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性肾衰竭来袭:背后的病因揭密
最近,一位朋友吐槽说,天热出汗多,喝水又少,结果突然出现了尿量减少和全身乏力。一查肾功能,发现已经接近急性肾衰竭的边缘。其实,急性肾衰竭意外来袭时,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下面,我们就用通俗的方法,帮你彻底弄懂这个突然的健康警报,知道哪些细节不能忽视,又能怎么做好预防。
01 急性肾衰竭是什么?
简单来讲,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就是肾脏在短时间内“罢工”了——它原本负责帮我们把体内的垃圾和多余水分排出去,但是突然之间,这项功能明显减弱或停止。
🔎小提示: 早期急性肾衰竭常表现得很低调,比如只是偶尔觉得疲劳、尿量稍微减少,很容易被忽略。
医学上,把急性肾衰竭分为三类原因:肾前性(供血问题)、肾性(肾自身受损)、肾后性(尿路被堵)。每一类都有对应的“元凶”和健康警示。
02 血流波动,肾脏也会闹脾气?——肾前性因素解读
肾脏需要持续的“灌溉”,一旦供血变差,就像水龙头忽然变小,肾脏很快失去动力。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常常和血流量减少有关,主要原因包括:
- 严重脱水:例如夏天运动后没有及时补水,或者腹泻、大量呕吐,都容易让体液丢失,肾脏供血不足。
- 大出血/休克:比如车祸伤、手术后失血,这时候血管里的“水流量”不够了,肾脏养分供应不足。
- 心力衰竭:心脏“泵”不动,肾脏所需的“新鲜血”无法及时到达。
🧑🦳 案例:有位72岁的男性,因为感冒后大量腹泻,几天没补充水分,结果出现尿量大幅减少和精神萎靡。检查显示肾功能急剧下降——主要“元凶”正是严重脱水带来的血流减少。这个例子很普遍,也给高龄人群敲响警钟。
一旦肾脏供血下降,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很快累积毒素。肾前性肾衰竭如果不及时补液、改善血流,肾小球很快受损,演变成难以逆转的肾损害。
03 病毒、药物、免疫风暴:肾性因素解密
1. 感染
像败血症(血里的细菌太多)、某些病毒或严重细菌感染,不仅引起高烧,还可让肾脏组织直接受损。
有位35岁的女性,因肺炎反复高烧,住院期间突然出现严重肾功能障碍,结果查出败血症相关肾损害。
像败血症(血里的细菌太多)、某些病毒或严重细菌感染,不仅引起高烧,还可让肾脏组织直接受损。
有位35岁的女性,因肺炎反复高烧,住院期间突然出现严重肾功能障碍,结果查出败血症相关肾损害。
2. 药物和毒物伤害
日常中使用过多止痛药、抗生素、造影剂,或者摄入某些有毒物质(如毒蘑菇),都有可能损伤肾小管。
日常中使用过多止痛药、抗生素、造影剂,或者摄入某些有毒物质(如毒蘑菇),都有可能损伤肾小管。
3. 自身免疫疾病
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免疫系统“误伤”肾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
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免疫系统“误伤”肾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
肾性造成的急性肾衰竭,提示肾本身“不堪重负”,病程常较复杂。毒素一旦无法被清理,身体会出现持续的水肿、恶心、皮肤发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04 一旦尿路被堵,肾后性因素如何发作?
- 泌尿结石导致梗阻:结石卡在肾盂、输尿管等“交通要道”,尿液无法顺畅排出,肾脏压力陡增。
- 肿瘤/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中老年男性常见,尿液倒流容易让肾脏受损。
- 严重感染后形成的瘢痕或粘连:使尿路变窄,也是隐匿的危险信号。
💡友情提示:肾后性急性肾衰竭多以无尿或明显排尿困难开头,常常来得猝不及防,一旦出现肾区胀痛或小便明显减少,要及时就医。
长时间梗阻,会让肾脏像一个被堵死的水龙头,结构逐步改变,很难恢复。所以,泌尿系统堵塞切忌忽视。
05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中招?——特定人群关注点
有些健康条件和年龄让急性肾衰竭风险大幅提升:
人群类型 | 易感理由 | 典型诱因 |
---|---|---|
老年人 | 肾脏功能随年龄下降,自身调节能力差 | 脱水、心脏病药物调整、感染 |
糖尿病患者 | 血管、神经系统长期受损,微循环差 | 血糖波动、糖尿病足并发感染 |
高血压患者 | 肾小动脉长期受损,血供脆弱 | 血压剧烈波动、药物使用不当 |
基础肾病患者 | 肾组织预留空间有限 | 加重的感染或急性病变 |
⚠️ 别忽视:这些人群在感染、脱水、不当用药时,更容易因肾难以适应压力,引发急性肾衰竭。
06 发现早,恢复快:急性肾衰竭的识别与管理重点
哪些信号要警惕?
- ✔️ 持续尿量减少
- ✔️ 出现浮肿,尤其是早上眼睑、下肢明显
- ✔️ 恶心、呕吐,乏力甚至意识模糊
- ✔️ 有新近感染史、脱水史
案例提醒:55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因夏季低烧腹泻没重视,三天后突然尿量基本消失并出现水肿,急诊血检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及时输液干预后恢复明显。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信号越早发现,越能预防严重后果。
一旦发现,怎么做?
建议怀疑急性肾衰竭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做肾功能检查(如血清肌酐、尿量监测、超声等),医生会根据具体原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比如补液、药物调整、导尿或及时转诊。
07 如何守护健康肾脏?实用日常建议
饮食与生活策略
推荐食物 | 具体好处 | 食用建议 |
---|---|---|
新鲜绿叶蔬菜 | 维生素C、膳食纤维丰富,帮助抗氧化 | 每日一小碗,搭配主食一起吃 |
深海鱼类 | 富含优质蛋白,含有Omega-3脂肪酸 | 一周2-3次,每次约100克 |
红枣、山药 | 有助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 | 可煲汤或熬粥,适量摄入 |
白水 | 维持血容量,帮助排毒 | 感到口渴时主动补充,小口多次 |
🌱 实操TIPS:多关注身体的小变化,运动和炎热天气后及时补水,有慢性病或服药史者定期查肾功能。
- 日常注意合适摄水:不渴时也别狂喝,一次性大量饮水也可能增加肾负担。
- 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定期检查,尤其是中老年、有慢性病的人群,一般建议每年查肾功能一次。
- 出现不适或家族有肾病史,尽量选择三甲医院或肾内科门诊做专科评估。
参考文献
- Bucholz, E. M., Harlan, M., & Rao, M. (2020).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16(3), 185-199.
- Mehta, R. L., & Kellum, J. A. (2012). Acute Kidney Injury: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linical Guidelines. Lancet, 380(9843), 756-766.
- Khwaja, A. (2012).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1), 1–138.
- Hoste, E. A. J., Bagshaw, S. M. (2015). Epidemiology of Acute Kidney Injury: How Big is the Problem? Critical Care Medicine, 43(8), 1757–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