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肝脏健康: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全攻略
01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很多人都听说过肝炎,但说到丙型肝炎,可能身边有朋友感慨:“我不喝酒、生活也健康,怎么会知道自己肝脏是不是有问题?”
丙型肝炎(Hepatitis C)其实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只通过血液传播。初期不疼不痒,很容易被忽略。不过,长期来看,这个“隐形小麻烦”可能在肝脏里悄悄做文章,5到30年内可能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Gower et al., 2014)。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58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每年因为这个疾病而失去生命的有30多万人。
说起来,丙型肝炎很少一下子“发威”,它更像一位悄然出现的访客,不打招呼留下一堆后续麻烦。对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刚感染的时候,只会觉得偶尔有点乏力、胃口差,真正被发现多半是在体检或者献血时。
02 感染信号:哪些症状不能忽视?
阶段 | 常见表现 | 生活实例 |
---|---|---|
初期 | 偶有轻度乏力、轻微食欲减退 | 38岁的司机刘先生,只觉得出去郊游没精神,以为熬夜引起的 |
明显 | 持续黄疸、恶心、上腹部不适,甚至尿色加深 | 45岁的女教师发现脸色变黄、皮肤发痒,最终检查才知道是丙肝(唯一病例,不重复) |
03 丙型肝炎是怎么传播的?
- 1. 血液传播: 使用不消毒的穿刺工具(如共用注射器、非法美容刺青)是主要方式。
💉 医学数据显示,注射吸毒人群中,丙肝感染率最高(Nelson et al., 2011)。 - 2. 医疗暴露: 早年输血,使用未消毒医疗器械,比如小诊所采血、历史上的无菌意识不足,增加感染机会。
- 3. 母婴与性传播: 虽然较少,但母亲带病毒分娩时、极个别情况下不安全性行为也可传播。
专家指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用品,有血液暴露才有风险(Alter, 2007)。
04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
- 1. 输血史人群: 1993年前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的人,尤其要注意。那时我国和欧美等地筛查制度不完善。
- 2. 静脉注射药物者: 共用针具最易传播。
- 3. 长期血液透析: 肾病患者通过透析易反复暴露。
- 4. 有多个性伴侣者: 虽然概率低,但特殊情况下仍有传播风险。
- 5. 医务人员: 接触血液、处理锋利器械时存在职业暴露隐患。
05 日常生活预防小妙招
去正规医院做注射、拔牙、美容等项目时,要确认使用全新、一次性工具。自己难以判断时,直接询问工作人员,别觉得不好意思。
剃须刀、指甲刀、牙刷等,与血液有关的物件需专人专用。多人家庭建议为每位成员准备自己的洗漱用品。
- 新鲜蔬菜水果 → 维持免疫力,建议每天3~5种搭配
- 豆制品 → 优质蛋白,肝脏修复有帮助
- 足量饮水 → 有助代谢,成人一天1500~2000ml
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肝脏在夜间能够更好地完成代谢任务。
纹身、穿耳、打孔等,要选择合规场所,留神消毒标准。随意美甲美睫也可能带入病毒。
建议每周有3次30-45分钟的慢跑、快走等活动,增强体质。
06 检查与早期筛查有多重要?
-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ELISA): 首选方法,便捷,社区医院也能做。
- 病毒RNA检测: 用于确诊时,判断是否真的有病毒。尤其抗体阳性后需要进一步确诊。
- 肝功能检查: 有助判断肝脏当前状态。
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Hajarizadeh et al., 2013)。
07 迈向无丙肝时代:每个人都能贡献力量
各地都有世界肝炎日等公益项目,可以帮身边人了解并检测丙肝。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哪怕只是转发知识、提醒亲友,都很有价值。
推动政策让药物和诊疗价格更亲民,也是“全民健康”进步的关键一步。从身边点滴做起,关心身边老人、慢病患者,角色变化,健康意识也能渐渐传播。
近些年很多国家积极推进丙型肝炎的防治。比如埃及通过大规模筛查和降价治疗药物,使丙肝率迅速下降(Waked et al., 2020)。
结语
说到底,丙型肝炎不像流感那样来势汹汹,它更多地考验我们的细心和耐心。日常生活中多问一句、多一份警觉,其实就已经走在健康路上。不必焦虑,更要有信心。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聚在一起,就是守护肝脏最大的底气。
核心参考文献
- Gower, E., Estes, C., Blach, S., Razavi-Shearer, K., & Razavi, H. (2014). Global epidemiology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Hepatology, 61(1), S45-S57. https://doi.org/10.1016/j.jhep.2014.07.027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Hepatitis C.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c
- Nelson, P. K., Mathers, B. M., Cowie, B., Hagan, H., Des Jarlais, D., Horyniak, D., & Degenhardt, L. (2011).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in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results of systematic reviews. The Lancet, 378(9791), 571-583.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1)61097-0
- Alter, M. J. (2007).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3(17), 2436-2441. https://doi.org/10.3748/wjg.v13.i17.2436
- Petruzziello, A., Marigliano, S., Loquercio, G., Cozzolino, A., & Cacciapuoti, C. (2016).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 up-date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2(34), 7824-7840. https://doi.org/10.3748/wjg.v22.i34.7824
- Hajarizadeh, B., Grebely, J., & Dore, G. J. (2013).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CV infecti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0(9), 553-562. https://doi.org/10.1038/nrgastro.2013.107
- Waked, I., Esmat, G., Elsharkawy, A., et al. (2020).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program to eliminate hepatitis C in Egyp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 1166-1174. https://doi.org/10.1056/NEJMsa191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