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脏的警报:转氨酶升高背后的秘密

  • 30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脏的警报:转氨酶升高背后的秘密封面图

肝脏的警报:转氨酶升高背后的秘密

01 转氨酶升高——身体的小信号

有些人做体检时,一看到“转氨酶偏高”立刻紧张起来。其实,这项指标就像肝脏发出的短信,提醒我们它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大多数时候,转氨酶的变化非常低调,没什么症状,只有验血时才能发现。

💡转氨酶升高≠严重肝病,但值得引起注意。它提示肝脏可能正在应对压力或损伤,是早期了解肝脏状态的重要窗口。

临床常用的转氨酶有两种:ALT(丙氨酸转氨酶)和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简单来讲,ALT偏高通常与肝脏有关,而AST也可能反映心肌等其他组织的问题。参考值因实验室略有差异,常见上限为40 U/L(单位/升)。超过这个数值,不一定代表严重疾病,但需要进一步分析。

02 肝脏究竟有多忙?转氨酶从哪里来

肝脏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化工厂,管理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解毒、储存和合成多种物质。ALT与AST这两种转氨酶,主要“藏在”肝细胞内。只有当肝细胞受损,被破坏时,它们才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被验血检测出来。

转氨酶的主要来源和作用
酶名 主要来源 指标意义
ALT 肝细胞 更侧重提示肝损伤
AST 肝细胞、心肌、肾脏、肌肉 可提示肝损伤或其他器官损伤
🏭 不管你熬夜或是多喝了两杯酒,肝脏都要加班加点处理,转氨酶升高正是它过度劳累的“小抱怨”。

03 为什么会转氨酶升高?

  • 病毒性肝炎:像乙肝、丙肝这类肝炎病毒,是造成肝脏炎症的“主力”,会让肝细胞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
  • 脂肪肝: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有脂肪肝。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肝细胞里脂肪堆积多了,也容易让转氨酶超标。
  • 酒精相关肝病:喝酒伤肝的道理老少皆知,越多越频繁,对肝细胞的压力越大。
  • 药物或保健品:有些药物,尤其是长期用的降脂药、止痛药,或者某些保健品,都会影响肝脏。有位42岁的女性因为自行长期服用减肥药,1个月后体检转氨酶升高,停止药物后几周恢复正常。
  • 其他少见原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遗传代谢病,甚至过度剧烈运动后肌肉损伤,也可能推高转氨酶。
📊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0%常规健康体检者出现过一过性转氨酶升高(Prati et al., 2002),多数为轻度、可逆的生理变化。

04 转氨酶升高时身体的表现

早期变化:

多数情况下,刚开始转氨酶升高时,身体并没有什么感觉。有些人只是偶尔感觉有点累,好像没以往有精神,但很容易被忽略。

持续升高时:

转氨酶长期处在高位,有的人就会出现持续的疲乏感、食欲变差、腹部隐约不适,甚至体重下降。有极个别患者还会出现黄疸(皮肤、眼珠发黄)或尿色加深。

🔍 有位29岁的男性上班族,每天加班、经常应酬,最近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除了偶有乏力,他并没有觉得身体异常。

这说明,哪怕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发现转氨酶升高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尽早查明原因,而不是等到严重症状才重视。

05 如何检测和评估转氨酶升高

  1. 血清转氨酶检测(ALT、AST)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数值略微升高,先不用太紧张,但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2. 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
    医生会一同关注胆红素(提示肝细胞损伤是否严重)、白蛋白(反映合成功能)等。如果这些指标同时异常,需要进一步系统检查。
  3. 腹部超声检查
    有助于发现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脏肿块等结构性改变。
  4. 必要时做病毒检验和自身免疫筛查
    排查病毒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等不同原因。

贴士:一般建议每年例行体检时检测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异常者,2-4周后可复查一次,关注动态变化。如果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应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

📅 40岁以后,可结合家族史、生活方式等风险因素,定期增加肝脏专项体检。具体检查频率可以咨询肝病专科医生。

06 如何调养和预防肝脏问题?

转氨酶升高不仅仅依靠药物,还要靠平时细致入微的习惯管理。保持肝脏健康,最管用的办法还是从日常生活和饮食着手。

推荐措施与饮食建议
推荐方案 具体建议
🍎 多吃新鲜蔬果 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肝细胞修复。每天保证500g左右蔬果摄入。
🐟 均衡摄入蛋白质 优选鱼、豆制品、瘦肉等。推荐每餐蛋白1-2两,帮助肝细胞再生。
🫛 适量谷类、豆类 全谷物和豆类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代谢调节。
🚶 每天适度锻炼 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分散进行,帮助代谢脂肪,改善脂肪肝。

睡眠充足和心理舒缓同样关键。压力大会增加肝脏负担,调适心态,学会放松,也是在呵护肝脏。

🧑‍⚕️ 出现长期转氨酶升高或黄疸、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选择正规医院或肝病专科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 Prati, D., Taioli, E., Zanella, A., Della Torre, E., Butelli, S., Del Vecchio, E., & Vianello, L. (2002). Updated definitions of healthy ranges for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37(1), 1-10. PubMed
  • Kim, W. R., Flamm, S. L., Di Bisceglie, A. M., & Bodenheimer Jr, H. C. (2008). Serum activity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 an indicator of health and disease. Hepatology, 47(4), 1363-1370. PubMed
  • Schomaker, S., Potter, D., Warner, R., Larkindale, J., King, N., & Porter, A. (2020). Serum aminotransferase eleva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and in clinical practice.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7, 172–182.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