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领域在右侧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生活中很多人提起“手术”,第一反应往往是紧张和不安。可实际上,一场安全舒适的手术离不开麻醉医生的默默守护。比如腹股沟疝,在家里人抱怨“腹部隐约鼓了个包”时,也许没想到,麻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幕后大事”。
01 麻醉到底有多重要?🙌
腹股沟疝手术,说简单点就是把腹壁“鼓出来”的小包修补回去。乍一看不算大手术,但在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就像一位隐形的守门人。
麻醉不是单纯的“打个药睡一觉”,它同时需要保障患者在手术台上的安全、无痛感,并避免因为紧张导致的不适。正如修路时不能只顾表面,麻醉实际守护的是生命安全的底线。从患者的呼吸、血压到体温变化,每一项指标都在麻醉医生的“雷达”下细致监控。
别忽视麻醉的重要性,即使是看似“小手术”,背后的保障也是层层把关。
02 麻醉怎么选?有什么区别?🎯
每个患者情况不同,麻醉方式选择也有讲究。简单来说,常用方式分为全身麻醉、腰麻(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每种方式侧重点不同,选择需和医生细谈。
-
全身麻醉:让人完全无意识,通过静脉或吸入药物,通常搭配气管插管。适合腹腔镜右侧腹股沟疝修补等需较长时间或对疼痛敏感的患者。
例子:有位60岁男性,因可复性右侧腹股沟疝,BMI正常,术前评估后选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呼吸平稳,术后恢复良好。
- 椎管内麻醉:常被称为“半麻”,人清醒但下半身失去痛觉。优点是术后苏醒快,部分患者适配度高。不过,心血管方面有特殊疾病的人需慎用。
- 局部麻醉:适合很小的疝气修补,适龄且身体条件好的患者短时快做。
选哪种方式,关系到手术体验和安全感,遇到不懂的,直接问麻醉医生。
03 手术中,麻醉医生都盯着什么?🩺
麻醉过程中,医生始终关注患者每个细微的身体变化。有些人问,麻醉医生是不是“人在手术室、心在别处”?其实他们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生命体征监测一直是麻醉环节核心的一部分。
常见监测内容:
- 血氧饱和度(SpO₂);
-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₂);
- 心率与血压;
- 体温等。
手术顺利时也别忘了,是幕后麻醉团队在全程保驾护航。
04 为什么要做麻醉前评估?🔍
术前麻醉评估是每台正规手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大大小小的血液、肝肾功能,到胸片、心电图,甚至有时候还要问问有没有“吸烟”、“慢性咳嗽”等生活习惯。
- 筛查潜在风险:例如肾功能偏高、肺部炎症痕迹,这些都可能增加手术和麻醉风险。
- 个体化指导:评估不是单一打分,而是为每位患者定制麻醉和手术方案,比如高龄、有慢病史、既往手术等情况。
- 心理安抚:很多患者担心麻醉后“醒不过来”或影响记忆,麻醉医生会认真解释,用心沟通。
术前评估别当“走过场”,每一项检测都是在守护患者安全。
05 麻醉医生在术后的重症监护和急救中做了什么?⛑️
麻醉不仅仅限于手术台上。术后,一些患者因为身体原因,需要在监护病房观察。麻醉团队会对呼吸、循环、意识状态再做综合评估。遇到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需要紧急干预时,也是麻醉医生“冲在一线”。
比如腹股沟疝手术后,极个别患者会因为全身情况需要用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时候麻醉团队的专业操作便成了患者最后的“安全盾牌”。
说起来,术后的重症护理,麻醉医生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
06 麻醉用药与误区:你知道多少?💉
很多人对麻醉药物了解不多,总觉得“药多伤身”。其实现代麻醉药物有严格剂量管理,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
- 镇静药如丙泊酚:主要帮助患者入睡、放松;
- 镇痛药如舒芬太尼:让患者在手术中无痛感;
- 肌松药如顺式阿曲库铵:便于操作和保护肌肉。
常见误区还包括“麻醉会影响记忆”。医学研究显示,现行麻醉方案下,手术后短暂的健忘是正常现象,但不会让人“遗忘人生”。只要术前评估和术中细节落实,通常不会有长期记忆问题(Brooks DC, et al., 2017)。
有任何疑问,手术前和麻醉医生多沟通,没有什么问题是“尴尬得不能问”的。
07 要怎么做好术后疼痛管理?😌
很多患者最怕的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术后疼痛。其实现在有多种疼痛控制方法,比如口服止痛药、区域止痛、甚至是患者自控镇痛泵。麻醉团队会根据患者体质、疼痛耐受度、既往用药史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般来讲,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疼痛级别并不算高。大多数人术后很快能下床活动。再比如,上述60岁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好,恢复顺利,依靠医嘱服用常规止痛药,无明显不适。
疼痛感受各有不同,别害怕表达,疼痛管理可以和医生反复沟通换方案。
08 为什么有的人会得疝气?
有人年轻时活力充沛,上了年纪却被“鼓包”困扰,其实背后的原因不少。
- 年龄增长:腹部肌肉随着年纪变得薄弱,容易出现疝气(Mayo Clinic, 2021)。
- 遗传因素:家族里有患疝气的人,发生的概率会明显上升。
- 慢性咳嗽或便秘:长期腹压升高,比如经常用力咳嗽、便秘时用力过猛,也是常见诱因。
- 过重体力劳动:举重、搬运重物的人群患病率也高。
- 既往有手术史:曾做过相关部位手术,如腹部切口,也会增加风险。
这说明,腹股沟疝不是“用力太大”一个原因造成,是多种生活因素、身体状态综合影响的结果。
09 怎么做有助于预防疝气?🌱
先说饮食。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减少便秘所致的腹压升高。
- 燕麦片:高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健康。建议早餐时搭配新鲜水果食用,每天一碗,有助于大便顺畅。
- 菠菜与胡萝卜:富含维生素C、E,有助于增强腹壁弹性。可以清炒、凉拌,每周3-4次为宜。
- 鱼肉(如三文鱼):含优质蛋白,有助修复组织。可每周2-3次,蒸煮更健康。
再说日常动作。保持适当体重,规律锻炼腹部核心肌群,但避免猛然用力举重,能减少疝气出现的机会。搬重物时,建议用膝盖而不是腰部发力,一点点小习惯,积累大健康。
另外,40岁以上建议定期体检,对不明腹部鼓包、腹痛、排便障碍等及时就医;有疝家族史的人群,也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做好长期随访。
疝气虽常见,但主动关注生活细节总比事后“懊悔”更有益。
附录:重要参考文献一览
- Brooks DC, et al. (2017).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inguinal and femoral hernias in adults."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rgical Practice, 20th ed., Elsevier.
- Mayo Clinic Staff. (2021). "Inguinal hernia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guinal-hernia/symptoms-causes/syc-20351547
-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2021). "Inguinal hernia." NIDDK.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inguinal-hernia
本文用到的文献可通过PubMed或Google Scholar检索查阅,推荐查阅上述英文原文以获得更深入的医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