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实性乳头状癌:了解、发现与应对

  • 14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实性乳头状癌:了解、发现与应对封面图

实性乳头状癌:了解、发现与应对

01 什么是实性乳头状癌?🧬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人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或乳腺区域出现一个小结节,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大碍。其实,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类来源于甲状腺或乳腺的特殊肿瘤。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简单来说,它就是由一些不正常的细胞在乳腺或甲状腺这两个地方生长出来的小“建筑”,和常见的腺癌比起来,这种类型比较罕见,行为也略有不同。多数情况下,它们生长早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所以不少人是在例行检查时才会察觉。有些类型生长较慢,但如果被忽视,一旦变得活跃,也会像顽固的访客一样对身体造成骚扰。

02 实性乳头状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1. 局部肿块感: 有的人洗澡时无意间摸到乳腺或者脖子上有小硬块。这种硬块初期轻微,按压不痛,也不会影响活动,偶尔被发现。有研究指出,早期肿块平均直径常小于1.5cm,大多是偶发发现(Sipos, J. A., "Thyroid Cancer Epidemics: Not Only an Increase in Incidence", Endocr Pract, 2016)。
  • 2. 持续局部不适: 继续观察后,部分人觉得肿块有点变大,或是持续时间长了,总有些异样。本例中,老人仅因体检发现结节而就医,未曾有明显疼痛或不适,这种“无症状性”在早期较为典型。
  • 3. 表现不一: 有的人会出现局部肿胀、皮肤发红,或者乳头溢液等;如果肿瘤位置接近腋窝,偶有腋下胀感。持续性症状包括肿块明显变大或压痛时,再拖下去就属于明显信号,应该尽快就医。

需要留心的是,这种肿块通常不会自己消失,而且变化缓慢,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已经出现持续肿胀、乳头异常流液或者局部疼痛等明显症状,应马上就医进一步检查。

03 实性乳头状癌的致病机制解析 🧑‍⚕️

实性乳头状癌的发生机制涉及多方面,其中最主要是细胞遗传变异和激素环境的不平衡。研究表明,RETBRAF 等基因突变和某些激素的高水平,容易导致乳腺和甲状腺的细胞“走神儿”,本该健康分裂的细胞变成异常细胞,这就是肿瘤发生的开端。(Nikiforov, Y. E., & Nikiforova, M. N., "Molecular genetics and 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Nat Rev Endocrinol, 2011)

年龄、家族史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也是影响发病的因素。比如中老年女性发病几率偏高,尤其是绝经前后这一阶段身体激素波动大;如果有家族中有人得过甲状腺或乳腺癌,后代出现此类肿瘤的概率也较常人稍高。此外,环境辐射暴露在部分研究中被证实是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暴露)。

总的来看,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些风险条件,但只要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或体内激素出现紊乱,就有可能出现实性乳头状癌。也就是说,这类肿瘤并不总有先兆或外部诱因,有时候只是体内小小的变化就可能启动异常细胞分裂过程。

04 实性乳头状癌的诊断流程 🩺

一旦在体检或日常生活中发现可疑肿块,准确判断性质就很关键。通常医生会采用下面这类手段:

  • 影像学检查: 包括乳腺或甲状腺的超声、CT、MRI等。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及形态。比如本例老人,超声提示结构不良,MRI显示典型可疑恶性结节,分级属于BI-RADS 5类,代表恶性风险极高(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BI-RADS Atlas, Fifth Edition, 2013)。
  • 细针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抽取疑似肿块部分组织,送病理科鉴定。这一步最直接,是确诊“实性乳头状癌”的金标准。病理学家会在显微镜下看肿块细胞结构,只有看到特有的“乳头状结构”以及细胞排列的异常,才能最终确认。
  • 手术取材与前哨淋巴结活检: 若影像学和活检证据足够,医生会建议手术切除肿物,并同时检查靠近肿瘤的淋巴结有没有扩散迹象。本病例老人便是通过单侧乳房手术,术中冰冻病理及时给出实性乳头状癌诊断结果。

可以看出,如果怀疑恶性病变,仅靠触摸难以区分良恶,及时选择正规的三甲医院接受上述系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检查流程没有想象中复杂,基本一次性就能获得诊断,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小。

05 实性乳头状癌的治疗选项 🏥

目前,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病灶大小、位置及有无扩散,推荐合适的切除方式。比如仅限一侧乳腺的实性乳头状癌,多建议单侧乳房根治术并结合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对侧健康、淋巴结未发现肿瘤转移,切除后预后往往很好。

辅助治疗: 一些术后病人可能需要放疗或化疗,具体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期。有的患者术后还会短期应用调节免疫反应的药物,减少复发风险。

例如上述老人,按照标准流程手术切除左侧病灶并植入假体,术后恢复顺利,全部病理证据显示切缘阴性,达到治愈目标。类似成功案例说明只要及时发现、配合规范治疗,康复可能性极大。

总结来看,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早发现早治疗。只有肿瘤转移至淋巴或远处器官时,治疗难度才会增大,但即便如此,也能通过多学科综合管理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Gnant, M. et al., "Primary surger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 is complete axillary dissection necessary?" N Engl J Med, 2011)。

06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与护理 🍲

  • 均衡营养: 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帮助提供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乳制品和瘦肉补充优质蛋白,能促进术后康复;深海鱼富含欧米伽-3,有益于细胞修复。每日饮食建议蔬菜量在400克左右,蛋白质分两餐分配食用。
  • 良好生活习惯: 维持适宜体重,规律活动,比如每日快步走30分钟,有助血液循环,对术后恢复有好处。
  • 保持心态平和: 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可以尝试听音乐、栽花种草或者和朋友谈心,帮助缓解压力。研究发现,术后保持乐观心态和良好社会支持网络能提升生活质量(Mols, F. et al., "Quality of life among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Eur J Cancer, 2005)。
  • 定期随访: 刚手术后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医生面诊。术后2年内,复查频率可以适当调整。若发现新症状,如前述持续肿块或皮肤异常,需马上联系专业医生。

日常护理做得好,能减少复发风险,这一点从大量康复患者身上都能看到。偶尔放松心情,同样是照顾身体的一部分。

07 结语和启发 🌱

实性乳头状癌虽不是最常见的肿瘤,但其实没必要因不熟悉而过分担心。和许多肿瘤一样,早期发现、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才是保护健康的关键。从本次真实病例可以看到,及时就医配合规范流程,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结果。日常生活中加强身体自检,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心情稳定,对整体康复都有积极作用。希望这篇科普能让大家更安心地面对类似健康问题,有疑问时主动向专业医生咨询,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Sipos, J. A. (2016). Thyroid Cancer Epidemics: Not Only an Increase in Incidence. Endocr Pract.
Nikiforov, Y. E., & Nikiforova, M. N. (2011). Molecular genetics and 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7(10), 569-580.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13). BI-RADS Atla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5th ed.).
Gnant, M., et al. (2011). Primary surger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 is complete axillary dissection necessar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6), 536-544.
Mols, F., Vingerhoets, A. J., Coebergh, J. W., & van de Poll-Franse, L. V. (2005). Quality of life among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41(17), 2613-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