犯了;有些人偶尔流鼻血,却没太当回事。
常见早期信号 生活场景举例
鼻塞,可交替出现 睡觉时换一侧躺就觉得鼻子突然通气了
单侧耳闷、轻微听力下降 打电话时感觉某一边耳朵不如对方清晰
偶发流鼻血 擤鼻涕时发现纸巾上有一点血丝
这些小症状只要不是长期、明显地反复出现,可以先不太紧张;但如果变化持续超过两周,还是建议和医生聊一聊。

03 为什么会得鼻咽癌?深入了解主要风险因素

鼻咽癌的发生有一系列相关原因,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以下这些方面会让罹患鼻咽癌的概率变高:
  • 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更高,比如父母中有人曾经得病,需要格外关注。医学调查显示(Chang & Adami, 2006),有一级亲属患鼻咽癌时,患病风险大约是普通人的4倍。
  • Epstein-Barr病毒感染:简称EB病毒,被认为是亚洲地区鼻咽癌的重要诱因,其感染可致局部细胞发生异常变异。
  • 生活与环境影响:吸烟、接触木屑粉尘、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等情况,都会增加鼻咽部位细胞受损的机会。
  • 年龄、性别因素:中年男性是高发人群,多见于40岁以上。不过女性也并非“安全区”,只是比例稍低。
  • 饮食结构:长期高盐鱼、腌制食物摄入,与鼻咽癌发生有关(Yu et al., 2009)。这是因为这些食物里的一些化学成分,会促使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变化。
注意问问家里长辈,如果直系亲属里有人得过鼻咽癌,关注度要更高一点。

04 为什么早筛很重要?别等明显症状才行动

鼻咽癌在早期往往不会表现出典型和严重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一拖再拖,直到出现持续鼻塞、明显鼻血、咽喉疼痛甚至颈部肿块才被发现。这时,疾病通常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 数据显示,早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进入晚期后,这一数字会下降到50%甚至更低(Li et al., 2019)。
鼻咽癌不是“可怕的绝症”,但晚发现才让人措手不及。早筛查是改善结果的“起跑线”。

05 鼻咽癌的常用筛查方法详解(流程+要点)

医院的鼻咽癌筛查一般有以下几步,每种检测方式各有作用:
方法 具体步骤与说明
① 血清EB病毒抗体检查 抽血检测EB病毒标志物,操作方便,对高风险人群筛查有帮助。若结果异常,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复查。
② 鼻咽电子内窥镜 用一根细小镜子检查鼻咽部,过程约5-10分钟,局部麻醉,不会太难受,能直接看到病变部位。
③ 影像学检查(如MRI、CT) 适合发现深部或较小的肿瘤,有助于判断肿瘤范围和转移情况。
如果筛查结果提示异常,医生会结合多种检查再下结论,不会仅凭一次结果诊断。

06 筛查结果怎么看?异常了怎么办?

筛查并不等同于诊断。比方说,一位47岁的男性,血清EB病毒抗体升高,但没有其他症状,医生会建议做内窥镜进一步检查,如发现疑似病变位置,会做组织活检确认。如果病理结果提示“癌变”,接下来就是分期(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和评估治疗方案。
  • 结果正常:一般建议定期复查,持续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
  • 筛查异常但未确诊:按照医生指引做进一步检查。
  • 确诊为癌症:需转入专科进行诊断和系统治疗(如放疗、化疗)。
偶尔筛查异常不代表确诊。很多人会紧张,建议按医生流程一步步走,别让焦虑占满心头。

07 日常生活中,怎么主动参与鼻咽癌筛查?

鼻咽癌筛查并非高高在上,有些行动其实很简单:
  • 留意身体变化:长期鼻塞、一侧听力下降、持续鼻血等,自己先观察时间,出现超过两周别拖。
  • 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或长期生活于高风险环境者,建议40岁后每1-2年做一次相关检查。
  • 食物选择 具体功效 推荐方式
    新鲜蔬菜 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有助于调节细胞环境 日常尽量半盘蔬菜、颜色多样最好
    新鲜水果 富含维生素C,有益于局部免疫力维持 每顿饭后适量食用,替代零食
    全谷类 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整体健康 主食适当加入糙米、燕麦
    优质蛋白 修复人体组织,增强免疫 瘦肉、鱼虾、蛋类轮换着吃
  • 保持良好作息和心理状态,遇到莫名的焦虑恐慌,可以找专业人士聊一聊。
假如有肿瘤家族史或生活环境特殊,最好和专业医生商量制订个性化筛查方案。

08 小结:主动观察,科学行动

鼻咽癌虽然隐匿,但并非神秘莫测。多关注自身的细微变化,家族有高风险病史更应主动体检。新鲜蔬果和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也是日常生活可以轻松做到的防护。🦋 偶尔有小症状,不必紧张,但持久、反复还是建议及时就医。
主动筛查、早期发现,不仅仅是守护自己,更是给家人一份安心。

参考文献

  1. Chan, A.T.C., Teo, P.M.L., & Johnson, P.J. (2016).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nals of Oncology, 27(suppl_5), v203-v207. https://doi.org/10.1093/annonc/mdw209
  2. Chang, E. T., & Adami, H. O. (2006). The enigmatic epidemiolog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15(10), 1765-1777. https://doi.org/10.1158/1055-9965.EPI-06-0353
  3. Yu, M. C., Yuan, J. M., & Henderson, B. E. (2009). Diet an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case-control study in Guangzho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43(6), 1077-1082. https://doi.org/10.1002/ijc.2910430620
  4. Li, X., et al. (2019).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ncer Letters, 448, 66-73. https://doi.org/10.1016/j.canlet.2019.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