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胃息肉:从类型到手术,你不可不知的胃健康知识
01 胃息肉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去体检做胃镜,听到医生说“发现了胃息肉”,可能第一反应是担心是不是肿瘤。其实,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长出的异常小突起,像是花园里偶尔冒出来的“小蘑菇”🌱。大部分胃息肉直径都很小,很多人没有明显不适,有时候甚至几年都没察觉到自己胃里有这个“新居民”。
胃息肉的形成因素不少,常与遗传、慢性炎症(比如胃炎)、年龄增长有关。有时长时间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长期服用抑酸药),也会让胃里变得热闹一点。
日常表现: 多数人几乎没有感觉,偶尔有轻微的消化不适,比如饭后轻度胀气,或者偶尔反酸。一般这些表现容易被当作“小胃病”忽略掉。
02 胃息肉有哪些常见类型?
- 增生性息肉: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占比超过一半,通常因慢性炎症或感染刺激出现,结构像一堆增长的小组织,恶变风险较低。
- 腺瘤性息肉: 这种息肉的名字有点“严肃”,因为它属于癌前病变,属于少数但要小心的类型。有位53岁的女性患者,因胃镜发现腺瘤性息肉,进一步切除后才安心下来。
- 胃底腺息肉: 多见于长期使用抑酸药的人。发生在胃的上部,通常不易变为肿瘤,不过数量多、直径大时需要额外关注。
- 肠上皮化生性息肉: 偏少见的类型,伴随胃黏膜的变化,相对具有一定风险,需要医生密切随访。
类型 | 常见部位 | 风险特点 |
---|---|---|
增生性息肉 | 胃窦、胃体 | 偶见恶变,风险不高 |
腺瘤性息肉 | 胃角、胃体 | 有癌变可能,需切除观察 |
胃底腺息肉 | 胃底 | 少有癌变,数量多时注意 |
👀 某些类型息肉,尤其是腺瘤性,要格外警惕复查与随访。
03 怎样发现胃息肉?主要检查方法盘点
- 胃镜检查: 首选方式,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形态、数量。遇到形态特殊、表面不光滑或色泽异常的息肉时,会采集组织做活检,辅助判断类型。
- 超声内镜检查: 主要用于判断息肉是不是长在胃壁较深的部位,以及周围有没有伴随的异常结构,对息肉大小、层次分布能给出直观数据。
- 病理活检: 对于难以判断良恶性的息肉,医生会取部分组织送病理分析,这样能辨别是否属于癌前病变。
检查发现息肉后,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者密切观察。
04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息肉?
虽然大部分胃息肉属于“小麻烦”,但有些特殊情况,及时手术切除非常重要。不需要过度紧张,但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科学依据: 研究指出,腺瘤性和大体积息肉是胃癌前发展的高风险因素,及时切除可有效降低癌变率(参考文献:Correa, P. (2004). The biological model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ARC Sci Publ)。
05 主流手术方式有哪些?
内镜下切除(EMR/ESD)
这种方法就像“微创修剪”,通过胃镜设备,医生在息肉基部射药水,提升息肉后,用专用器械切除。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绝大多数尺寸和表浅的息肉。
- 优点:恢复快,当天或隔天可下床进食。
- 缺点:较大、深入胃壁或基底宽息肉,有出血、穿孔风险。
传统外科手术
如果息肉太大,或者合并严重溃疡、反复出血,需通过开刀手术。一些局部复杂病灶,也要用这个方式。
- 优点:可以完整切除并修复大面积受损胃壁。
- 缺点:创面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些。
方式 | 适应症 | 恢复期 |
---|---|---|
内镜下切除 | 大部分单发、中等大小表浅息肉 | 一般3-7天 |
传统外科手术 | 巨大、多发、伴溃疡或穿孔息肉 | 2-4周 |
06 息肉切除后怎么养胃?有哪些饮食和复查建议?
- 饮食调养:
食物 好处 适合作法 燕麦 增加胃部黏膜修复(Beta-葡聚糖) 每日早餐/粥 胡萝卜 富含维生素A,有助黏膜新生 炖煮或做汤 鸡蛋羹 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 蒸熟食用 菠菜 强化铁质,养胃养血 水煮/做羹 - 作息与运动: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规律生活能帮胃黏膜更好修复。
- 按时复查: 建议术后3-6个月复查一次胃镜,根据医生评估调整。如果家族有腺瘤性息肉史或本人术前为高危类型,可以跟医生探讨更紧密的复查频率。
引用文献
- Correa, P. (2004). The biological model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ARC Sci Publ, (157), 301-310.
- Abraham, S. C., Nobukawa, B., Giardiello, F. M., Hamilton, S. R., & Wu, T. T. (2001). Fundic gland polyp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156 patients with emphasis on sporadic cases. Am J Surg Pathol, 25(4), 500-507.
- Carmack, S. W., Genta, R. M., Schuler, C. M., & Saboorian, M. H. (2009). The current spectrum of gastric polyps: a 1-year national study of over 120,000 patients. Am J Gastroenterol, 104(6), 1524-1532.
- Orlowska, J., & Butruk, E. (2002). Endoscopic removal of gastric polyps: indications, methods and long-term results. Endoscopy, 34(12), 1068-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