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恶性肿瘤:识别、理解与管理肝脏健康

  • 5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恶性肿瘤:识别、理解与管理肝脏健康封面图
肝恶性肿瘤:识别、理解与管理肝脏健康

01 一开始很难察觉的小变化

其实,肝脏像家里安静工作的“小工厂”,出了点问题并不容易被发现。人在忙碌生活中,肝恶性肿瘤早期往往仅仅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偶尔觉得疲惫,没什么胃口,一两次体重略有下降。这种情况容易被当成忙碌或情绪波动导致。

多数人忽略了这些信号,不过,这也是为何定期健康检查重要的原因。早期变化的隐匿,让肝脏疾病成为人们容易忽视的“小麻烦”。有调查显示,肝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仅有不易觉察的轻微不适(Lee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l, 2018)。所以,那些迟来的警示,往往让人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02 明显的警示信号,别忽视

有时候,一些症状突然变得持久和明显,就像给你拉响了警报。持续的右上腹隐痛、食欲下降、体重持续减轻,甚至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这时候就需要高度警觉。另外,腹部胀胀的感觉、腹水的产生,也可能和肝脏相关。

结合临床,有位中年女性患者因肝恶性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腹腔镜手术。她最初只是觉得肚子偶尔不太舒服,后来发现身体越来越疲惫。术前影像发现肝左叶多发结节,病理明确肿瘤来源后才进行针对治疗。这个例子提醒大家,持续或明显的变化,是肝脏在向你“示警”。

经常有人问,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只要出现上述持续或者较为明显的不适,比如长时间的腹痛、不明原因消瘦、皮肤黄染,就可以前往正规医院检查(参考:Mayo Clinic, Liver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2022)。

03 为什么肝脏容易“出事”?

  •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一大风险。长期病毒入侵损伤肝细胞,让本该健康的“工厂”出现异常细胞(Yang et 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Infect, 2018)。
  •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细胞长期受损后的反应,也是肝癌的高危基础。有肝硬化史的人,癌变风险明显升高。
  • 长期饮酒: 酒精会持续损伤肝细胞,加速肝脏衰退,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的习惯者,肝恶性肿瘤风险明显上升。
  • 肥胖及代谢病: 体重过重、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会造成肝细胞环境的异常。
  • 年龄与遗传因素: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肝细胞异常。同时,家族中如果有人患过肝恶性肿瘤,自己得病的几率也高一些。

说白了,上述每一种状况都在肝脏“工厂”里埋下了隐患。这说明,肝脏虽强韧,但也不是永远不会出问题。数据显示,我国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也位列第二位(Li et al., Liver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tumors: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Tsinghua Chang Gung Hospital, 2023)。

04 检查怎么做?快速掌握要点

  • 🔬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CT扫描、MRI,可以帮助发现肝脏里不正常的组织结构。如果有疑问,医生会建议精准的影像检查来明确病变性质。
  • 🧪 血液化验: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等,可以辅助判断肝脏状况。
  • 🩺 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取得组织标本,进行显微分析,这是确诊肝恶性肿瘤的“最后一关”。

医生一般会根据个人病史、症状以及上述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所有检查,具体方案还得听医生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l, 2018)。

05 治疗有哪些选择?简单说明不绕弯

  • 手术切除: 有明显肿块时,直接切除是较好的办法,尤其对于肝功能还可以、病灶位置合适的患者。
  • 肝移植: 当肝脏损害严重且肿瘤局限在肝内时,肝移植是一种解决办法。
  • 局部消融: 比如射频、微波等技术,通过局部“处理”肿瘤组织,操作过程方便、创伤较小。
  • 放疗和化疗: 一些特殊类型或晚期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进行控病。
  • 免疫和靶向疗法: 利用特定药物,提高身体识别异常细胞的能力,是近年来的治疗趋势。
  • 手术后要配合辅助治疗,如止吐、护肝等支持措施,帮助身体恢复(实际病例中,患者术后采用了多种支持疗法,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每种治疗都有适合人群,最好根据医生建议个性化选择。如果家里有人刚经历手术或治疗,要关注恢复情况,帮助其定期复查,这比什么都重要。

06 日常生活,怎么养护肝脏?

  • 🥝 奇异果 + 维生素C丰富,帮助肝脏细胞自我修复。建议一周吃2-3次,平时切片做水果沙拉或者直接食用。
  • 🌰 核桃 + 富含多种矿物质,有利于肝细胞代谢。早餐时可以加几颗核桃到燕麦粥里,既养肝又补脑。
  • 🍵 枸杞茶 + 多酚类帮助抗氧化,对肝脏有益。每天用10粒枸杞泡水,喝一两杯即可。
  • 🥕 胡萝卜 + β-胡萝卜素含量高,为肝脏新陈代谢带来帮助。做饭时切片清炒或炖汤都很合适。
  • ⛹️ 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每周保持3次,每次30分钟,可帮助整体代谢和肝脏减轻负担。
  • 保持心理健康,遇到压力时,多沟通、适当调整作息。精神状态好,肝脏功能也会更“有活力”。
  • 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40岁后,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定期做肝脏影像检查。

其实养肝没有什么神秘仪式,就是将日常习惯调整得更合理,少一点压力,多一点关爱。平常可以和家人一起做点运动,增加肝脏“小卫士”的动力。建议遇到新出现的不适,去了医院以后和医生详细交流,别自行下结论。

07 总结与实际行动建议

肝恶性肿瘤表面看起来遥远,其实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真正的风险,往往不是某次偶尔喝酒,或者一顿多吃几块肉,而是长期的问题积累。早期信号不明显,后期危害才会放大,所以简单的定期体检、健康饮食和良好睡眠,比花里胡哨的保健品更靠谱。

如果有家族肝脏疾病史,或者已经40岁以上,不妨每年与医生聊聊肝健康。平时工作再忙,也别少了一个深呼吸、一杯温水和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这些小举动,才是护肝的核心。了解到这些,对自己和家人都算是多了一份保障。 🍀

参考文献

  •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2018).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Hepatology, 69(1), 182–236.
  • Lee, S., Chen, Y., et al. (2018).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Hepatology, 68(2), 387–398.
  • Yang, J., He, X., et al. (2018).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Infection, 77(3), 262–270.
  • Mayo Clinic. (2022). Liver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liver-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3652
  • Li, G. (2023). Liver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tumors: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Tsinghua Chang Gung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