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深入了解结肠癌:你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

  • 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深入了解结肠癌:你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封面图

深入了解结肠癌:你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

01 结肠癌是什么?基本概念与定义🔬

提起结肠癌,大家可能觉得和自己有点遥远,但实际上,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结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肠的一部分,是身体把食物残渣变成粪便的重要“加工厂”(比喻1)。结肠癌就是在这段消化道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生长的细胞。这些细胞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逐渐扩大,甚至侵害身体的其他部位。

一般来说,结肠癌的早期往往静悄悄,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许多患者在被确诊时,疾病已经到了较晚的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结直肠癌在全球癌症中排在第三位,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190万[1]。这说明,结肠癌其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02 结肠癌的常见症状:你需要警惕的信号⚠️

很多人以为肚子不舒服就是肠胃问题,其实有些小变化也可能是身体在“敲警钟”。具体来说,结肠癌的症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早期信号:有时只是偶尔的大便习惯改变,比如便秘时间突然延长、腹泻持续数天,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容易被大家忽略。也有的人会出现轻度腹部不适或胀气,这些变化偶尔出现,很难一下子和癌症联系起来。
2. 明显警示:等到症状明显时,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 粪便带血或颜色变暗(有时像沥青),不是偶尔,而是持续存在。
  • 腹痛频繁,甚至变得剧烈,这并不是普通吃坏肚子的疼。
  • 莫名其妙体重减轻,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体重却悄悄下降。
  • 经常感到疲劳,休息也无法缓解。
  • 贫血,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
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起初只是偶尔腹部隐痛和大便带血,被当成普通痔疮处理。直到体重持续下降、出现严重贫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已发展为结肠癌并出现肝部转移。
这个例子说明,偶发和轻微的异常容易被误解,而持续和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

03 结肠癌的致病机制:为何会发生?🧬

说起癌症的产生,很多人会以为只是“遗传”或者“饮食不当”,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1. 年龄因素:研究发现,结肠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50岁以后明显增加[1]
2. 遗传和家族史:有些家族中出现过结肠癌患者,子女的风险会高一些。此外,像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也会增加患病概率。
3. 生活习惯相关:长时间缺乏运动、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都会促进不正常细胞的出现和扩散[2]
4. 饮食结构影响:摄入太多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但很少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品,会让肠道内环境更容易出现问题,增加癌症发生的概率[3]
5. 基因突变:有些患者体内检测到KRAS、TP53等基因发生了改变,这让肠道细胞更加容易出现“失控”的增殖,从而发展为癌症,例如上面案例中的62岁女性朋友就是这样。
身体内部和外部习惯的双重作用,使得结肠癌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慢性积累型”肿瘤。

04 结肠癌的诊断流程:如何进行准确评估?🩺

很多人一听到要做检查就有些抗拒,担心会不会很痛苦,其实现在的检查手段已经非常成熟、安全。结肠癌的诊断主要分为以下几步(只需在一个部分详细阐述):
1. 体格检查与基础化验:如果有症状,医生会先做腹部检查和基础血液化验,比如看血常规是否有贫血迹象。
2. 粪便潜血实验:这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筛查是否有肠道出血的可能性。
3. 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一次检查即可看清结肠内有没有肿块、息肉,还可以采集组织样本做活检。
4. 影像学检查:腹部CT、MRI等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肿瘤有无扩散,比如有没有转移到肝脏或肺脏。
5. 基因与分子检测:部分患者需要检测KRAS、BRAF等基因,医生可以据此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方式,像上述病例的KRAS、TP53突变就属于这种类型。
检查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症状和家庭史而定。如果没有症状、但有家族遗传背景,可适当提前做筛查。
简单来说,一旦出现反复不明原因的肠道异常,建议尽早向专业医生咨询,而不是一味自我观察或等待。

05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

结肠癌的治疗方案会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量身定制”。一般常见的方法有:

  • 手术:对于早期结肠癌来说,通过外科方式将肿瘤与邻近组织彻底切除,依旧是最核心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术后还需要结肠造口,即在腹部开一个小口排便。
  • 化疗:有些人术后需要辅助化疗,杀灭可能残留的异常细胞,减少复发风险。化疗方案因人而异,药物反应也有差异,比如有的人(如前述62岁女性病例)会有手足麻木、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 靶向与免疫治疗:如果发现特殊基因突变,医生可能建议加用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物。这能更有针对性地控制肿瘤生长。
  • 局部消融与放疗:对于转移性的局部灶,如肝转移、肺转移,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或精准放疗。
  • 中医辅助与支持疗法:有些患者在正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辅助方法,如穴位贴敷、艾灸、保肝护胃药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不过要避免耽误主流治疗。
选择最佳方案时,建议和专科团队共同讨论,结合医院多学科意见,既要治病,也不能忽视患者的情感和生活需求。

06 结肠癌的日常管理:健康维护与预防🥦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简单的习惯和饮食选择,对于降低结肠癌风险很有帮助:
1. 多吃蔬菜水果:比如每天进食西兰花、苹果和胡萝卜,可以增加纤维摄入,促进肠道正常蠕动,有益肠道健康。
2. 保持适当运动:像快走、慢跑、做家务这些,经常动一动,不让肠道长期“偷懒”。研究指出,规律运动能帮助降低结直肠癌风险[3]
3. 合理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保证每晚有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全身免疫功能有好处。
4. 均衡摄入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如鱼类、豆制品,不仅能满足营养,还能为身体提供抗氧化物。
5. 定期筛查:对于40岁以后、或者有家族结肠癌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通常2年左右做一次比较合适。
6. 建议信赖有经验的医院和医师:如果需要做检查或手术,建议选择大型、规范的医院,获得多学科团队的支持。
一点点积极改变,也许就是身体的“大修理”,让问题停留在尚未发生的阶段(比喻2)。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olorectal cancer: Key fact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
  2. Winawer, S. J., Fletcher, R. H., Miller, L., Godlee, F., Stolar, M. H., Mulrow, C. D., Woolf, S. H., Glick, S. N., Ganiats, T. G., Bond, J. H., Rosen, L., Zapka, J. G., Olsen, S. J., Giardiello, F. M., Sisk, J. E., Van Antwerp, R., & Brown-Davis, C. S. (1997).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Clinical guidelines and rationale. Gastroenterology, 112(2), 594-642. https://doi.org/10.1053/gast.1997.v112.pm9024315
  3. Schreuders, E. H., Ruco, A., Rabeneck, L., Schoen, R. E., Sung, J. J., Young, G. P., Kuipers, E. J. (2015).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 global overview of existing programmes. Gut, 64(10), 1637-1649.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14-309086