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胃癌的真相: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 8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胃癌的真相: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封面图

胃癌的真相: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01 胃恶性肿瘤究竟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要一听到“胃癌”就不自觉地皱眉,有些甚至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就开始担心是不是得了这个病。 其实,胃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癌,说白了就是胃壁里长出了一些异常增长、不受控制的细胞。这些异常细胞就像是工厂里出错的机器,悄悄地一点点扩展,时间一长会影响到胃的正常工作。

并不是所有胃部不适都等于胃癌。但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胃部不舒服,就需要警惕。🔍
胃癌的“恶性”体现在,这些细胞有能力破坏原有组织,时间久了甚至会沿着血管或者淋巴向其他地方扩散。早早了解这种疾病,多一份警觉,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02 胃癌常见症状有哪些?

  • 1. 持续性腹痛:有的人觉得只是普通胃疼,结果疼痛持续好多天,吃止疼药也没缓解。这样的疼痛往往呈钝痛或隐痛,和平时那些吃错东西造成的胃胀感不太一样。
  • 2. 食欲减退:原本爱吃的饭菜突然没了兴趣,下意识觉得“吃什么都没味道”,哪怕面前是平时喜欢的小菜。
  • 3. 消化不良:经常感到胃里闷闷的、胀胀的不舒服,甚至伴有嗳气,饭后这种感觉明显,吃得不多却总是觉得“顶住了”。
  • 4. 恶心、呕吐:不是偶尔一两次,而是反复出现,有的人早晨刷牙时就会觉得想吐。
  • 5. 体重下降:无缘无故地瘦下来,尤其这几个月体重直线下滑,衣服腰带一扣就松了不少。
真实提醒:曾有位57岁的男性患者,体重明显减少、饭量减少,术后因感染发热出现多种并发症。这说明出现这些症状后不及时检查,疾病进展往往较快。

03 胃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胃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医学研究中,有几个主要的致病驱动力不可忽视:

  •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在胃里长期“安家”的细菌。它会破坏胃黏膜,让胃壁变得更容易被病变细胞侵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明显上升(Hooi et al., 2017)。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长期胃炎特别是萎缩性变化,也为胃癌的发展提供了“温床”——黏膜变薄、防护力下降,外界刺激更容易诱发异常细胞生长。
  • 3. 遗传和年龄因素
    家族中有胃癌病史,本人的风险会高一些;而年龄增长,也让身体修复失误细胞的能力下降,40岁后风险逐步提高。
  • 4. 饮食与环境因素
    有偏咸、腌制类或高脂饮食习惯的人群,胃部长期受刺激。烟草和长期大量饮酒也加重胃部负担。
  • 5. 免疫力降低
    一些长期慢性病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朋友,胃黏膜自我防御力也会变弱。

💡数据支持:一项涵盖六大洲的流行病学数据发现,全球胃癌患者中,绝大多数都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背景(Hooi, J.K.Y. et al., 2017, Gastroenterology)。

04 胃癌如何进行诊断?

真正判断胃癌,需要依靠医学检查。并不是所有胃部不舒服都需要做详细筛查,但长期反复或出现上面的一些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做专业检查。

  1. 内镜检查(胃镜)
    医生通过特制的软管“探视”胃内部情况,能看出黏膜是否异常、是否有可疑肿块。现在的胃镜检查过程已有镇静、局麻技术,操作时疼痛感明显降低。
  2. 影像学检查(CT、MRI)
    通过影像扫描,判断肿瘤的范围、有没有扩散到周围。
  3. 组织活检
    胃镜下“钳取”一小块疑似病变组织,拿到显微镜下看细胞形态。这个结果“敲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4. 实验室检查
    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A72-4等)检测,对判断病情有辅助作用,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 只有结合详细的检查结果,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如果胃部不适持续超过两周,或有明显症状变化,这时候主动检查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参考:Mayo Clinic. “Stomach Canc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05 治疗胃癌的方案有哪些?

胃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患者依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选择治疗方案要根据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和合并疾病等因素决定。

  •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可手术患者,切除病变部分胃脏是最主要的根治方法。手术方式会根据肿瘤部位和分期不同选择。
  • 化疗: 药物治疗常用于病情较晚或手术后辅助控制肿瘤的扩散。需要定期评估效果及调整方案,应对副作用(如恶心、掉发、白细胞下降)做好准备。
  • 放疗: 部分特殊情况会联合使用,以减少局部肿瘤残留或控制某些症状。
  • 营养与支持治疗: 维持体力、缓解不适也很重要。合理的营养、对症处理感染和电解质紊乱,有助于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案列启示: 前文提到的患者因既往有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胃癌进展期间接受了手术与维持性化疗配合营养治疗。这个案例说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多种疾病和并发症同时管理,支持疗法必不可少。

⚕️ 各类治疗,最后都要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主,每个人的最适安排可能完全不同。

06 如何科学管理胃癌风险?

  • 🥦 均衡饮食,有益胃健康: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有助于降低肠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西兰花]+[富含抗氧化成分]+[每周可做2-3次,凉拌或清炒皆宜]
  • 🥛 注意蛋白质摄入:
    鸡蛋、鱼、瘦肉和豆制品能帮助身体修复和抵抗疾病,特别适合胃部恢复期的朋友。
    [豆腐]+[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炖汤、清蒸均可,适合主食搭配]
  • 🏃‍♂️ 保持适度运动:
    每天散步半小时,或者做轻到中等强度的活动,能帮助提升身体整体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
  • 40岁以后主动做胃部检查:
    一般建议40岁起,每2年做一次胃镜。高风险人群(家族史、长期胃病患者)甚至可以更早或者更频繁。
  • 情绪管理:
    学会释放压力,适当和朋友聊聊天、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精神放松有助于消化系统稳定运行。
  • 定期复查:
    手术或治疗后的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哪怕目前感觉良好,也别中断复查。

🔗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的胃部不适持续存在,或有消化问题慢慢变重,一定不要自己扛,选择正规大医院消化科或普外科及时就诊,是保护健康最有效的措施。

引用与资料来源

  • Hooi, J. K. Y., Lai, W. Y., Ng, W. K., Suen, M. M. Y., Underwood, F. E., Tanyingoh, D., ... & Graham, D. Y. (2017). Glob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 153(2), 420-429.e10. PubMed
  • Mayo Clinic. (2023).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Stomach canc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