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肺癌:识别、管理与治疗
朋友圈里最近有人谈起一位老友身体抱恙,平时性格开朗,结果因为反复咳嗽和消瘦被诊断为肺癌。类似的故事越来越常见,其实肺癌并不遥远。无论是家中长辈还是你我身边的朋友,面对这种“肺部的不速之客”,多一些了解,更早识别风险,常常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01 肺癌现状:影响几何?🌍
肺癌现在是全球“最难缠”的癌症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夺走约180万条生命(IARC, 2020)。不仅仅是在欧美大城市,中国的压力也很大。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超过80万,其中不少人在发现病情时已进入较晚阶段。
不同于某些难以察觉的疾病,肺癌的高发直接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专家们指出,发病率和城市化、空气质量、生活习惯密不可分。显然,对于这样一种影响深远的疾病,提前警觉是相当有必要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简单来说,这些数字提醒我们:肺癌不是少数人的问题,它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02 识别信号:肺癌早期都有什么表现?🔎
有些人在最初只有一些“不太舒服”,容易被忽视。比如偶尔觉得胸口发紧,也许会有点咳嗽(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咳得多一些),很少有人把这当回事。其实,这些变化可能是肺部小“警灯”开始闪烁。
- 持续性的咳嗽(超过2-3周),尤其是和以往不一样的咳声
- 胸痛位置固定,或者深呼吸时会痛
-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衣服突然变松
- 气短、呼吸变粗,稍微爬楼梯就开始喘
- 声音沙哑、咳痰里带血丝
当然,并不是有这些症状就一定是肺癌,不过如果持续出现,就需要在意。
这个例子很典型,说明不少早期症状确实容易忽略。有时候小症状是大问题的“前奏”。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主要原因在哪里?🧐
讲到肺癌,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吸烟。没错,吸烟确实是目前全球肺癌的头号“元凶”。有研究表明,约85%的肺癌病例都能追溯到吸烟有关(Siegel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23)。
不过,肺癌不是“吸烟者专利”。还有其他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 空气污染:像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甚至雾霾天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吸入都可能诱发肺部异常细胞变化。
- 职业暴露:比如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等化学物质,建筑、采矿这类工作高危人群居多。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患者,患病风险也会高一些。
- 慢性肺部疾病:肺部本身有炎症或结节,也会增加癌变可能。
统计上看,城市中发病比例确实要高一些,这和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职业暴露有着不小关系。
04 检查怎么做?从疑似到确诊的流程🧑🔬
很多人一说到肺部检查就犯愁。其实,从有症状到最终明确,整个诊断过程相对清晰。
- 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是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肺部微小异常。普通胸片有时候会漏掉早期小结节。
- 支气管镜/活检:影像学发现异常后,医生通常会建议通过支气管镜获取组织样本,以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 辅助化验:包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肝肾功能、心电图,部分患者还需做肿瘤标志物。
- 病理分期:一旦活检明确为癌症,后续需要做分期(即判断肿瘤有没有扩散),这一步很关键。
一般说来,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咳嗽、胸痛或者家族史,建议先做个低剂量CT作为初步筛查。如果影像学显示异常,后续所有检查会一步步来,没什么可怕的。
研究表明,积极参与早筛项目的高危人群,能大幅提升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05 治疗肺癌,通常有哪些选择?💊
每个人确诊后的治疗方案都不太一样,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以及身体情况确定。不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手术:适用于早期(局限于肺部的肿瘤),医生会将患病部分切除。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还需辅助化疗。
- 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全身循环杀灭癌细胞。适用于大部分中晚期患者,药物方案会根据患者情况选定。
- 放疗:高能射线精准照射肿瘤区域,帮助缩小或消灭肿瘤,通常和手术或化疗联合应用。
-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某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如EGFR、ALK等),可以尝试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部分患者有较好反应(Herbst et al., 2018)。
以一位中年男性III期患者为例,接受手术后,正在化疗周期中,从初步恢复到进一步治疗,整体状态保持得不错。这说明现代医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副作用,比如手术后疼痛、化疗期间恶心、掉发等。实际过程中,医生会密切关注并帮忙处理这样的反应。
治疗不是流水线,每一位患者的计划都需量身定制。如果诊疗有疑问,可以和主治团队多沟通,制订更适合的方案。
06 如何过更好的每一天?肺癌患者的日常管理💡
患者在治疗之外,日常管理其实同样重要。保持积极生活习惯,对身体康复和增加希望感都有帮助。
-
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谷物,比如橙子、番茄、绿叶蔬菜,因为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有利于免疫力提升。
🍅番茄+含有番茄红素+可以每天生吃或入菜
🌰核桃+含不饱和脂肪酸+建议每天吃5-10颗
🥦西兰花+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蒸熟吃吸收好
- 适当运动:像每天散步半小时、室内体操小锻炼,都有益于身体恢复。不必追求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最重要。
- 充足睡眠和心理疏导:很多患者治疗期间会紧张甚至失眠,可以通过短暂的日常冥想、和家人朋友沟通等方法来调节心情。如果情绪持续低落,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 定期随访检查:治疗后别就彻底“放下”,即使症状缓解,也需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通常3-6个月一次复查最合适。
其实,每天的良好生活习惯都在悄悄帮忙——有时候就是这样点滴积累的力量,让身体和心理都走在恢复的路上。
如果家有肺癌患者,家人支持也很重要。帮忙照顾营养、鼓励适当锻炼,遇到问题及时和医疗团队沟通,会使患者应对过程变得轻松一点。
参考文献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lung-cancer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2020). GLOBOCAN 2020: Lung cancer fact sheet. Retrieved from https://gco.iarc.fr/today/data/factsheets/cancers/15-Lung-fact-sheet.pdf
- Siegel, R. L., Miller, K. D., Wagle, N. S., &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63
-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102873
-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7689), 446-454.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