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从鼻血到你的健康:止血方法与预防秘籍

  • 4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从鼻血到你的健康:止血方法与预防秘籍封面图

从鼻血到你的健康:止血方法与预防秘籍

01 为什么会流鼻血?你身边的那些“隐形推手”🩸

有时候刚洗完脸,或是在空调房里坐久了,突然一抬头鼻血就流下来,身边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其实,鼻子里的血管分布密集,外界的小刺激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 干燥空气:冬天开暖气、长期待空调环境,鼻腔黏膜容易变干,脆弱得像纸一样易裂。
  • 过敏诱因: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让鼻子反复打喷嚏,反复擤鼻子,血管经不起折腾,就会渗血。
  • 擤鼻及物理刺激:动作太重,或者喜欢抠鼻子,都会刮破黏膜。
  • 外伤:比如打篮球时肘子碰到鼻子,哪怕力量不大,也可能触发鼻腔局部出血。
  • 某些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肝病,也会导致血管变脆弱。
  •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鼻喷剂、阿司匹林、抗凝药会影响凝血功能(Thompson, S. K., et al., 2009)。
小知识:成人中,每年至少会有10%的人出现1次鼻出血,儿童发病更高(Herr, R. D., et al., 1989)。

02 鼻血“麻烦大”还是“小插曲”?这几种情况要注意

大多数鼻血只是“小麻烦”,但也不能一律大意。有几种情况,其实需要认真对待,甚至及时找医生看看。

表现 应对建议
反复流鼻血,持续1周以上 预约耳鼻喉科评估,排查基础疾病
一次出血量较多,30分钟仍未止 尽快前往医院
伴有头晕、心慌或面色苍白 警惕失血性休克,立即就医
身体其他部位也有不明出血 怀疑凝血问题或血液疾病
家中老人或孩子突然大量流血 当天联系专业医疗机构
案例:有位68岁的女性,连续5天流鼻血,简单措施都不见好,后来查出体内血小板很低。这提醒我们,反复鼻出血背后可能有别的健康风险。

03 家庭小技能:几步止血,别慌张🧑‍⚕️

  1. 坐下来,身体微微前倾不要仰头,防止血液流进咽喉引起不适。
  2.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大概5-10分钟,持续施加压力,不要间断。
  3. 冷敷鼻梁可以用毛巾包上冰块,轻轻敷在鼻梁部,帮助血管收缩。
🚫 常见误区:
  • 仰头或躺下,其实容易让血流进嗓子,不利于观察出血情况
  • 塞纸巾过深,反而有感染风险
  • 连续吹鼻,可能再次撕裂黏膜
特别说明:如果出血超过20分钟还没止,按压时手感越来越粘稠,建议考虑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04 如何预防鼻血?调整生活很重要

其实,鼻血不是天生的“坏习惯”,日常里改变一些小细节,就能让鼻腔变健康。

  • 鼻腔湿润:可用生理盐水喷雾,每天喷2-3次,保持黏膜舒适。
  • 多喝水:水分充足有助于降低鼻腔干燥的发生率,建议成人每日1500-2000毫升。
  • 增加蔬果:如橙子、西兰花 [富含维生素C][功效:增强血管弹性]
    [建议:每日一份水果加一份绿叶菜]
  • 充足睡眠:睡得好,身体修复能力才跟得上。
  • 合理锻炼: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饮食均衡:红枣、菠菜、瘦肉 [富含铁][功效:维持血液健康]
    [建议:保证一日三餐有肉有菜]
记得:家庭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对鼻腔也有保护作用。

05 孩子和老人鼻血,特别要小心这些细节

人群 特殊风险 安全建议
儿童 抠鼻、室内干燥 修剪指甲、加强监督,教孩子正确擤鼻方法
老年人 血管弹性差、慢病多 定期体检血压,服药期间注意鼻腔保护
案例:5岁的男孩晨晨,经常睡前挖鼻,入冬后连续流鼻血两次。父母陪同医生检查,发现只是鼻黏膜有点干裂,调节室内湿度和习惯后不再流血。这个例子说明,儿童鼻出血有时仅仅是生活细节没做好,家长不用过度紧张,但也不能当作小事忽略。

06 严重鼻血怎么治?医院干预和后续管理全攻略

  • 专业止血 医生可以使用药棉填塞、烧灼法(用化学或电烧),针对反复难止的部位。如果出血量大,甚至考虑短暂入院。
  • 系统性检查 包括血常规、止血功能检测,必要时排查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
  • 后续康复 季节性高发期,建议2-3周随访。护士会提醒正确鼻腔护理方式,预防黏膜再次损伤。
  • 用药管理 用抗凝药时需与医生沟通,定期复查凝血功能(Neuspiel, D. R., 1985)。
小结:遇到持续性、伴其它部位出血的鼻血,及时就医是最好的办法。平时多关注自身体检数据,有助于预防“隐形风险”。

最后的话 🗣️

鼻出血不全是“小事”,也用不着夸大成“灾难”。其实每个人一生都有可能遇到,用对方法能省不少麻烦。及时发现变化、调整习惯,有需要时去医院咨询,日常心态放轻松,遇到流鼻血你也完全能应对。

  • 轻微流鼻血,90%以上都能在家顺利止住
  • 反复、量多的出血,应及时找医生“把关”
  • 良好生活习惯,预防才是基础

生活里的细节,有时候就是健康的关键。

Reference

  1. Thompson, S. K., Weaver, A., & Pearson, B. W. (2009). Epistaxi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94(8), 907–914.
  2. Herr, R. D., et al. (1989). Epistax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39(1), 229-237.
  3. Neuspiel, D. R. (1985). Childhood epistaxis. Pediatrics, 75(5), 100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