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腹主动脉瘤:疾病的“隐形杀手”与早期预警
01 腹主动脉瘤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身边的亲戚突然说自己查出了腹主动脉瘤,很多人一脸茫然——这听起来好像很陌生,其实它就是发生在腹部大血管上的“鼓包”。腹主动脉瘤,简单点说,就是腹部最大血管(腹主动脉)局部变得薄弱、膨胀成一个“气球”。这种膨出的血管壁很脆弱,病变位置通常在肚脐附近的深处,很难靠肉眼察觉。
形成的原因有不少:血管老化、长期血压偏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里“杂质”太多)都可能让腹主动脉慢慢鼓起来。如果这个异常的“气球”破裂,后果会非常严重。因此,这个“隐形杀手”有时让人措手不及(Erbel et al., 2014)。
02 腹主动脉瘤有哪些“蛛丝马迹”?
初期的腹主动脉瘤很“低调”,很少让人明显不适。比如,有人偶尔觉得肚子一跳一跳,或者无意中摸到腹部有点微微搏动,这种小变化常被忽视。有一位68岁的男性朋友,因为偶尔肚子有轻微胀感,没放心上,体检才发现竟是腹主动脉瘤。
当“气球”继续变大,就可能出现明显症状,比如腹部持续疼痛、背部一直发闷,甚至腹部一侧有条明显搏动的“肿块”(见表)。如果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会引发突发性剧烈腹痛、晕厥、休克等严重后果。这种情况就必须马上就医。
阶段 | 常见表现 |
---|---|
早期 | 偶尔腹部跳动感,轻微胀痛,基本无特殊症状 |
中晚期 | 腹部持续疼痛、背部不适、腹部搏动性肿块,若破裂则有剧烈腹痛、晕厥 |
03 哪些人要“格外小心”?——高危因素分析
- ① 年龄增长:一般说,65岁以上人群风险明显升高。血管跟机器一样,长时间运行后会逐渐磨损、失去弹性。
- ② 男性:据调查,男性发生腹主动脉瘤的概率比女性高四倍(Chaikof et al., 2018)。
- ③ 吸烟史: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有吸烟习惯的人,都比不吸烟者风险高好几倍。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让血管壁变脆弱,例如一位72岁的女性,因长期吸烟被查出腹主动脉瘤,这个发现也给同龄亲属敲响了警钟。
- ④ 家族史:如果家里有直系亲属得过腹主动脉瘤,本人患病的风险会相对增加,不过家族倾向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
- ⑤ 高血压/高血脂:长期高血压、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腹主动脉瘤风险。
04 如何科学筛查和诊断?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看得见”的结果最靠谱。常用方法包括:
检查方式 | 优点 | 适用情况 |
---|---|---|
腹部B超 | 无创、检查快、费用低 | 筛查和随访监控 |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 图像清晰、能精确测量直径 | 确诊和手术前评估 |
MRI(磁共振) | 评估血管结构、无辐射 | 对碘过敏和特殊人群 |
一般建议:男性65岁以上、有吸烟史或家族病史的群体,最好主动做1次腹部B超筛查。如果有症状或B超提示异常,则需进一步行CT检查。
05 被诊断后怎么办?主要治疗途径一览
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关键看“气球”有多大——
- 药物管理:一些直径较小的瘤体只需规范控制血压、血脂,通过药物管理,定期随访B超检查即可,不一定马上需要手术。
- 手术修复:一旦血管膨大到5.5厘米或以上,或者已经出现持续疼痛,就需要考虑介入手术。常规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腔内修复(EVAR)。微创手术像给血管“套上一个支架”,大大减小了出血、恢复快。
- 危急处理:一旦发生破裂,必须迅速开刀处理,否则会危及生命。
06 生活方式怎么调整?实用健康建议
预防腹主动脉瘤和减缓病程,和日常饮食、运动习惯有很大关系。这里分享一些简单又容易实践的方法,适合每个人尝试:
多吃新鲜蔬果(如菠菜、橙子),有助维持血管弹性;主食可选全谷类,每周吃几次鱼,对心脏和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可以选择快走、游泳、骑车等,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帮助控制体重和血压。
65岁以后建议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吸烟史的人群。
- 菠菜——富含叶酸,对血管保护有益,每周可炒食2-3次。
- 橙子——维生素C丰富,建议每天一个作为加餐。
- 三文鱼——富含欧米伽3,有助改善动脉弹性,每周可蒸烤1-2次。
最后一点小结
腹主动脉瘤虽然大多难以察觉,但只要掌握基本知识,科学预防,发现时及早干预,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和家人朋友聊起相关健康话题,顺手鼓励身边的老人去查查腹部B超,或许一个建议就能避免遗憾。身体的很多变化都不显山不露水,但只要细心,能为健康加上一道稳妥的防线。
参考文献
- Erbel, R., Aboyans, V., Boileau, C., et al. (2014). 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5(41), 2873–2926.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u281
- Chaikof, E. L., Dalman, R. L., Eskandari, M. K., et al. (2018). The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an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67(1), 2–77.e2. https://doi.org/10.1016/j.jvs.2017.10.044
- Lederle, F. A., Freischlag, J. A., Kyriakides, T. C., et al. (2015). Long-term comparison of endovascular and open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3(4), 328–338.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40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