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力量:骨折术后肌肉萎缩的康复训练全攻略
01 骨折后,肌肉为啥会“瘦身”
停下脚步的人,往往比身边的大部队慢好多。骨折后,受伤部位的肌肉陷入“休息状态”,活动减少让原本健壮的肌肉逐渐变得萎缩——这和腿受伤后一直卧床的朋友肌肉变得松垮的现象很像。但不同于日常的“小偷懒”,这种变化会持续影响康复进程。
肌肉萎缩的核心在于失去了足够刺激。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和石膏固定让运动量极速下降,肌纤维合成减少,分解加快。根据Wall et al. (2015),仅仅2周无活动就会让下肢肌肉体积显著下降,力量流失更快。这变相提醒我们,比起骨头,肌肉其实更怕“闲着不动”。
💡 小贴士:术后最早期,哪怕只是轻微地活动相关关节,也有助于减缓肌肉萎缩速度。
02 为什么康复训练这么关键?
- 肌肉恢复:科学训练能激活休眠的肌纤维,慢慢增粗,让“瘦身”肌肉重新强壮。举例:一位64岁的女士因股骨骨折接受手术,卧床两周后肢体开始出现乏力,经过个性化康复锻炼3个月,她顺利走下台阶,肌肉力量恢复到八成以上。
- 关节活动度:早期训练不仅是“练肌肉”,同时帮关节减少僵硬,值班的肌肉紧固器能刺激关节滑液的分泌,上下楼梯也就没那么“卡”。
- 改善心理状态:躺久了心情容易低落。有研究(Morley et al., 2019)指出,参与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心情和自信,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焦虑。
🧐 康复有证据:康复训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加餐,反而是骨折术后成功恢复的“主菜”。
来源: Morley, J.E., Vellas, B., & van Kan, G. A. (2019). Muscle-strengthening exercise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来源: Morley, J.E., Vellas, B., & van Kan, G. A. (2019). Muscle-strengthening exercise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03 训练有道,康复“有门”
- 渐进性:康复不是“冲刺”,而像爬楼梯。一般建议由被动活动开始(康复师带动),慢慢过渡到主动活动与力量训练。
- 个体化:每个人康复速度和耐受程度差异很大。有的朋友术后一周就能进行轻微收缩,有的需要等一个月,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年龄和基础疾病调整方案。
- 安全第一:对于刚手术、骨折部位还不稳定的人,初期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为用力过度而再次受伤。
| 阶段 | 推荐训练 | 目标 |
|---|---|---|
| 术后早期 | 被动关节活动、等长收缩 | 减少肌肉萎缩,维护关节活动 |
| 中期 | 无负重主动运动 | 逐步启动力量恢复 |
| 后期 | 负重训练、步行练习 | 恢复日常功能 |
⏳ 实际建议:康复进度不是别人说了算,每次训练都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原则,感觉轻微酸胀很常见,但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应暂停并询问医生。
04 康复训练怎么做才靠谱?
其实,靠谱的康复方法离我们生活很近。下面这几类训练,针对骨折术后不同阶段,都有明显好处:
- 无负重训练:比如在床上做腿部抬高,或坐着进行膝关节伸展。重点是不带自身体重或外部负荷,适合术后最初阶段。
- 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慢慢屈伸关节,帮助损伤区域恢复灵活性。实操举例:一位40岁男士胫骨骨折后,术后第二周逐步进行踝关节活动练习,一个月后行走时不再僵硬。
- 等长肌肉收缩:俗称“憋劲训练”。哪怕关节不能大幅度活动,通过收缩不改变长度的动作(如紧绷大腿肌肉5秒再放松),也能防止长时间静止带来的萎缩。
📋 操作建议:训练数量建议按康复师指导,每日分几次完成,不宜大量集中特训。训练后如感到局部肿胀,及时休息并通知医护人员。
05 这些康复误区,很容易忽视
很多人以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康复必须等骨头长好彻底才开始训练,其实这样反而加重肌肉萎缩。下面列举3个容易被误解的康复“坑”:
- 过早负重:急于求成可能导致断骨移位或二次受伤。每次训练都应听取医生明确建议,绝不“自作主张”负重。
- 完全不动:担心拉伤而脱离所有运动,结果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加重。哪怕只是微小动作,也远胜于完全静止。
- 忽视疼痛信号:有的朋友为了赶进度,强忍脚踝剧烈疼痛继续训练。其实持续剧痛说明组织尚未修复完毕,强行训练适得其反。
👀 别忽视:训练过程中的所有不适感都应真实反馈给医护人员,不要因怕麻烦而隐瞒,否则可能让简单恢复变成二次伤害。
06 怎么判断恢复成效,如何调整方案?
做康复不是一锤子买卖,每个人情况不同,调整很关键。下面是科学评估与调整的体会:
| 评估内容 | 常见方法 | 调整时机 |
|---|---|---|
| 肌肉力量 | 简单手部/下肢抗阻实验 | 每1-2周观察一次,如生理恢复明显增量可升级训练难度 |
| 关节活动度 | 度量仪器、日常动作对比 | 关节卡顿减少后可扩大动作范围 |
| 日常功能 | 比如是否能顺利上下床、步行、穿衣 | 功能恢复后循序加入更高难度训练 |
此外,如果训练过程中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重或新出现的功能障碍,应及时联系康复科医生调整方案,不要自行加量或降量。
🔄 实用建议:记录每日锻炼细节和不适变化有利于医生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帮助自己保持康复积极性。
参考文献
- Wall, B.T., Dirks, M.L., van Loon, L.J.C. (2015).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during short-term disuse: implications for age-related sarcopenia.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14, 13-21. Link
- Morley, J.E., Vellas, B., & van Kan, G. A. (2019). Muscle-strengthening exercise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