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开鼻息肉的面纱:了解症状与表现

  • 21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开鼻息肉的面纱:了解症状与表现封面图

揭开鼻息肉的面纱:了解症状与表现

01 简单了解:鼻息肉到底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经常流鼻涕或者感到鼻子不通气,但很难想到,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与“鼻息肉”有关。鼻息肉其实并不可怕,本质上就是鼻腔或鼻窦内粘膜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慢慢增生形成的柔软小肿块。这些肿块外观看上去有点像葡萄串,表面光滑、弹性好,多数是良性的。

一般来说,鼻息肉的发展速度较慢,一开始甚至没有太明显的感觉,因此不少人一拖再拖,没有早早察觉。等到息肉逐渐增大,才可能影响到日常呼吸和嗅觉。

小知识 🤔
  • 鼻息肉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
  • 它和恶性肿瘤完全是两回事,大部分不具备癌变倾向。
  • 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患者更可能出现鼻息肉。

02 这些改变,可能是鼻息肉的信号

  • 鼻塞反复出现:最初可能只有一侧鼻孔时堵时通,类似感冒,等到息肉长大,两侧都可能不畅通,明显影响呼吸。
  • 鼻涕总也清不完:刚开始是清水样,时间久了可能变得稠白或者带点黄色,但和感冒相比,发作时间更长。
  • 嗅觉变差: 有时候,闻到饭菜香味的人变少了,甚至连最喜欢的香水味都察觉不到,这时候需要引起注意。
真实例子 👤

李先生(38岁)总感觉右侧鼻子有点堵,本以为是感冒,过几个月后堵得更明显,还闻不到新鲜橘子的味道。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右侧鼻息肉。

如果遇到鼻塞反复、嗅觉下降,时间超过两周,就别再犹豫,可以考虑去耳鼻喉科咨询一下。

03 除了鼻塞,还有哪些表现值得关注?

表现 生活中的例子
面部发胀或压迫感 刷牙或弯腰时感觉额头沉重
持续性头痛 上午头有点痛,到晚上缓解不了
咳嗽 夜里咳几声,总有鼻涕往喉咙流
病例提醒 📝

赵女士(45岁)最近一洗脸就觉得两颊发胀、有点隐隐作痛,早上起床还咳嗽。她以为是上火,等到出现头晕时才去医院,发现息肉已经影响了鼻窦通气。

上述表现不一定都是鼻息肉,遇到持续反复建议及时找耳鼻喉医生评估。

04 为什么会得鼻息肉?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免疫性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长期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鼻息肉的风险更高,因为反复炎症让鼻黏膜持续增生(Stevens et al., 2015)。
  • 哮喘、慢性鼻窦炎: 这些疾病会导致局部组织长期水肿和组织修复失衡,为息肉提供了温床。
  • 反复感染: 鼻腔经常被细菌、病毒侵袭,使得保护屏障受损,增生的“异常细胞”更容易出现。
  • 职业及环境因素: 持续接触烟尘、化学气体等刺激物,容易诱发鼻腔慢性炎症反应。
  • 遗传因素: 医学界发现,家族中有鼻息肉病史的人发病概率会更高(Fokkens et al., 2020)。
  • 年龄相关: 4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遇到鼻息肉问题,年轻人群发病率较低。
有上述情况的人群,平时要格外关注鼻腔健康,但也无需焦虑,早发现早处理才是关键。

05 鼻息肉怎么查出来?全面解析医疗检查方式

检查方式 适用情况 注意事项
鼻镜检查 门诊常用,直观看鼻腔结构 无需特殊准备,操作简单
鼻内镜检查 更清晰看鼻窦、深部情况 操作时有轻度不适,需要医生操作
CT影像学检查 评估息肉大小和有无鼻窦受累 一般用于息肉合并鼻窦炎、复发或手术评估时
检查建议 🚑

如果鼻塞或嗅觉下降持续2周以上,建议到专业医院的耳鼻喉科接受鼻镜或内镜检查。如果已经出现呼吸困难或影响睡眠,检查就更不能拖了。

检查过程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一般很快完成,早确诊才能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06 实用应对方案:食疗、治疗与自我管理

食疗推荐 🍽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猕猴桃 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每日1-2个,作为水果加餐
黑木耳 帮助促排鼻腔分泌物 每周2次,炒菜或做汤均可
蜂蜜 缓解咽部干燥、辅助抗炎 每天早晨一勺,用温水冲服

治疗方式简说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开具激素鼻喷剂,有助于缩小息肉体积,但效果因人而异。
  • 手术切除:如果息肉严重影响生活或反复复发,医生一般建议通过微创手术切除。
息肉体积较小或症状轻微的人,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通常效果不错。有慢性炎症或复发倾向的,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诊。

生活管理建议 🏃

  • 保持鼻腔清洁,定期用温盐水冲洗。
  • 多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灰尘刺激。
  • 慢性疾病患者复诊需定期,按医嘱调整用药。
就医时机 🔎

如果出现持续流鼻血、高热不退、短时间内息肉体积快速增大等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并尽量在正规医院完成相关检查与治疗。

07 日常小结

鼻息肉没什么神秘的,也不是“大麻烦”。只要及时关注鼻腔的小变化,出现持续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时,别硬拖,去医院检查下。日常吃得清淡、有节制,多点新鲜蔬果,保持鼻腔清洁,你会发现,许多不适其实可以轻松避免。如果身边有慢性鼻炎、哮喘的家人朋友,可以把这些知识告诉他们。实际来看,大多数鼻息肉不会影响寿命,也很少有严重并发症,关键是及时行动,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最后一句,生活总有点小插曲,但有了解和预防的方式,这些“插曲”也不会困扰太久。

References

  1. Stevens, W. W., Schleimer, R. P., & Kern, R. C. (2015).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3(4), 565–572.
  2.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Supplement, 58(S29), 1–464.
  3. Caplin, I., & Haydon, R. C. (2014). Nasal Polyposis: Pathogenesis, 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 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22(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