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之旅:揭开病理标本制作的神秘面纱
01 病理标本是什么?隐藏在诊断背后的“线索”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体检结果异常,医生建议你“做个病理”。有些人会紧张地问:“病理标本是不是要切一块肉?”其实,病理标本就是医师从身体取下一小块组织,按照严格步骤保存、处理后制作出来的切片。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片,从癌症到炎症,许多关键的诊断都离不开它。如果把疾病比作侦探案件,病理标本就像那被仔细保存下来的指纹和线索。
🧬
小细节:病理医生不是直接“看到”癌细胞,而是通过制作、染色的标本来在显微镜下“侦查”。
02 病理标本制作的流程:严谨决定结果
- 1. 取材:医生用特殊工具取出组织。对于胃镜或肠镜送检的患者,往往只需取一小块组织。
- 举例:有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幽门螺杆菌相关胃不适,医生通过胃镜活检取得一粒米大小的胃粘膜标本。这个微小的样本,足以给出是否存在异型增生的判断线索。
- 2. 固定:标本离体后,第一时间浸泡固定。常用的福尔马林可以防止组织自溶、变性。
- 3. 脱水、包埋与切片:用酒精逐步将组织中的水分“抽走”,再用蜡包埋,制成方便切片的小蜡块,然后切成薄如纸张的切片。
- 4. 染色:最后上色,以便不同结构能被区分(下文详细分析)。
⚗️ 流程看似简单,其中每一步细节对诊断是否精准息息相关。
03 固定剂的秘密:为什么决定“真相”的还要靠它?
说起来,固定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细胞离开身体后很快会分解、变性。不同组织对固定剂的需求也不一样。
| 常见固定剂 | 主要作用 | 适用场景 |
|---|---|---|
| 10%中性福尔马林 | 保持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 最常用,通用标本 |
| 戊二醛 | 增强超微结构保存 | 电子显微镜专用 |
| 醇类 | 迅速固定,兼具脱水 | 细胞学涂片 |
实际上,如果固定不及时或剂量不准,标本就容易出现收缩、塌陷等人工伪影。轻则影响精细结构,重则“真相”全无。
⏱️ 时间就是关键,越快固定,样本越接近真实状态。
04 切片的多种方法:为什么合适的技术很关键?
根据需要观察的内容不同,所用切片方法、仪器也有讲究。
- 石蜡切片:最常见方式,适合多数组织学化验。可以切出连续、极薄(4~5微米)的切片。
- 冷冻切片:主要用于手术前快速诊断,比如术中判断肿瘤边界。速度快,但分辨率略逊色。
- 电镜切片:针对需要超高分辨率观察的场合,如肾脏病变。
🔬 选择合适的切片方式,可大大提高病理结论的准确度。
05 染色:细胞结构的魔法画笔 🖌️
组织经过切片后,往往呈现出透明状态,要识别其中细胞、结构,需要借助染色。一种最基础的做法叫“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可以把细胞核染成紫蓝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
| 染色类型 | 核心功能 | 适用分析 |
|---|---|---|
| HE染色 | 区分细胞和背景组织 | 普遍结构分析 |
| 免疫组化染色 | 定位、鉴别某类细胞成分 | 肿瘤分型、感染性疾病 |
| 特殊染色 | 显示特殊结构或物质 | 结核、真菌等检查 |
有了染色,医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细胞中辨认出异常细胞、肿瘤、炎症等。染色剂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明确适应证。
🟦 有些疾病只能通过特殊染色“现出原形”。
06 病理的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分析带来的变化
如今,病理医生不止在显微镜下“看切片”。越来越多的标本被数字化,上传至计算机。AI辅助诊断可自动识别可疑细胞,大大提高了效率。英国一项研究(Luchini et al., 2020)显示,数字病理辅助诊断在乳腺癌样本中准确率达到97%以上(见下文引用)。
💻 数字存档:切片信息可长期保存,随时回查。
🤖️ 辅助判读:AI能初筛异常,减少误诊漏诊。
🌐 远程会诊:疑难病例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
不过,医生的经验和细致观察仍然不可替代。未来,人工和智能结合,有望让诊断更快、更准。
07 提前一步,健康守护:实用建议与自查
- 合理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间接减少肠道异常细胞的风险。
- 足够休息:规律作息,睡眠充足,有助于免疫系统维持正常。
- 主动体检:5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体检,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安排肠镜、胃镜等相关检查。
- 如出现消化道不适(如长期腹痛、黑便等)或皮肤异常肿块,及早就医,选择有资质的综合医院或专科病理中心。
🌿 健康管理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你主动一点,有疑问随时和专业医生沟通。
引用文献(APA格式)
- Luchini, C., Simi, L., & Scarpa, A. (2020). Digital path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transform primary diagnosis in breast cancer. Virchows Archiv, 477(2), 151–157. https://doi.org/10.1007/s00428-020-02801-3
- Bancroft, J. D., & Gamble, M. (202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8th ed.). Elsevier.
- Culling, C. F. A., Allison, R. T., & Barr, W. T. (2021). Cellular Pathology Technique (7th ed.). Butterworth-Heinem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